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1-24 14: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拜佛具有懺悔罪過、修持禪定與感恩禮敬的意義,借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並檢討自我、懺悔過去所造的業障,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的身心安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學習的宗教儀式。
  拜佛的動作,是心誠意敬的將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敬禮,故又稱為頂禮。彎腰低頭表示謙虛,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當五體投地,接觸到大地時,則令人感動於大地孕育眾生,負載眾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懷著感恩心,以飲水思源的心,感謝大地,感謝一切眾生。
  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虛。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最後達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了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只知道「他」在拜。
打坐中「動」的處理
「打坐中有病的部位忽然出現動的現象」,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你在打坐中還沒有真正地攝心,沒有定,而被外境給轉了,也就是被生理這個部分所影響,念沒有攝死。你攝死了以後,它哪還有身體的部位?身體都沒有了,哪有病的部位?病的部位出現了疼痛和動的現象,那就說明我們的念頭沒有死,沒有「攝心為戒」,也沒有把念頭打死的這種功夫。
  而我們所謂的打坐,往往都是觀察或是不斷地搞小規模的思惟動作,所以說這就不行,有病的部位就會出現一種現象。不管出現什麼現象,我們都應該知道,這都是起心動念的結果,所以應該在這上多下功夫。出現了動的現象,應該馬上檢查自己的念頭,是不是放逸了?是不是有思惟?當有思惟的時候就錯了。有思惟,它不可能不動,因為你已經隨著自己的妄想而起作用,所以應該怎麼做?應該馬上把心攝住,實在攝不住可以念一念《心經》,這都可以。這樣的話,這種現象慢慢就會消除,千萬千萬別讓動的現象隨著妄想出現。
  為什麼有的人一打坐就會出現動的現象?不光是生理,這種現象就像我剛才講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什麼叫魔?魔就是動,動就是魔。當我們出現動的情況時,那就是魔。當你剛靜下來的時候就會出現動,因為這個魔被逼出來了。被逼出來以後,它的反應就是動。所以說,佛法是以靜為主,而魔是以動為根本,這個應該清楚。動的現象我們知道,那是魔的現象,所以千萬不要隨它走,應該知道這個現象。
  他講的有病的部位出現動。我們打坐要是很好的時候,不光是有病的部位,有的甚至身體也在動,有的像飄到空中去了。包括房子也在動,一切物質都在動。再大的,就是山河大地都動,那就是地震,有六種震動。所以大家應該清楚這些。這個動有好有壞,但「動」都是因為我們心裡不清凈,有這些污垢才會動。就像一個房子,這個破房子需要拆掉,你想拆它就得動,「動」也就是拆掉破房子,這是好的現象。還有一些現象,由於我們執著於一種動,它會產生一種魔的方法,所以這兩個方面都應該注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