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罕見甘拜下風 力挺美國「老大」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4-12-29 15: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多維/日期: 2014-12-28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對美關係上的表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從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中國崛起是超越自己,不是壓倒別人」,到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所言,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中國是否會爭奪世界主導權」不太感興趣,他們既不願看到中國與美國爭奪世界主導權,更不願看到中國成為另一個美國。再到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12月17日出席第25屆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JCCT)時發表講話稱,「引領世界的是美國」,「中國沒有想法、也沒有能力挑戰美國地位」,北京均一改此前的咄咄逼人。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實際上並非中國對美政策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其主要是話語體系以及表達方式的微調。
  中國罕見示弱

  在很大程度上,北京的「示弱」表態與中國一向主張的「韜光養晦」實際上並不存在根本性分歧。而針對北京為何「罕見」力挺美國「領導世界」,其具體原因或許有三。

  其一,從中美關係的現實來看,在前半年一再示強的背景之下,北京此舉實際上大有緩和中美關係以減少美國的緊張感之意。

  作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倡導者,實際上中國方面一直以來都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能夠表達此種願景的機會,從領導人外訪到內政會議召開,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總是頻頻出現在各種語境之內。而縱觀近來中國官方的種種表態,更是被西方視作東方「醒獅」已然伸出利爪、躍躍欲試。今年5月,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亞信峰會)在上海舉行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組識亞洲安全合作新架構,以協商解決主權及海權爭端,同時警告任何國家不得謀求壟斷地區安全事務,強調「亞洲的事由亞洲人民辦」之言,被稱為「明顯針對美國」而發出的信號。僅在此後不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5月29日以「當老大的感覺不錯」,「中國在歷史上曾做過世界老大,還不止一百年,在歷史上有興衰的經驗和教訓」,「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不能寬於待己,嚴於律人,否則老大怎麼當?」暗諷美國這個「老大」當的不稱職。另外,習近平以及中國外長王毅更是在周邊工作會議等多個場合明確提出中國外交要從「有所作為」提升至「更加奮發有為」。

  並且,在發表以上言論的同時,從中國所採取的切實做法來看,中國也已然在成長為大國的路上邁出重要步伐。在軍事領域,除去一直為外界所關注的中國國防開支逐年遞增問題,向來在東海以及南海保持「低調」的中國,繼去年劃分了東海識別區后,今年在南海又進一步採取填島措施搶建軍事戰略支點,更有消息顯示解放軍還將於臨近釣魚島的南麂列島建立海軍基地。另外,中俄兩國的不斷靠近、中國首次參加環太軍演、解放軍海空兩軍頻頻出沒於第一島鏈等一系列舉動更是越發引得外界關注。而在經濟領域,無論是世界銀行發布中國極力推動亞洲開發銀行、金磚銀行,並積極謀求人民幣國際化之舉,似乎更加證明中國在積極謀求對於國際經濟的主導權。

  只不過,逞一時的口舌之快並無益於中國,積極作為更有可能惹人發疑,甚至進一步加深外部對於「中國威脅論」的印象。中國的「示強」言行的影響範圍不僅僅局限於周邊,即便遠在大洋彼岸視北京為最大挑戰者的美國實際上都亦感不安。無論是從美國務院近日發表了一份題為「海洋界限——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海洋主張」的報告,對中國南海九段線法律效力問題加以評論並予以駁斥,還是奧巴馬一再指責中國「搭便車」當中,均不難窺得這一點。也正是因為此,中國顯然有必要明確表態「無意挑戰美國」,以使華盛頓緊繃的神經鬆弛下來,從而避免對華行為產生誤判。

  其二,儘管民主黨痛失中期選舉,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任期也將止於2016年,但這實際上仍不意味奧巴馬政府已全無回天之力。依據美國憲法規定,總統是負責處理對外關係的主要官員,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須經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票的批准;而總統與外國簽訂的一切行政協定,卻不需經參議院的同意。美國國會兩院通過的法案還需要經過總統簽字批准才能生效。總統有否決兩院通過的法案的權力,但如兩院再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法案仍然有效。由此可知,美國總統和國會在外交上雖然相互制衡,但從總體上來看,美國外交決策的主導權還是掌握在總統手中。也正是因此,當前奧巴馬仍可藉由外交領域發力,彌補自身在內政上的短板,從而為自身鋪就政治遺產,而這對於中國而言或許同樣屬於一次機遇。

  今年初以來,中東「伊斯蘭國」(ISIS)、西非埃博拉、歐洲烏克蘭危機等等問題的頻發均令美國承壓,熟諳博弈之道的北京自然懂得,剛剛經歷了中期選舉失敗的奧巴馬,面對更多的國際問題難解,顯然比以往任何時候渴望贏得尊重以及支持。此時北京選擇對美「低頭」,並對美國「領導世界」發出支持之聲,確有解決中美互信問題的思索在裡面,但與此同時藉由保全美國在亞太乃至世界的地位,不僅給足了奧巴馬面子,為美國在亞太生存留了一席之地,中國或也將能夠憑藉這一小步「退讓」贏得美國對於中國更進一步介入世界事務的「默許」。

  由現實來觀,雖然美國想要竭力保持對於一切國際事務的掌控力以及影響力,但自身實力的相對衰退卻也是不爭的事實,不僅在烏克蘭問題上無法為歐洲盟友撐腰后,其亞太地區的盟友和准盟友實際上也愈益對美展示出「離心」以及無法為之把控的傾向。韓國在歷史問題上對日本的拒不妥協,凸顯了美國無力管控盟友的窘境。安倍拒不效仿德國道歉展露出與奧巴馬唱反調,脫離美國管控的意志。無法遙控經營多年的菲律賓、越南更說明了美國對南海局勢的掌控已經到了極微弱地步。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在實施多年之後儼然已呈爛尾之勢。在美竭力推行其全球戰略之際,當前其自身對「夥伴」的渴望或許遠超此前任何時期,而中國此時將胸懷坦開以示並無俄羅斯式的世界「野心」,並在美俄角力之中「嚴守中立」,實際上均帶有希望藉此成為美國倚重的考量在內。而從美國不久前在朝鮮黑客問題上再次向華「求救」來看,北京的這樣一種布局或許已然起效。

  其三,北京罕見示軟力挺美國「領導世界」背後,實際上也帶有鋪墊2015年習近平訪美的考量在內。查閱以往中美元首互訪或中國最高領導人訪美,雙方元首「國事訪問」的時間差一般都在一年左右。1984年4月末,里根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成為中美正式建交后首位訪華的美國總統。1985年7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對美進行國事訪問,成為首位訪美的中國國家元首;1997年10月末,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次年6月末,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以國事訪問回訪。小布希是任內訪華次數最多的美國總統,他任內沒有對中國進行過國事訪問,主要是工作訪問和正式訪華級別。2005年11月小布希正式訪華僅僅半年後,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對美國進行了國事訪問。誠然,奧巴馬今年11月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之後,並未明確邀請習近平訪美,但依慣例,習近平明年2015年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實際上並無不妥。

  事實上,多維新聞記者此前已就奧巴馬此行會否邀請習近平明年訪美,習近平是否明年秋季前後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等提問白宮高層官員,該官員沒有否認正在安排明年的國事訪問。白宮雖沒有給出肯定答覆,但目前不排除奧巴馬第二次對華國事訪問對習提出訪美邀請。

  中美兩國間面臨的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均掣肘於溝通渠道的不暢,習近平2012訪美提出「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的戰略構想,至今依然讓許多美國官員存在疑惑。按照白宮官員思維,中國划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和攔截美國軍艦、以及習近平提出「亞洲事務亞洲人民拿主意」,就是為了將美國趕出亞太,將美國排除於亞洲事務,尤其是南海爭端。對於中國而言,雖然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整體失調、失衡、失焦,但也少不了「圍堵中國」的印象。這種「意圖」層面的誤解加深了兩國的相互猜疑,有損彼此戰略互信。

  不過,從中美籌備元首會晤和訪問安排可以看出,兩國元首增信釋疑、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的意願很強烈,每次會晤的舉行實際上也均為兩國分歧的冰釋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基於此種現實,繼北京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習奧會順利舉行,中國態度軟化併發出「美國領導世界」之言,布局中美元首下一次會晤或許已然被北京提上議程。  (欣予 撰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6: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