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美國之前,常聽人說老美是很講城信的,騙子是很少的;到美國之後,發現這裡的騙子也不少,騙術也是花樣百出,常見的大致有以下一些。
信用行騙。美國人是很講究信用評分的,也習慣以此來衡量一個人的信譽。如果信用評分高,找工作、相對像、搞貸款等等都要容易一些,一些騙子也往往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行騙。據美媒披露,有個詐騙集團利用至少7000個假身分,獲取超過2萬5000張信用卡,至少造成受害者多達2億多美元的損失。有些不法網商,採取不法手段製造良好信譽,引誘消費者上當。還有些騙子,打著國家機關的名義行騙。比如,以聯邦調查局之名騙取受害者預付款,打著國稅局的晃子騙繳稅金,還有冒充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聲音騙錢。前幾年,不少人都曾接到過類似美國總統貝奧巴馬聲音的錄音電話,這段錄音電話號召美國人訪問一個號稱可以從政府經濟刺激計劃中分到大筆錢的網站。不過,訪問者要按要求在網站上輸入個人信息並支付28美元。結果人們交錢后,卻收不到一分一文。
培訓行騙。初來美國的華人,開車由於不熟悉交通規則,常常會收到一些違規罰單。有些人由於工作忙,便想上網路駕校學習。美國這種網路駕校也是良莠不齊,有些網站收了培訓費,便再也打不開,那真是騙你沒商量。像這類騙錢培訓班那也是各式各樣,更有甚者還有騙財騙色的。比如,美國華盛頓州一名音樂教師開辦培訓班,告訴學員脫光衣服、進行挑逗性的表演時唱歌水準會提高。一名17歲的女生信以為真,竟然真的在他面前把衣服脫光,一邊撫摸自己的身體一邊唱歌。後來,這位老師因此吃上了官司。
招生行騙。近幾年,想到美國讀書的華人逐年增多,一些騙子也打起了招生行騙的主意。不少假中介借著能推薦上名校的招牌大作生意,設計了很多騙局。比如,借口和美國名校有「私下關係」而招搖撞騙,在下三濫的網站上做軟文欺騙家長和學生,結果是騙到錢后就溜之大吉。還有的把學員推薦到美國的所謂「野雞大學」,混個假文憑了事。在美國,這種「野雞大學」的通行說法是「文憑工廠」或「學位工廠」,把「學位」或「文憑」像商品一樣生產出來,賣給有需要的顧客。由於不經認證,所以可以胡來,事實上也常常胡來。比如,美國有個波士頓大學比較有名,野雞大學就編造個波士頓城市大學。一眼看去相差無幾,其實一個是名牌,一個是「野雞」。
投資行騙。有些美國騙子特別善於編造投小錢獲大利的謊言,引誘人們上鉤。他們往往打著某個即將上市的公司,或者是某個即將開工的大項目的旗號,以高額的利潤回報,甚至高達120%的收益率,來引誘人們投資。這樣的案件幾乎年年見諸媒體。近期,芝加哥北伊利諾伊州聯邦地區法院,對涉嫌利用美國投資移民簽證計劃,向290名中國投資者進行詐騙,非法集資約1.6億美元的犯罪嫌疑人賽思正式提出指控。賽思從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涉嫌向中國投資者提供虛假信息和演講,謊稱他的公司準備在芝加哥奧黑爾機場附近耗資9.12億美元建酒店和會議中心大樓,騙取了大量資金。由於投資移民在美國比較便捷,只需投資50萬美金,解決10個就業崗位,便可辦理。想走這條捷徑的大有人在,騙子們也就聞風而上。
鄉情行騙。「老鄉騙老鄉,財傷心也傷」,這是在美國華裔圈裡廣為流傳的一句話。近幾年來,隨著到美國旅遊、留學、工作、生育乃至移民的華人增多,一些打著鄉情套磁行騙的案件也時有發生。比如,南加社區的華裔這兩年涉及的騙案頻傳,騙子多以老鄉的交友方式誘惑受害者得手,有受害者損失甚至十幾萬元。新移民住在家庭旅館較多,騙子常在這裡以鄉情做誘餌行騙。一般都是先幫些小忙,取得新移民的信任后,再採用合夥做生意,幫助理財,或遇到周轉困難需要借款等借口行騙。一旦得手,就會「一去不復返」。
租房行騙。初來美國,一般都會先租房子住,這些租房者也是騙子行騙的重點對象。不少留學生或打工者都遇到過這類事。租房者一般都是在網上查找適宜的房子,一旦遇到合適的,與對方在網上商談時,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需要先交定金再看房子。這樣的出租戶有的貌似公司,有的好像長期住在外地休閑的大款,房子的款式一般都很齊全,可以滿足不同階層的消費需求,網上的圖片也是應有盡有,什麼客廳、卧室、衛生間、廚房的照片都能看到。如果你若動心想租,得到的回答就是需要馬上交定金,若交晚了,就租不到了;若真交了,連房帶錢就都看不到了。因此。來美租房一定要提高警惕啊,沒有實地看到房子,沒有產權證明啥的千萬不要輕信。
婚戀行騙。過去我們在電影里常常看到以假結婚的方式,騙取移民局為其轉換身份的情節。如今這個老掉牙的手法還在使用,略有不同的是有些婚托或假結婚的對象,他們欺騙的對象已不僅僅是移民局,而是包括那些想以此轉換身份的人。這些人往往把錢騙到手后就溜之大吉,受騙者由於目的也不光彩,大多選擇打掉了牙自己往肚裡咽,那可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呀。不過也有假戲真做的。居住在新州木橋市的一位華人女士,經過摸爬滾打總算積累了一些資金,準備在美國留下。通過中間人介紹,以總金額為7萬美元的費用,與一位男士辦理了結婚登記。費用交付並完成登記手續以後,這位女士搬進了「丈夫」的家裡,還被「丈夫」「假戲真做」了。為了變換自己的身份,這位女士只好忍氣吞聲苦等二年,其間還得經常親見「丈夫」帶著不同的女人來家過夜。
募捐行騙。在美國一些大城市的地鐵站、火車站附近或公交車上,常會碰到佯裝成由於自己被偷被騙等原因,已經湊不夠回家路費的異鄉客,來向人求募回程旅費。這些人中有不少是騙子,他們求募要錢常常是十元、二十元的,由於數額不多,很容易得逞。還有些騙子編造出曲折感人的貼子,發到網上騙取好心人的捐款,那故事編得讓看到的人不得不動心,有的人雖然也擔心受騙,還是按貼子的賬號寄出捐錢,好像不如此自己心裡就過不去。直到警方破案后,方知又是「肉包子打狗」。更有甚者乾脆直接來到家門,或者冒充某個慈善組織,或者冒充幫助某個得癌症等難事的求助者,或者遭受天災人禍的受害者進行募捐。如果你不加核實,也會受騙上當。
迷藥行騙。在美國,陌生人也習慣相互打個招呼,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難以做到的。不過,遇到陌生人無緣無故的和你套近乎,甚至送你喝飲料,那就要警惕了,說不定是騙子送來的迷藥。如果走在偏僻的小道上,遇到向你送小廣告的「推銷人員」,也不要輕易收取他們送來的傳單或其他資料,說不定那上面就塗有使你頭腦昏眩的迷藥。這類案件在美媒也常常可見到,據說這類騙徒用這類方法能夠讓人一時精神錯亂,會乖乖按照騙徒的指令掏出錢來,或到銀行領出錢來。
電信行騙。據美國媒體公布的調查問卷結果,2013年美國有將近1760萬移動用戶受到電話詐騙,累計損失高達86億美元。這些詐騙電話除了那些老辦法外,最近又出現一種被稱為「回電詐騙」的手法。手機往往是只響了一、二聲便顯示為未接來電,而當用戶回撥等待接通時,往往就會被迫支付巨額國際電話費。網路詐騙更是愈演愈烈。目前,網路上已出現了假網站、假公司、假商城等騙局,所謂「網路釣魚」相當猖獗。值得重視的是,老年人已經成為電信詐騙的重點對象。根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的研究,老年人電信受騙的數字幾乎翻了一倍,65%受訪者表示在過去的一年內,都曾受到過至少一個或多個電信欺詐。有些騙子專門針對老人犯案,被稱為「祖父母騙局」。這些騙子常常冒充孫輩遇到了麻煩,急需要他們寄錢來周轉,一旦上鉤,就成了肉包子打狗。
除了上述常見騙術外,在美國的機場或車站常有可能遇到沒穿義工服裝並要幫你提行李的「好心」人,在大城市的鬧市區也會遇到「碰瓷」的人,在行人很少的路上還會遇到「丟錢」的人,稍不留心就有可能掉入騙子的陷阱。
總之,美國的詐騙案正在不斷上升,而且手法層出不窮。美國欺詐消費者報告指出,自2008年以來,全美騙案增長超過60%。美國媒體也感嘆,近年來「欺詐」這個辭彙,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新型欺詐手段陸續出現。如今,不管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路上,每個人都有可能碰到上當受騙的風險。
最後,套用股市上常講的一句套話,來美有風險,防騙需謹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