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曾國藩看中國式領導力(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2-29 13: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的無為,必須建立在「制度有為」的基礎之上。而有效的制度設計,又必須建立在對人「自利」本性的把握上。

 
 

  

  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

  是什麼讓曾國藩將一群草根起家的烏合之眾打造成一支精兵?他在學習太平軍的基礎上深刻認識到,只有共同的信仰,才能熔煉出「呼吸相顧,痛癢相關,赴火同行,蹈湯同往,勝則舉杯酒以讓功,敗則出力以相救」的死黨軍隊。

  因此,擅長講文化、講價值、講理念的曾國藩將軍隊和政治的鬥爭提升到價值的層面,高舉「衛道」、「忠義血性」的大旗,以此作為凝聚人心的思想武器。同時,作為領導者,曾國藩為軍隊提供一個超越內部關係的長遠目標,使湘軍成員持續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地為了它而奮鬥——而這,正是很多中國企業家需要學習的領導要素之一。

  用合理的制度規範人

  除了共同的信仰,優秀的管理者還需要能夠制定出有效的制度,把下屬的自利行為引導到對組織有利的方向上去。就像曾國藩治理湘軍一樣,在確立湘軍的制度后,他不用自己揮著戰刀在後面逼下屬衝鋒陷陣,下屬自然就知道往前沖。

  曾國藩一改由國家供養、世代為兵的「世兵制」,在湘軍採取了全新的制度設計——招募制,而且是層層招募制。而湘軍的高待遇又不愁招不到兵。但只有上司招募你,你才能進入湘軍,得到陞官發財的機會。這樣一來,從大帥到士兵形成了層層的感激關係。如此,湘軍就像一顆大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葉,皆一氣所貫通」,組織內部全部打通了,人和人的關係也成為一個由感情紐帶凝聚起來的整體。

  除了招募制,曾國藩還規定,在作戰過程中,任何一級軍官一旦戰死,他手下的軍隊便就地解散。只有保住長官,士卒才有繼續陞官發財的機會。保護自己的長官本來是一種道德的要求,但在湘軍裡面,卻成了最符合士兵利益的行為。由此在湘軍中,道德和利益便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反觀現代商業世界,備受矚目的華為公司跟湘軍有很相似的地方。華為企業文化的核心是「艱苦奮鬥」,而這一核心文化的落實也要歸功於制度設計。華為的制度設計是「高效率、高壓力、高工資」,從招聘、待遇、晉陞到淘汰,所有的制度設計都圍繞著「奮鬥」這一主題展開,圍繞著保證奮鬥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展開,有責任心和有才能的人會不斷進入公司的中堅層。華為由此被打造成一個奮鬥者的平台,奮鬥由此也就變成了員工自覺、自發的行為,從而推動著公司的迅速發展。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湘軍和華為的例子告訴我們:人的無為,必須建立在「制度有為」的基礎之上。而有效的制度設計,又必須建立在對人「自利」本性的把握上。

  用高尚的人格感化人

  要討論曾國藩為何能吸引眾多賢士,還要引用李鴻章的一段奏摺:「論功則推以讓人,任勞則引為己責;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繼而同僚諒之,終則各省從而慕效之。所以轉移風氣者在此,所以宏濟艱難者亦在此。」 一個做上司的,有了好處總是讓給自己的下屬,有了責任總是自己擔起來。這樣的領導,時間長了,做下屬的怎麼會不感動呢?曾國藩的時代,已經是所謂的「末世」,爭功諉過、投機取巧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風氣,但曾國藩就是通過自己的行為,從影響周邊的人開始,一步步地轉移了這種習氣。這就是他能夠吸引一大批人為他所用並最終成就自己事業的根本原因。

  在談到一個領導者如何才能讓下屬心服口服地追隨自己時,曾國藩曾說過八個字:「功不獨居,過不推諉。」有了功勞不要馬上一個人獨佔,有了過錯不要馬上推諉給別人。在給曾國荃的信中他還說:「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對於領導者來說,成就了下屬,就是成就了組織;成就了事業,最終也就是成就了自己。

  領導力的核心是影響力,是怎樣感動別人,真正讓下屬對你的行動不但表示贊同,而且形成一種心甘情願的追隨。這一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曾國藩的「功不獨居,過不推諉」、「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所釋放出來的就是這樣一種足以打動人心的影響力。這樣的胸懷,這樣的格局,也正是曾國藩身為領導者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用共享的利益激勵人

  在利益方面,曾國藩在錢、權、名三方面都充分發揮了其對將士的激勵作用。湘軍的高軍餉極大地調動了當地農民加入湘軍的熱情,在利益方面對將士們的滿足又極大地提高了湘軍的戰鬥力。在個人發展方面,在傳統的科舉考試之外,曾國藩領導下的湘軍更為無法走通科舉之路的人們打開了另一條晉陞之路。只要你有能力,能打仗,能做事,在湘軍就可以迅速得到晉陞,湘軍由此而湧現出了一大批影響那個時代的優秀人才。湘軍也由此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對於很多湘軍成員來說,可以共享湘軍發展所帶來的機會,是最大的激勵因素。

  在名聲方面,在給鮑超的信中曾國藩也曾說:「凡利之所在,當與人共分之;名之所在,當與人共享之。」凡涉及到利益,一定要注意與人共分;凡涉及到名聲,一定要注意與人共享。這樣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用寬廣的胸懷容納人

  作為一個領導人來說,胸懷是很重要的。曾國藩的成功大半得益於胸襟的廣闊。曾國藩常說:「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胸次,就是胸懷,是胸襟,是一個人的精神境界。他認為一個人如果心中有什麼想不開的,那一定是他學習、思想、道德等各個方面沒有學到家,沒有深刻體會,擺脫不了世俗的偏見,耿耿於懷。

  曾國藩特別注重胸懷寬廣,強調領導者要有君子胸懷。他認為:「君子……廣其識,則天下之大,棄若敝屣;堯舜之業,視若浮雲。宏其度,則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領導者心胸寬廣,裝得下整個天下,也放得下整個天下。

  開闊的胸懷不僅僅局限於自己,在湘軍中,曾國藩也特別注重士兵間的相互寬容和理解。如果統將之間有一分矛盾,營官、哨官之間就會有三分矛盾,而士卒之間就會有六七分矛盾。這樣的團隊,必然就要解體了。所以要相互和衷共濟,就應該先從統將有一副平和寬容的心開始,相互包容和理解。相互支持和信任最重要。

  偉大的領導力,一定要以清晰的理念為核心,以堅定的踐行為關鍵,一定是大中至正、可昭日月的,曾國藩就是如此。曾國藩的領導力中並非完全沒有權謀的因素,但其核心不是權謀,而是理念。曾國藩身上表現出的品質和實踐恰恰代表了典型的中國式領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2: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