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面對工作中的批評意見?(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人願意聽到別人說自己不夠完美,但為自己辯護卻可能弄巧成拙。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回應工作中的負面反饋呢?

  

  

 
   


  親愛的安妮:我剛剛結束在這家公司的第三次年終績效評估,這是我大學畢業之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與過去兩年一樣,連我本人都對自己的反應感到震驚。我知道不能認為這種批評是專門針對我的,或者產生抵觸心理,但有時候,當老闆告訴我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善的時候,我會變得意氣用事,有點驚慌失措。

  今年的情況更糟糕,雖然評估結果有85%是正面的。老闆說我有一個方面可以變得更好,但他還沒有說完,我就開始為自己辯解。我應該如何讓自己不再因為批評意見而感到不安。您有什麼建議嗎?去年整個節日期間,我便因為這種事情而十分煩惱。今年,我不想再經歷這樣的痛苦。——T.T.S.

  親愛的T.T.S.:相信我,許多人在績效評估結束之後,都會產生法語所稱的「樓梯智慧」(l』esprit de l』escalier),也就是說,當你想到本應該說什麼,或者本不該說什麼的時候,卻為時已晚。有此經歷的人絕不止你一個。

  真的為時已晚了嗎?

  如果你確實想要另外一次機會,讓老闆說完他想說的話,並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回應,為什麼不請求重來一次呢?

  高管培訓機構布萊特公司(Bright Enterprises)負責人黛比•布萊特強調稱:「你甚至可以在一開始便解釋清楚,這一次,你會耐心傾聽,不說話。」布萊特公司的客戶包括迪士尼(Disney)、通用電氣(GE)、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萬豪國際集團(Marriott)等。此外,布萊特用七年時間研究了人們如何應對反饋,尤其是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應對反饋的方式,並以此為依據寫了一本書——《真話不一定傷人:如何用批評增強關係、提高績效和推動改變》(The Truth Doesn』t Have to Hurt: How to Use Criticism to Strengthen Relationships,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Promote Change)。她說道,請求進行另外一次會面,「可以向你的老闆表明,你願意接受他想要告訴你的建議。」

  這很重要,因為在布萊克看來,任何人在接受評估的時候,首先要讓提供評估的人感到舒適。聽起來很意外嗎?布萊特說道:「仔細想想,大多數管理者都討厭提供績效評估,因為他們也很擔心其他人會如何回應負面評價。所以,他們傾向於快速完成討論,趕緊走人。」

  當然,問題在於老闆急於想結束績效評估,便可能會略過一些事關你職業成敗的信息。布萊特說道:「你在績效評估中能夠學到的東西,可能對你很有必要,不僅對現在,對你的未來或許同樣重要。」布萊特在諮詢工作當中,經常被邀請為一些才華橫溢的管理者提供諮詢,這些管理者的職業發展遇到了障礙,而原因則是一連串老闆們曾經無數次警告過,但他們卻一直沒有改正的缺點和壞習慣。

  那麼,在傾聽的時候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專心思考如何讓老闆感到放鬆,是個不錯的開始,因為你可以自動轉移對情緒的關注。然後,布萊特建議:「提醒自己,你是場面的掌控者。你如何應對,將決定討論如何進行,以及你能從討論中獲得多大的收穫。」如果你能認識到,即便自己不發一言,你也並非在扮演被動的角色,那麼,你所提到的那種恐慌感便會減少甚至消失。

  接下來,將注意力集中於自己需要採取的(或停止採取的)措施上。布萊特建議:「要確定自己清楚事實和意見之間的區別。『你在某某項目上超出了預算 30,000美元』是事實。『你與同事的溝通不太理想』則是意見。」由於大多數老闆幾乎沒有接受過如何提供有效反饋的培訓,因此這兩類反饋可能會被混為一談,但意見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通常易於分辨。

  布萊特說道:「試圖猜測老闆想要什麼是不可能成功的。人們最後往往都會猜錯,而在下一次績效評估的時候,他們又會得到另外一個模糊不清的批評意見,久而久之,他們會認為自己永遠也無法讓老闆高興。」

  相反,員工可以詢問能夠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布萊特說道:「例如,你可以建議從『與同事更好的溝通』開始,比如通過每周面對面的交流,而不是偶然的電子郵件。」要像解決工作中的其他任務一樣解決自己的問題,提出一兩條實際的解決方案,這樣可以幫助你控制大部分情緒。

  既然你提到這是你在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你肯定還要繼續在職場打拚四五十年時間。所以,有遠見對你將很有幫助。布萊特說道:「人們之所以對不甚滿意的績效評估感到生氣,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會影響他們的整個職業生涯。但實際上這隻不過是對一年表現的一次績效評估而已,公司的目標和戰略每年都會變化。我從未見過在10次或20次『超出預期』的評估結果中有一兩次『達到預期』的評價,產生過任何長遠的影響。」

  此外,即便是總裁、權威和CEO們,在日常工作中有時也會收到批評意見。布萊特認為:「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當中不可能只聽到好的反饋。事實上,如果你從未聽到過任何建設性的批評意見,這或許意味著你沒有學到任何東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3: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