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近平正在改變中國

[複製鏈接]

1311

主題

1354

帖子

264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6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ilkylove 發表於 2014-12-31 04: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2月22日,令計劃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他也成為繼周永康、蘇榮、徐才厚之後,十八大以來第四位被調查的副國級以上高官。「大老虎」被查,大快人心,輿論普遍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改革力度和決心是堅定的。但事實上,除了反腐,習近平總書記上台後推行的許多改革措施,堪稱前所未有。

  鐵腕反腐

  

  首先,必須明晰鐵腕反腐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是:清除腐敗淤血,清除害群之馬,重新打造一個全新的、乾淨的、清明的、純潔的、受到人民衷心擁護的黨和政府。

  在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十八屆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會議時鄭重提出「物必先腐,而後蟲生」的論斷。該論斷不僅響應了十八大前後中共一再強調的反腐決心,而且也正式揭開了在中國沸騰一時的反腐運動。

  自十八大以來,中紀委「打老虎」馬不停蹄,展現了紀檢隊伍強悍的戰鬥力。據統計,截至目前,18萬「老虎」、「蒼蠅」一起被打,62名副省部級以上官員被查處。其中,副國級以上官員4人,中央委員4人。查處範圍涉及黨政軍、人大、政協、國企等多個領域,這場「反腐風暴」可謂多點開花。

  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已完成四輪巡視,實現了對省區市巡視的全覆蓋,第五輪巡視也已在專項領域展開。回顧前四輪巡視,每一輪都更深入、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僅從巡視語言的變化上就可窺見一斑。與此同時,中央巡視組拿出「專項巡視之劍」,直指中央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今年3月起,分兩批對6家單位進行了專項巡視的試點,2014年第三輪巡視更是有史以來首次將13個巡視對象全部納入專項巡視範圍。

  反腐最鮮明的兩大特點是:退休不是逃過依法審查的「擋箭牌」,高校腐敗案查處重拳出擊。另一個特點是,加緊海外追緝外逃貪官的步伐。可見,中國正在構建全球反腐的天網,不僅要追逃貪官,也要追繳贓款。內打「老虎」,海外「獵狐」,中國反腐「內外並舉」的趨勢可謂逐漸明晰,只要反腐的勢頭延續,政治清明的目標就有望實現。

  外交新風

  

  當地時間2013年6月3日,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拜訪哥斯大黎加一戶普通農家。

  在外交方面,習近平也是建樹頗多,真正開啟外交新風。在外交上,習近平式外交告別「老朋友外交」,破除「要什麼給什麼」的外交歪風,以文明大國姿態,參與制定和維護國際公約和規則,參與主導國際秩序的重建,真正走向文明外交。

  十八大后,一年半的時間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10次邁出國門,對近30個國家和地區展開訪問(其中兩次訪問俄羅斯)。自去年3月22日首訪俄羅斯開始,習近平的足跡已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六個大洲。

  習近平主席的外交風格全面而有重點,即構築全方位外交,同時,在全方位外交中又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重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3月下旬對俄羅斯、非洲三國訪問中,俄羅斯屬於大國,也屬於新興工業化國家。坦尚尼亞等非洲三國均屬於發展中國家,其中的南非也屬於新興工業化國家。習近平主席對千里達托貝哥、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和美國的四國出訪,前三國屬於發展中國家,墨西哥同時也是新興工業化國家,而美國則屬於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中的重點國家。在地域上也不偏廢,俄羅斯主要屬於歐洲國家,也同時屬於亞洲國家。非洲三國當然代表了非洲。千里達托貝哥、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則代表了拉丁美洲。美國則代表了北美髮達國家。習近平主席的兩次訪問幾乎就囊括了全球的四大地域,當今世界主要類型的國家。不能不說這是全方位外交中精心的考慮和安排。

  關於周邊國家和區域合作組織的外交理念,在習近平的外交「路線圖」中佔有大篇幅。在印尼,他提出要建設「命運共同體」的主張,指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東盟共同體、東亞共同體息息相關;在韓國,他提出要踐行正確「義利觀」,「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在蒙古,他回應「搭便車」論,歡迎周邊國家搭中國發展的列車;在印度,他強調要共創和諧的「亞洲世紀」……

  通過習主席在外事活動中一系列的講話和外交藍圖,可以窺見他在構建國際合作展現的「中國智慧」。

  深入改革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東省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與當年參與特區建設的老同志交談。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習近平式的經濟改革與以往不同的是:打破長官意志的經濟調控,讓市場來主導經濟發展思路。調動民營機構的積極性,破除國有企業壟斷,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深化改革力度;不以GDP論英雄,讓經濟重回正常發展狀態;落實以人為本的宗旨,使改革符合人民權利所在。

  2012年12月7日,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23天的習近平首次離京赴廣東考察,發出改革總動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要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有評論指出,習近平此次視察與20年前鄧小平南巡遙相呼應,可視為新南巡,表明中國新一輪改革方向呼之欲出。

  緊接著,2012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同時提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60條」),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綱領性文件。就經濟方面來說,《決定》各項政策的逐步細化和具體實施,必將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進一步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和障礙,為經濟發展增添更大推動力。

  1、簡政放權

  2013年10月23日,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海外委員。習近平表示,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離不開兩隻手,一隻是政府看得見的手,一隻是市場無形的手,關鍵是處理好兩隻手之間的關係。要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該管好的事情,把那些自己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情還權於社會,還權於企業。民營經濟的發展為國企改革乃至整個經濟改革提供了動力源泉。民營企業對國有企業有著很大的影響,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兩者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

  2、習近平經濟學

  「習近平經濟學」包括四大支柱:

  頂層設計與總體規劃:習近平首次離京視察表示改革要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到三中全會《決定》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可以看出習近平要全面領導中國的經濟改革。

  去水分式增長:中國含「水分」的GDP問題討論歷來已久,習近平在多處場合表示,要調整中國經濟增長結構,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取消部分縣GDP考核機制,強調了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性。

  調結構:強調調整中國經濟結構的重要性,他表示,不能只注重短期的經濟增長,中國現在的經濟增長率是主動調整的結果。我們可以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但是不這麼做。

  區域經濟帶動整體:「絲綢之路經濟帶」是習近平中亞之行提出來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作用是以區域經濟帶動中國經濟整體的發展,同時展現中國對外開放合作的體現。

  3、經濟新常態

  習近平說:「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他認為有幾個主要特點: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他進一步指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這包括:

  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

  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

  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

  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就要為創新拓寬道路,就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就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可見,提出新常態,以及對宏觀政策要穩、要有定力的強調,表明中國領導人對形勢有科學而清晰的判斷,有遠超出經濟的更全面深刻的意涵。

  4、自貿區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利的重要平台,我們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

  十年來,中國已簽署自貿協定12個,涉及20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魯、哥斯大黎加、冰島、紐西蘭和瑞士等的自貿協定,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以及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這其中,與瑞士、冰島的自貿協定今年均已陸續簽訂,同瑞士之間的自貿協定,是中國首度同歐洲大陸和世界經濟20強國家達成此類協定。

  目前,正在談判的自貿協定6個,涉及22個國家。分別是我國與韓國、海灣合作委員會(包括沙特、阿聯酋、阿曼、科威特、卡達、巴林六國)、澳大利亞和挪威的自貿談判,以及中日韓自貿區和《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自由貿易區的開放,將給中國走向世界打開更多的窗戶。

  依法治國

  

  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集會,隆重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習近平強調,我們黨是執政黨,堅持依法執政,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大作用。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實於法律。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習近平指出:「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其實,在2013年,中國司法公開已經超越了庭審公開,正朝著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領域公開邁進。2013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司法公開工作推進會,明確建立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公開平台,以公開促公信,倒逼法院公正司法。這是對2013年全國法院一系列推動司法公開經驗的總結和提升,也成為司法公開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的新起點。近期也有多個錯假冤案的平反,使人們真正感受到「遲來的正義」,恢復對法治的信心。

  重構文化

  

  2014年9月9日上午,習近平來到北師大,看望教師學生,觀摩課堂教學,進行座談交流,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節日敬禮和祝賀。

  百年樹人,教育關乎一個國家的上百年上千年的核心競爭力。是否關心教育事業,是檢驗領導人高瞻遠矚的標準之一。其中,習近平提出社會主義價值觀、支持中華民族文化復興、關心教育事業是其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

  對於重建中華民族價值觀,習近平說,「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寄託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願景。」

  對於發展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要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努力讓每個適齡兒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都能實現個人的夢想和追求。

  對於振興中國傳統文化,習近平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

  綜上可見,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改革、思想都深具智慧,有系統性的全盤考慮。在轉型時期,改革符合人心所向,如果改革能夠成功,變革者必將永垂青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