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5年有哪些地緣政治火藥桶?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5-1-7 1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年初的烏克蘭危機,到此後「伊斯蘭國(ISIS)」武裝的異軍突起,再到發生在利比亞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式的不斷動蕩,地緣政治的風暴在2014年中席捲全球市場。
而這種風暴在新的一年中也不太可能會停息下來,有很多警示信號表明世界將會進入一個新的不穩定時代。
希臘
希臘總統大選結果很可能難產,這使得該國面臨在2015年初重新大選,一旦如此,極左翼Syriza黨領導人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可能登上總理寶座,而希臘也會再度走到退出歐盟和歐元區的邊緣。
一旦希臘退歐戲碼再度上演,歐洲其他國家也可能會跟進,這使得二戰後維持了歐洲局勢長期穩定的歐盟面臨生死考驗,失去統一的歐洲也將失去全球局勢穩定錨的地位。
鑒於兩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皆在歐洲,或者一個重新四分五裂的歐洲才是全球和平的最大噩夢。
俄羅斯
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正處於柏林牆在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前倒塌以來最糟糕的狀態,其經濟也已經走到了大規模危機的邊緣。
在盧布劇烈震蕩和油價暴跌的形勢下,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有兩種選擇,一是發起猛烈的反攻,二是選擇坐下來談判。
不幸的是,從2014年的經驗教訓來看,對普京願意選擇更傾向於外交路線的可能性最好還是別太樂觀。
波羅的海地區
隨著俄羅斯進一步深陷經濟危機,內外交困的該國總統普京可能會轉而在政治軍事上開闢第二戰場,以扭轉在西方發起的經濟戰中輸得體無完膚的頹勢。
而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可能會成為「普沙皇」軍事冒險的目標。
鑒於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已經加入北約,這將是俄羅斯和西方在戰場上的直接對抗,其後果可大可小,目前尚難料。
歐洲大選
歐盟民眾正在變得更加難以駕馭,極右派組織所獲支持變得越來越大,而在這種形勢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芬蘭和波蘭都將在2015年中舉行大選。
另外,愛爾蘭總理恩達•肯尼(Enda Kenny)也有可能會提前舉行大選。
英國和西班牙都是歐洲地區最重要的經濟體,這兩個國家的大選預計都不會帶來一個多數派政府,甚至於到最後有可能會被反建制黨派手握重權。
對歐盟來說,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和反歐盟情緒的滋長可能最終演變為自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以來的最大威脅。
敘利亞
一方面,政府軍在與反對派武裝的較量中繼續擴大去年以來所取得的軍事優勢,進一步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巴沙爾還趁勢加強了國內政治秩序的重建,努力推進民族和解進程。
另一方面,ISIS異軍突起,不僅把矛頭對準巴沙爾政府,更從敘反對派手中爭奪土地,影響民族和解進程,一些極端組織如「救國陣線」等開始與ISIS勾結,不少極端分子加入了ISIS。這令敘利亞局勢變得更複雜,也打擊了美國等扶持的所謂溫和反對派。

敘國內政治似乎暫時淡出了公眾的視線。在這種情況下,巴沙爾曾多次提出願與美國合作反恐,但均遭冷遇。
美國拒絕與敘政府合作,既是出於反對巴沙爾政權的固有立場,更有顧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一面。美國並不願被捲入地面戰爭,更希望該地區國家出面參與打擊行動。
但地區國家對此各有自己的考慮,對ISIS的看法與美國也不盡一致,因此在配合行動上並不積極。當前美國希望通過資助和培訓所謂敘反對派來應對ISIS的做法不僅不靠譜,而且極具風險,很可能為敘亂局埋下新的禍根。
以色列
以色列將於2015年3月份再度舉行大選,而主張強硬政策的當前右翼政府仍有望大獲全勝,如此可能導致此前早已曠日持久的巴以局勢在年內進一步激化。
雙方強硬勢力的互不相讓,加之外部勢力的暗鬥介入,都可能使這個地緣局勢傳統火藥桶爆炸威力不減。
「伊斯蘭國」與塔利班
ISIS(伊斯蘭國)和塔利班是中東和阿富汗的不穩定因素。前者被公認為是全球最為富有的恐怖組織,控制著伊拉克北部大片地區,兵鋒一度直指首都巴格達,並造成油價和金價出現異動。

更令人擔憂的是,ISIS的勢力甚至滲透到其他地區。澳大利亞最近就發生了疑似和ISIS有關的恐怖襲擊,這也一度造成金融市場的波動。

儘管美國聯合一些盟國對ISIS發動空襲,但歷史證明,僅憑空中打擊很難從根本上剷除恐怖組織,明年ISIS或仍將是金融市場所要面臨的不穩定因素。
伊朗
伊朗與全球六大國就核問題進行的談判雖有進展,但是各方在諸多領域仍有分歧,這意味著談判將會拖到明年。
屆時,如果西方拋出的橄欖枝難以被伊朗接受,那麼該國就可能重新轉向強硬,並一意孤行謀求發展核武器。
在最壞的情況下,該國可能孤注一擲單方面挑起和以色列及沙特等國的衝突,這將使中東再度變成一片火海。
阿富汗/巴基斯坦
2014年曾被視為長達13年的阿富汗衝突的結束之年,大選如何進行是關鍵。不幸的是,外界事先普遍預測的「選舉亂局」如期而至。選情的膠著和塔利班不斷以武力衝擊阿各地,令阿局勢再現亂象。
所幸的是,兩個候選人最終互相妥協,組建成新政府,分任總統和「首席政府長官」。由於是總統體制,並不設政府總理,因此後者的名分還是個問題。更重要的是,兩派聯合執政在成熟的民主國家都是難題,更何況阿富汗。
塔利班武裝在該地區和伊斯蘭國的聯繫日趨緊密,在美國駐阿富汗軍隊減少之後,地區維和難度加大。
印度/巴基斯坦
印度強硬派政府在2014年通過大選上台,這意味著之前緩和了多年的印巴關係可能再起波瀾。
此前,印度新總理莫迪已經表示,不會對此前巴基斯坦軍方所支持的2008年孟買連環恐怖襲擊事件就此放過,這是不是意味著雙方又已劍拔弩張?
而全面衝突一旦發生在上述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間,後果也不用多說了。此外,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又會不會落到恐怖分子手中,這也是個大問題。
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區
哈馬斯試圖重掌局勢很可能引發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軍事打擊。
沙特
沙特現任國王阿卜杜拉明年將年滿90歲高齡,且一直被傳龍體欠安。如果國王在2015年不幸駕崩,其法定繼承人「王太弟」薩爾曼親王也將已是79歲高齡,而該國無限制「兄終弟及」的繼承製也可能因此面臨危機。
一旦如此,這個全球最大的「石油桶」就可能會變成「火藥桶」。此外,該國年輕人大批加入了ISIS,不排除會在日後對母國反噬一口。
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將於2015年迎來大選。現任總統喬納森將離任,而按照該國的政治「潛規則」,新總統需要從伊斯蘭教徒佔優勢的北方地區選出,而當地也正是恐怖組織「博科聖地」的老巢。
同時,國際油價的下跌更是令該國腹背受敵,在石油收入這個將地區、民族和宗教差異非常巨大的非洲人口第一大國粘合起來的膠水粘性下降之後,還有什麼能夠阻止其不走向分崩離析。
朝韓地區
事實上,朝鮮和韓國的問題由來已久,關鍵在於,朝鮮是不是會因為某種原因而突然「不安牌理出牌」。
北極地區
北冰洋沿岸五國,即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和丹麥,都開始對北極海域提出領土要求,而全球變暖加速北極解凍所帶來的航運和礦產開發價值的升溫,更令各大國對此垂涎欲滴。這使得這一本該冰領寧靜的區域也成了新興的熱點地區。
伊拉克
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肆虐並未完全消除,伊拉克政府軍自身並無法維護國家穩定安全。
中日南海地區
釣魚島問題使得中日兩國摩擦不斷,地區性緊張情緒難以消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3: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