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經故事:外教弟子登門請教 佛陀妙解涅槃之道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1-23 09: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陀在弘法時,須面對芸芸衆生以及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者,不斷地爲人解惑。若有人提出問題,佛陀就爲他們詳細解釋說明。佛陀提倡涅槃寂靜的境界,也教導弟子們如何進入涅槃寂靜的心境,凡是佛陀的弟子都很嚮往,甚至外教弟子對此也都很好奇。
有一天清晨來了一位婆羅門教徒,他很敬重佛陀的人格,也能接受佛陀的教理,更嚮往涅槃寂靜的境界,所以他也來聽聞佛陀的開示。
他恭敬作禮之後,向佛陀請教說:「佛陀,您所說的涅槃寂靜解脫之境,是我向來嚮往欣慕的目標。但是,要如何才能解脫呢?如果我死了,要如何才能進入涅槃?靈魂如何脫離?靈魂又會到哪裏去呢?」
佛陀回答:「在我的理念當中是不生不滅、沒有來去的!」
這位婆羅門教徒聽了覺得很疑惑,說:「爲什麽會不生不滅、沒有來去?人死之後,難道還永遠住在世間嗎?」
佛陀又爲他解釋:「人的本性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這種境界就是自在解脫之境。」
他愈聽愈不了解,心裡愈是迷糊。
佛陀說:「我的回答你不能了解,那現在換我問你,由你來回答。比如有一根木柴被點著了,若有人問:『爲什麽會有一盞火?』那麽你要如何回答?」
婆羅門教徒就說:「我會回答:『因爲有木柴被點著了,所以會看到火光。』」
佛陀又問:「若是這把火光熄滅了,又有人問你:『火爲什麽熄滅呢?』你要如何回答?」
婆羅門教徒說:「我會回答:『因爲木柴已經燒完了啊!火當然就熄。』」
佛陀又進一步問:「如果人家問你:『火熄了到哪裏去了呢?』」
婆羅門教徒說:「那麽我會回答他說:『你未免問得太多了!當然是有木柴才能點火,木柴燒完火自然就熄了,這是很自然的過程啊!爲什麽還要問火熄了之後往哪裏去?』」
佛陀很慈祥地說:「對啊!這是一樣的道理:人的煩惱來自有這個身體,又必須面對種種人事,所以『根』對境才會生起煩惱——『六根』對『六塵』即産生『六識』的煩惱。如果能夠了悟,因根、塵、識等『因緣假合』而生分別心,才會産生煩惱。然後進一步把煩惱去除,也就是轉識成智——把智識轉成智慧;把根、塵、識分清楚,不去執著它,我們自然能以智慧去轉境。總之,有了身體,有了根、塵,才會惹起煩惱的火焰,我們要把根塵釐清,煩惱之火才能熄滅。心中沒有煩惱的火焰,才會有解脫的心靈,心境才會自在;心對境不生煩惱,這就是涅槃呀!並不是死了之後才有另一個涅槃;涅槃就是解脫,寂靜光明的心地就是涅槃啊!」
那位婆羅門教徒終於聽懂了!
證嚴法師講完這個故事,又感慨說:「是啊!離開『現在』當下,哪裏還有一個涅槃的境界呢?想求得解脫——離開日常生活,要去哪裏求解脫呢?就是因爲有煩惱的名稱,所以才會有解脫的境界,這原本就是相對的;有心靈的生滅,才有涅槃的名稱,這不過是一念之轉。我們學佛若能深刻體會佛陀所宣說的道理,每天面對各種境界時都能釐清它,就不會聽到各種雜音而心生煩惱,也不會眼見色而生起欲求之心。此外,鼻根、舌根、耳根、意根的作用也是一樣。在日常生活中,若能認清本分,真正發揮良能,怎會有煩惱呢?若能天天如此,則每天所面對的都是光明的境界,也就是涅槃寂靜的境界。學佛想求得解脫,當下即可得到;想得到涅槃的境界,在今生即可得到。只要你的心地沒有黑暗、自在澄清,當下就是涅槃的境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22: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