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花錢不是大爺,花了錢也要守規矩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5-1-23 0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段時間中國有很多乘客打開滑行中飛機的應急出口門,丟人已經丟到了外國媒體,成為外媒熱議的焦點。比如一家美國媒體就評論說,中國乘客太任性了,在美國,試圖打開應急出口的乘客常常會面臨損壞飛機、干擾機組人員的聯邦指控,最高可被處以20年監禁。此類案件常以緩刑和高達6萬美元的罰款解決。

  不僅是開應急出口門,還有用開水潑空姐、打地勤人員、打砸機場櫃檯等等――也不僅僅是飛機乘客,從街頭到醫院,從景點到餐廳,常能見到這種在「維權」名義下肆意、任性、撒潑的人。為什麼這麼任性?原因有很多,不僅僅是缺乏文明素養,也不只是眼中沒有規則,更重要的是這些人身上瀰漫著這樣一種戾氣:我是花了錢的,在花錢者面前服務者就應該花錢人的臉色,花了錢就是爺,就可以不守規矩。

  花了錢就是爺,是一些剛剛富起來的中國人的認識誤區。一個很常識性的道理這些人還很陌生,就是花了錢也要守規矩,不管花多少錢,你也不是爺,都得尊重服務者,都得禮貌地說一聲謝謝。

  無論是開應急出口門,還是用開水潑空姐,這些人常常理直氣壯地說:我是花了錢的,花錢不能買氣受――這話聽起來挺有理,但張揚著一種「花錢者」的自負和蠻霸。花錢怎麼了?花錢只是購買服務,並沒有購買別人的尊嚴,並沒有購買到為所欲為可以把規矩踩在腳下。就拿乘飛機來說,花錢購票之後雙方是有合同的,並不意味著天氣惡劣或航空管制下也必須準點將你送到目的地。花錢消費與服務者之間是平等的,並沒有尊卑之分。服務者須提供服務,而花錢者必須遵守「服務協議」 這個規矩和規則,在享受權利之外履行自己作為一個花錢者的義務。

  這些任性者習慣把「權利」掛在嘴上,一邊喊維權,一邊侵犯別人的權利,說到底是還是沒懂什麼叫權利,缺乏健康的權利觀念。過去中國很多人隱忍怕事,缺乏維權觀念,遇事喜歡躲,不懂得去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還有人寫文章質問「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權利被侵犯也不敢生氣。現在似乎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中國人似乎太會生氣了,有權欲沒規矩,權利意識過度張揚過度膨脹:有自己的權利沒別人的權利,有權利意識沒義務觀念,沒學會在維權時尊重別人的權利,沒學會尊重服務者,沒學會做一個安靜的維權者。

  這種「花錢就可以不守規矩」的土豪觀很是流行,甚至在「消費者權益」的正義旗號下不斷膨脹。醫患矛盾為何如此激化?當然有醫院的問題,但也與患者的過度維權密切相關,覺得治病花錢了,醫生就得把病治好,花了那麼多錢怎麼最後人還死了――然後就鬧,這種鬧就是不守規矩。高鐵因為天氣原因晚點了,就鬧,花錢買這麼貴的票怎麼還晚點?餐館吃飯,菜有點咸了就鬧,花了錢就覺得忍受不了半點「氣」。花了錢就凌駕於規矩之上的觀念,在生活中製造著無數的戾氣。

  這種觀念下,也滋長了一種貶低服務者的風氣,好像服務者就得低三下四,就得「成全別人噁心自己」,消費者就是服務者的爺――沒有我們消費者花錢,你們服務者就得喝西北風――低劣的市場營銷學兜售的這種封建化的尊卑服務觀,也助長著「花錢就是爺」的自負,沒有理解雙方關係的平等和尊重的相互性。

  追根溯源,民間盛行的這種文化,與政經層面畸形的市場化是同構的。我們在各領域引入了市場化,由市場配置資源,我們崇信「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可如果市場缺乏法治的約束,有市場無規矩,有市場無法治,市場和金錢就會成為一種掠奪性的暴力,「能用錢擺平的事都不算事」就會成為弱肉強食信仰者的座右銘。這就是「花錢就可以不守規矩」的體制之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6: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