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韋小寶這小傢伙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4-12-11 1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韋小寶這小傢伙

金庸
                 一

  人的性格很複雜。

  平常所說的人性,民族性,階級性,好人,壞人,等等,都是極籠統的說法
。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秉受同樣遺傳,在同樣的環境中成長,即使在小之時
,性格已有極大分別。這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

  我個人的看法,小說主要是寫人物,寫感情,故事與環境只是表現人物與感
情的手段,感情較有共同性,歡樂,悲哀,憤怒,惆悵,愛戀,憎恨等等,雖然
強度,深度,層次,轉換,千變萬化,但中外古今,大致上是差不多的。

  人的性格卻每個人都不同,這就是所謂個性。

  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泊與祝英台,賈寶玉與林黛玉,他們深摯與熱烈的愛
情區別並不大,然而羅密歐,梁山泊,賈寶玉三個人之間,朱麗葉,祝英台,林
黛玉三個人之間,性格上的差異簡直千言萬語也說不完。

  西洋戲劇的研究者分析,戲劇與小說的情節,基本上只有36種。

  也可以說,人生的戲劇很難越得出這36種變型。然而過去已有千千萬萬種戲
劇和小說寫了出來,今後仍會有千千萬萬的戲劇上演,有千千萬萬種小說發表。
人們並不會因情節的重複而感到厭倦。

  因為戲劇和小說中人物並不相同。當然,作者表現的方式和手法也各不相同
。作者的風格,是作者個性的一部分。


                 二

  小說反映作者的個性與想象。有些作者以寫自己的經驗為主,包括對旁人的
觀察;有些以寫自己的想像為主,但也終有一些直接與間接的經驗。武俠小說主
要依賴想象,其中的人情世故,性格感情卻總與經驗與觀察有關。

  詩人與音樂家中有很多神童,他們主要抒寫自己的感情,不一定需要經歷與
觀察。小說家與畫家通常是年紀比較大的人。當然,像屈原,杜甫那樣感情深厚
,內容豐富的詩篇,神童是決計寫不出的。

  小說家的第一部作品,通常與他自己有關,或者,寫的是他最熟悉的事物。
到了後期,生活的經歷複雜了,小說的內容也會複雜起來。

  我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寫的是我小時候在故鄉聽熟了的傳說--乾
隆皇帝是漢人的兒子。陳家洛這樣的性格,知識分子中很多。杭州與海寧是我的
故鄉。《鹿鼎記》是我到目前為止的最後一部小說,所寫的生活是我完全不熟悉
的,妓院,皇宮,朝廷,荒島,人物也是我完全不熟悉的,韋小寶這樣的小流氓
,我一生之中從來沒有遇到過半個。揚州我從來沒有到過。我一定是將觀察到,
體驗到的許許多多的人的性格,融在韋小寶身上了。

  他性格的主要特徵是適應環境,講義氣。


                 三

  中國的自然條件並不好。耕地缺乏而人口極多。埃及,印度,希臘,羅馬等
等古代偉大的民族消失了。中國人在極艱苦的生存競爭中掙紮下來,至今仍保持
著充分活力,而且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當然是有重大原因的。從生物學和
人類學的理論來看,大概主要是由於我們最善於適應環境。

  最善於適應環境的人,不一定是道德最高尚的人。遺憾的很,高尚的人在生
存,在競爭中往往是失敗的。

  中國歷史上充滿高尚者被卑鄙者殺害的記載,這使人讀來很不愉快。然而事
實是這樣,儘管,寫歷史的人早已將勝利者儘可能寫得不怎麼卑鄙。歷史並不像
人們希望的那樣,是好人得到最後勝利。

  宋高宗與秦檜殺了岳飛,而不是岳飛殺了秦檜。有些大人物很了不起,但他
們取得勝利的手法卻不怎麼高尚。例如唐太宗殺了哥哥,弟弟而取得帝位,雖然
,他的哥哥,弟弟不見得比他更高尚。

  其它國家的歷史其實也差不多。英國,俄國,法國等等不用說了。在美國,
印地安人的道德不知比美國白人高多少。

  從國家民族的立場來說,凡是有利於本國民族的,都是道德高尚的事。但人
類一致公認的公義和是非畢竟還是有的。

  值得安慰的是,人類在進步,政治鬥爭的手段越來越文明,卑鄙的程度總體
來說是在減小。大眾傳播媒介在發揮集體的道德制裁作用。從歷史的觀點來看,
今日的人類遠比過去高尚,比較不那麼殘忍,不那麼不擇手段。


                 四

  道德是文明的產物,野蠻人之間沒有道德。

  韋小寶自小在妓院中長大,妓院是最不講道德的地方;後來他進了皇宮,皇
宮以是最不證明道德的地方。在教養上,他是一個文明社會中的野蠻人。為了求
生存和取得勝利,對於他是沒有什麼不可做的,偷搶拐騙,吹牛拍馬,什麼都干
。做這些壞事,做來心安理得之至。吃人部落中的蠻人,決不會以為吃人肉有什
么不該。

  韋小寶不識字,孔子與孟子所教導的道德,他從來沒有聽見過。

  然而孔孟的思想影響了整個中國社會,或者,孔子與孟子是歸納與提煉了中
國人思想中美好的部分,有系統的說了出來。韋小寶生活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即
使是市井和皇宮中的野蠻人,他也要交朋友,自然而然會接受中國社會中所公認
的道德。尤其是,他加入天地會後,接受了中國江湖人物的道德觀念。不過這些
道德規範與士大夫,讀書人所信奉的那一套不同。

  士大夫懂的道德很多,做的很少。江湖人物信奉的道德極少,但只要信替,
通常不敢違反。江湖唯一重視的道德是義氣,「義氣」兩字,從春秋戰國以來,
任何在社會上做事的人沒有一個敢勿視。

  中國社會中另一項普遍受重視的是情,人情的情。


                 五

  注重「人情」和「義氣」是中國傳統社會特點,尤其是在民間與下層社會中


  統治者講究「原則」。「忠」是服從和愛戴統治者的原則;「孝」是確定家
長權威的原則。「禮」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原則;「法」是執行統治者所定規律的
原則。對於統治階層,忠孝禮法的原則神聖不可侵犯。皇帝是國家的化身,「忠
君」與「愛國」之間可以劃上等號。

  「孝」本來是敬愛父母的天性,但統治者過分重視提倡,使之成為固定社會
秩序的權威象徵,在自然之愛上,附加了許多僵硬的規條。「孝道」與「禮法」
結合,變成敬畏多於愛慕。在中國的傳統文學作品中,描寫母愛的甚多而寫父愛
的極少。稱自己父親為「家嚴」,稱母親為「家慈」,甚至正式稱呼中,也確定
父嚴母慈是應有的品格,似乎直到朱自清寫出《背影》,我們才有一篇描述父愛
的動人作品。「忠孝」兩字並稱之後,「孝」的德行被統治者過分強調,被剝奪
了其中若干可親的成分。漢朝以「孝」與「廉」兩種德行選拔人才,直到清末,
舉人仍被稱為「孝廉」。

  在民間的觀念中,「無法無天」可以忍受,甚至於,「無法無天」,是蔑視
權威與規律,往往有一些英雄好漢的含義。但「無情無義」絕對沒有,被摒絕於
社會之外。

  甚至於,「無賴無恥」的人也有朋友,只要他講義氣。

  「法」是政治規律,「天」是自然規律,「無法無天」是不遵守是不遵守政
治規律與自然規律;「無賴無恥」是不遵守社會規律。

  但在中國社會中,「情義」是最重要的社會規律,「無情無義」的人是最大
的壞人。

  傳統的中國人不太重視原則,而十分重視情義。


                 六

  重視情義當然是好事。

  中華民族所以曆數千年而不斷壯大,在生存競爭中始終保持活力,給外族壓
倒之後一次又一次的站起來,或許與我們重視情義有重大關係。

  古今中外的哲人中,孔子是最反對教條,最重視實際的。所謂「聖之時者也
」就是善於適應環境,不拘泥教條的聖人。孔子是充分體現中國人性格的偉大人
物。孔子哲學的根本思想是「仁」,那是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好好對待別人,由
此而求得一切大小團體(家庭,鄉里,邦里)中的和諧與與團結,「人情」是「
仁」的一部分。孟子哲學的根本思想是「義」。那是一切行動以「合理」為目標
,合理是對得住自己,也對得住別人。對得住自己午容易,要旨於不能對不起別
人,尤其不能對不起朋友。

  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父母和朋友是人生道路上的兩大支柱。
所以「朋友」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的關係並列,是「五倫」之一,是
五大人際關係中的一種。西方社會,波斯,印度社會並沒有將朋友的關係提到這
樣高折地位,他們更重視的是宗教,神與人之間的關係。

  一個人群和諧團結,互相講愛,在環境發生變化時能採取合理的方式來與之
適應。這樣的一個人群,在與別的人群鬥爭之時,自然無往不利,歷久而常勝。
古代無數勇武強悍,組織緊密,紀律森嚴,刻苦奮發的民族所以一個個在歷史上
消失,從此影蹤不見,主要是他們的社會缺乏彈性。在社會教條或宗教教條下僵
化了。沒有彈性的社會,變成了殭屍的社會。再兇猛剽悍的殭屍,終究會倒下去
的。


                 七

  中國的古典小說基本上是反教條反權威的。

  《紅樓夢》反對科舉功名,反對父母之命的婚姻,頌揚自由戀愛,是對當時
正統思想的叛逆。《水滸》中的英雄殺人放火,打家劫舍,雖然最後招安,但整
部書寫的是殺官造反,反抗朝廷。《西遊記》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孫悟空大鬧天宮
,反抗玉皇大帝。《三國演義》寫的是歷史故事,然而基本主題是「義氣」而不
是「正統」。

  《封神榜》作為小說並不重要,但對民間的思想風俗影響極大,寫的是武王
伐紂,「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也」,最精彩部分是寫哪吒反抗父親
的權威。《金瓶梅》描寫人性中的醜惡(孫述宇先生精闢的分析指出,主要是刻
畫人性的基本貪,嗔,痴三毒),與「人之初,性本善」的正統思想相反。《三
俠五義》中最精彩的人物是朝廷時期白玉堂,而不是為官府服務的御貓展昭。

  武俠小說基本上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

  武俠小說所以受到中國讀者的普遍歡迎,原因之一是,其中根本的道德,是
中國大眾所普遍同意的。武俠小說又稱俠義小說。「俠」是對不公道的事激烈反
抗,尤其是指為了平反旁人所受的不公道而努力。西方人重視爭取自己的權力,
這並不是中國人意義中的「俠」。「義」是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往往具有犧
牲自己的含義。「武」則是以暴力來反抗不正義的暴力。中國人向平喜歡小說中
重視義氣的人物。在正史上,關羽的品格,才能與諸葛亮相差極遠,然而在民間
,關羽是到處受人膜拜的「正神」,「大帝」,諸葛亮中是智慧的象徵,中國人
認為,義氣比智慧重要得多。《水滸》中武松,李逵,魯智深等人既粗暴,又殘
忍,破壞一切規範,那不要緊,他們講義氣,所以是英雄。許多評論家常常表示
不明白,宋江不文不武,猥瑣小吏,為什麼眾家英雄敬之服之,推之為領袖。

  其實理由很簡單,宋江講義氣。

  「義氣」在中國人道德觀念中非常重要。不忠於皇帝朝廷,造反起義,那是
可以的,因為中國人的反叛性很強。打僧謗佛,咒道罵尼,那是可以的,因為中
國人不太重視宗教。偷窺,搶劫,謀殺,通姦,殘暴等等罪行,中國民間對之憎
厭的程度,一般不及外國社會中之強烈。但不孝父母絕對不可以,出賣朋友也絕
對不可以。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孝道」對繁衍種族,維持社會秩序有重要作
用;「義氣」對忠誠團結,進行生存競爭有重大作用。「人情」對消除內部矛盾
,緩和內部衝突有重要作用。

  同樣是描寫幫會的小說,西洋小說中的《教父》,《天使的憤怒》等等中,
黑手黨的領袖,可以毫無顧忌的殘殺自己同黨兄弟,這在中國的小說中決計不會
出現,因為中國人講義氣,絕對不能接受。法國小說家雨果《悲慘世界》中那個
只重法律而不顧人情的警察,中國人也絕對不能接受。

  士大夫也並非不重視義氣。《左傳》,《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中記載
了不少朋友之間重義氣的史實,予以歌頌讚美。

  西漢呂后當政時,諸呂想篡奪劉氏的權位,陳平與周勃謀平諸呂之亂。那時
呂祿掌握兵權,他的好朋友酈寄騙他出遊而解除兵權,終於盡誅諸呂。誅滅諸呂
是天下人心大快的事,猶如今日的撲滅「四人幫」,但當時大多數人竟然責備酈
寄出賣朋友(《漢書》:「天滅酈寄為賣友。」)這種責備顯然並不公平,將朋
友交情放在「政治大義」之上。不過「朋友決不可出賣」的觀念,在中國人心中
確是根深蒂固,牢不可拔。

  至於為了父母而違犯國法,傳統上更認為天經地義。儒家有一個有名的論題
:舜的父親如果犯了重罪,大法官皋陶依法行事,要處以極刑,身居帝位的舜怎
么辦?標準答案是:舜應當棄了帝位,背負父親逃走。

  「大義滅親」這句話只是說說好聽的。向來極重視親情人情的中國人很少真
的照做。倒是「法律不外乎人情」,「情理法律兼顧」的話說更加振振有詞。說
是「兼顧」,實質是重情不重法。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情」總比「法」重要。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雖得人稱
道,但如他不揮淚,評價就大大不同了,重點似乎是在「揮淚」而不在「斬」。
八一個民族的自下而上與興旺,真正基本畢竟在於生產。中華民族所以歷久常存
,基礎建立在極大多數人民勤勞節儉,能自己生產足夠的生活資料。一個民族不
可能依靠掠奪別人的生產成果而長期保持生存,更不可能由此而偉大。許多掠奪
性的民族所以在歷史上曇花一現,生產能力不強是根本原因。

  民族的生存競爭道德是在自己能養活自己,其次才是抵禦外來的侵犯。

  生產是長期性的,沒有什麼戲劇意味的事,雖然是自下而上的基本,卻不適
宜於作為小說的題材,尤其不能作武俠小說的題材。

  少數人無法無天不要緊,但如整個社會都無法無天,一切規範律則全部破壞
,這個社會決不可能長期存在。然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情景不適宜作為小說
的題材。正如男婚女嫁,養兒育女的正常家庭生活不適宜作為小說的題材。(托
爾斯泰《安娜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149

主題

2112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沙發
8833731 發表於 2004-12-12 14:36 | 只看該作者
一直以來,喜歡鹿鼎記,喜歡韋小寶這個人物形象!一是欣賞他的適應環境的能力!二是他的那種義氣!
在今天,所謂的「拉關係、組山頭、裙帶風、不重才能而重親誼故鄉、走後門、不講公德、枉法舞弊、隱瞞親友的過失」等等被戲稱為「韋小寶的作風」籠罩了整個社會,其實這是對韋小寶作風的一種誤解!韋小寶的一種義氣主要體現在對朋友的肝膽相照,以及兩刃插刀,看看如今社會上的作風只不過是一種潛在的利益交換!
*一盞離愁 孤單佇立在窗口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3
小魔女 發表於 2004-12-15 14:58 | 只看該作者
據悉,金庸要想要改掉鹿頂記的結局其實也是因為「韋小寶的作風」這些原因。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主題

567

帖子

17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6
4
mover 發表於 2004-12-15 23:50 | 只看該作者
他的規則其實只有一個中心:利益最大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9

主題

2112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5
せδつ琴心ず 發表於 2004-12-16 04:23 | 只看該作者
今天社會上那些人也談韋小寶作風簡直就是侮辱了金庸的智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586

帖子

2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6
6
lxx267 發表於 2004-12-20 00:30 | 只看該作者
小寶?反英雄的形象,反武俠的形象。
金庸用太多的巧合故意成就了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9

主題

2112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7
せδつ琴心ず 發表於 2004-12-20 02:19 | 只看該作者
那沒有辦法!
武俠嘛,既然金庸挑選了他作為故事的主人公,總不能讓他真的以小混混的身份寫下去吧!
*一盞離愁 孤單佇立在窗口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348

帖子

9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97
8
slowslow 發表於 2004-12-20 06:16 | 只看該作者
老韋是一個多種性格綜合在一起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44

帖子

12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1

積分
12
9
wockey 發表於 2004-12-20 22:29 | 只看該作者
小寶是很成功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271

帖子

6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2

積分
64
10
紅顏已老 發表於 2004-12-21 05:06 | 只看該作者
複雜的一個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9

主題

2112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11
せδつ琴心ず 發表於 2004-12-21 12:37 | 只看該作者
本質上,所有的人都是複雜的綜合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8: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