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那麼多人關注姚貝娜的死?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5-1-18 09: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姚貝娜生前肯定沒有想到,在她死去的時候,關注的人比在她活著的時候還要多。

  很多人並不是她的粉絲,在過去都不知道,或不屑於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她並不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歌手。

  但當這個人已經不存在時,有一種氛圍,一種很神秘的氛圍,讓大家不由自主地關注。

  我感受到了這種氛圍在人心中的傳染。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她的死突然讓人有了一種對生命的痛楚感觸,然後,需要得到溫暖。

  姚貝娜在生命的終點,留下了兩個印記:乳腺癌;33歲。

  癌症,象徵著生命的無常,和不可抗拒。33歲,意味著年輕,意味著本應美好的人生。沒人希望這癌症出現在33歲的生命里,給它劃上句號,但是,還是出現了。

  這是一種多麼讓人悲愴的無力。

  薩特說,人是一種無用的激情。姚貝娜的存在,既是她自身的一種存在,又通過人心的投射,刷出粉絲的存在感。而當她的存在虛無化,遠去,消失,這種人心的投射,通過生命和世事的艱難,被引到了另一個方向。知道和不知道她曾經存在的人,必須放大她的存在,對自己的存在進行關懷。

  如果有人已經哭了的話,那麼,至少有一半是為自己而哭的。

  我在想,如果姚貝娜是在前兩年逝世,不會形成這麼大的事件。這不是說她的逝世不多麼讓人婉惜(這是廢話),而是說,前兩年的社會氛圍和現在很不一樣。人心因此也很不一樣。

  人心不一樣,一個歌手的存在與虛無,其衝擊也不一樣。

  很多人,是從別人身上,才認出自己的。

  現在是什麼樣的社會氛圍呢?經濟下行,世事艱難,我們已經很累;而各種問題仍然存在,有毒食品,階層固化……很多人已夠可憐,甚至都不想再對別人的死活過多的關心,關心有用么?值得關心么?是的,都撤了,撤到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內心,和自我有關的世界。那似乎才是安全和溫暖的地方。

  我們要換一個地方存在。也許,在這個地方,生活,生命會有所不同。

  可是,無力感仍然無法驅散。社會氛圍仍然是每一個人的心理背景。

  所以大家在潛意識裡,其實都想為自己大哭一場,而且,哭的人越多,越能擺脫個人的渺小和無力。差的只是這麼一個契機,一個氛圍。

  姚貝娜的死,因為癌症,因為年輕,因為她是歌手、公眾人物,終於把這一個點引爆了。她引發了大家對生命和存在的疼痛,而且,某種程序上,解除了大家對這種疼痛體驗的壓抑。

  我們其實是在用對姚貝娜的關注,來撫慰、治療自己。

  當我快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在微信上,看到了這樣的說法「姚貝娜去世之前,病房外擠滿了記者,他們在等,等她死」。我想分析這個人是懷著怎樣的心理去理解記者的工作和內心體驗的,但至少,他不知道姚貝娜的死到底在人們的內心裡意味著什麼。他預設為只是一個可以進一步炒作的娛樂事件。

  姚貝娜的經紀人也「怒罵」深圳晚報搶獨家的手段「齷齪」了。我同樣不想去評判其中的是非,而只想說,這也只會導向娛樂的方向。

  但一個人的死,無數人的關注,從心理背景上來說,不是娛樂,也不應該是娛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3: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