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青楊: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拼酒?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2-29 09: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臨近年末,全國各地好酒之人在網上接力開展了一場拼酒大賽。繼江蘇徐州、河北河間相繼出現了「一斤哥」、「二斤哥」、「三斤哥」、「四斤哥」、「五斤哥」之後,12月26日,河南南陽與江蘇豐縣同時湧現「六斤哥」。這些酒桌上的海量之人喝酒像喝水一樣,著實驚呆了眾網友。有醫生疾呼:珍愛生命,趕快停止接力拚酒炫酷風。(澎湃新聞)

  歲末年終,奇葩橫行。外國人搞「冰桶挑戰接力賽」,到了我們這就變成「拼酒大賽」了。但大量飲酒一旦超過身體極限,就等同於「拚命」,耍酷就不珍惜生命了嗎?在一些數據統計中,喝酒致死的人數是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英國喝酒致死的人數是每年約13000人,俄羅斯喝酒致死的人數是每年42000人,我國每年酒精中毒死亡的人數是超過114000人,這其中還不包括酒後駕車導致的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以及為此牽涉的其他無辜生命死亡的人數。

  大量飲酒對身體的傷害,作為成年人基本上盡人皆知。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還要酗酒並不惜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的確,中國獨特的酒文化讓很多人深受其害,卻無可奈何。如今的商業活動、官場交際等,都少不了酒這個主角。不少人對於喝酒的態度很矛盾——喝酒應酬傷身又傷神,自己不願意參加酒局;但是如果朋友擺酒不請自己,又感覺不被重視;自己不敬別人酒,擔心顯得不尊重別人;不接受別人敬酒,害怕駁了對方面子。

  本來中國人飲宴,作為主方,希望勸人多飲,以盡到了地主之誼,唯恐受享者沒有吃飽,一方面表達了主人的真誠,希望對方喝好喝夠,同時也可以活躍酒宴的氣氛,為飲酒者助興,由此酒席上許多趣話便誕生了,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厚、喝個夠,感情淺、舔一舔」。在最開始,這些表現都是善意的。但這種文化一旦到了生意場上,出於利益考慮,尤其是當一方有求於另一方的時候,拼酒這種「自證清白」和「主動低頭」的方式成為社交場上的有效利器,為自己贏得對方的好感,獲得生意上的利益。

  於是,為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理由,甚至到了強迫的程度。到後來竟然演變成了通過虐待別人,獲得成就感和主動感,通過自我虐待以示臣服,通過酒桌審視別人,把喝酒不豪爽與辦事、交朋友不實在划等號,藉此強行勸酒;酒桌上,把情面、私交與公事混在一起,借敬酒增加他人心理負擔。至此,拼酒文化就徹底變成了虐待和自虐的文化。

  酒成了社會關係的潤滑劑,卻也成為社會腐敗的催化劑。它被賦予了太多社會意義,被很多人當成了感情深淺度等的「試金石」,也因此成了「不得不喝」的東西。或許正是因為中國文化中橫亘於人際關係的種種戒備太多太深,才特別需要通過酒精來解除它;勸酒者在敬酒時,或許是在告訴對方,我同意解除戒備,請你也這樣,這類似於握手禮的起源,告訴對方:瞧,我手裡沒有武器,讓我知道你也沒有,甚至我們可以想象,勸酒習俗在古代或許真的發揮過確保聚宴各方同時喪失戰鬥力的作用,因為喝醉酒的人是很難保持格鬥能力的。

  近些年來,「拼酒式社交」在國內可謂風生水起,在飯局上,有酒無飯,可以,但有飯無酒,絕對不行!席間人們頻頻舉杯,看似酒酣耳熱、情真意切,然而席宴散去,只剩下一群各自肝痛胃痛的人們,他們一面忍受著身體不適,還要強撐著應付下一場的應酬既然大家都明白喝酒傷身,也並非真想喝,為什麼還會陷入勸酒、敬酒這個死循環?隨著春節的臨近,想必又將迎來新一輪的「酒精運動」。你會再勸酒拼酒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5: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