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應理直氣壯干涉朝鮮內政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2-29 08: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敦球、王洪光、曹世功分別發表在《環球時報》的三篇文章,雖然都圍繞「棄朝論」展開,然而卻並無一人真的主張「棄朝論」。其中,李敦球教授反對「棄朝」,王洪光將軍主張建立兩國兩黨正常關係,而曹世功的基本觀點,也是認為「發展正常的國家關係符合兩國根本利益」。簡而言之,李敦球教授實際上是希望中朝繼續維持傳統的特殊「血盟」關係,而曹世功和王洪光都認為,中朝需從國家利益出發,保持正常關係國家水平。

  不過跟王洪光不同的是,李敦球和曹世功都是以駁斥「棄朝論」作為起點的,而王洪光則指出,「棄朝論」是個偽命題,正常國家關係取代中朝「兄弟」關係才是正途。三人爭論的焦點是,當今世界,朝鮮對中國是否還具有重要的地緣價值;中朝兩國根本利益是否一致;中朝之間的矛盾是否使後者成為中國的「戰略負資產」,因而必須放棄兩國特殊關係。

  李敦球是中朝特殊關係維護者。他主要基於兩個判斷,朝鮮問題本質上是冷戰遺留問題,在冷戰陰影下的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之前,中朝兩國在地緣政治上的根本利益就是一致的,尤其是中朝同屬社會主義體制的國家,更加強了朝鮮對中國的地緣價值;中朝兩國作為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國家利益不可能完全相同,或多或少存在著矛盾和分歧,但中朝矛盾和分歧不同於中日矛盾,不具有戰略性質,不是不可調和的,主要是要區分矛盾的性質並管控好矛盾。他還認為中國放棄兩國特殊關係,可能將會導致三種結果:朝鮮投入別國懷抱;朝鮮崩潰;朝鮮半島重燃戰火,其潛在含義是,這樣將從根本上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

  王洪光將軍駁斥了李敦球的觀點。他首先反對李敦球「中朝兩國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說法——其實李敦球的「根本利益一致說」,並非無條件的,而是以冷戰殘餘繼續、東北亞地緣格局未發生改變以及中朝的政治屬性沒有發生改變為前提的。王洪光認為,中朝都有各自的國家利益,有的利益可能相近或一致,有的利益則大不一樣,他以朝鮮擁核和中國要求棄核為例說,朝鮮擁核已嚴重威脅了中國居民的健康,也對中國構成了核威脅,中國沒有必要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為了朝鮮的利益而損害自己的利益;他還說,朝鮮多次違反《中朝友好互助條約》,傷害了中國根本利益,所以李敦球所謂的兩國根本利益一致說無從說起。

  王洪光認為,中朝的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上根本不同,朝鮮已經放棄了社會主義,而代之以金氏家族的世襲統治,所以不存在社會主義政黨間的同志關係,只有國家利益的關係,「朝鮮難有替代中國的地緣政治選擇」是朝鮮採取的閉關鎖國政策造成的,中國不必負責。王洪光進一步指出,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從地緣關係的政治、軍事上講,朝鮮的重要地位已大大下降。他從軍事角度分析說,朝鮮的縱深也就五、六百公里,充其量只是一個現代戰役的縱深,這樣的「戰略屏障」,對中國沒多大意義。

  曹世功實際上也是正常國家關係論者,所不同的是,他和李敦球一樣,從駁斥「棄朝論」出發,認為朝鮮核武化並非孤立的問題,如果不同清算朝鮮半島冷戰遺產、構建半島永久和平機制結合起來,半島無核化就不可能實現,因此不能將朝鮮擁核作為棄朝的理由。

  曹世功認為,朝鮮對中國的地緣價值雖然發生了變化,但對其完全無視也是十分錯誤和不智的。就像美國將韓國、日本作為在亞洲的重要地緣戰略支點一樣,朝鮮也是大國利益交匯折衝之地,其價值不可低估。中國通過抗美援朝確立的朝鮮戰略地位重要性和所產生的巨大國際影響,包括深植於朝鮮人民心底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他和李敦球如出一轍,均認為這筆戰略資產不可付諸東流,否則美國就可能重新獲得當年在朝鮮戰爭中都有得到的戰略利益,主導朝鮮半島秩序,並進而威脅中國。

  不可否認,三人所爭論的焦點問題,也正是中國決策層對朝政策猶疑不定、中朝關係陷入停滯的根本原因。

  對於朝鮮的地緣價值問題,中國政府的公開立場無疑是十分重視的。迄今為止,中國外交官員對外表態的主要內容之一,即是不允許朝鮮生亂。它延續了毛時代的外交辭令。對中國政府來說,朝鮮不僅具有地理上的地緣價值,更具有政治上的重要攸關性。王洪光所謂的兩國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已不同的論調,顯然難以說服決策層,這是因為中朝兩國儘管開始走不同的國家治理道路,但是本質上都是一極、一元政治的代表性國家,在排斥普世價值、憲政民主、個人自由方面,兩國利益高度一致,而它們也被兩國最高領導層視為國家核心利益之一。所以從政治上的地緣價值而言,朝鮮對中國依然具有「唇亡齒寒」的戰略價值,特別是在專制主義在全球視野下逐漸凋零的時代背景下,中朝維繫良好關係,肯定會被中國領導層視為優先方向之一。

  而從地理上的地緣價值而言,王洪光的觀點是純軍事性的。朝鮮首先不是中國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它的價值就不能以中國一個省的面積來衡量。確實,李敦球和曹世功都分彆強調的朝鮮是冷戰遺留的問題的觀點,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清算冷戰遺留問題,構建朝鮮半島和平機制,是有關國家繞不過去的重大核心問題。朝鮮不僅是冷戰殘餘的主要象徵物之一,而且在區域和平中也扮演著難以忽視的重要角色。這在朝韓長期對峙情況下,兩國極度擴大和強化軍事力量,尤其是在核武、生化技術的擴散、導彈能力的發展以及大國利益交織、和平機制脆弱等方面,都在在顯示了半島的特殊重要性。當然,這些都是以中國將美國作為戰略對手而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別有所求為前提的。

  換言之,從中國政府角度來說,朝鮮依然具有地緣上的戰略重要性,攸關中共領導下的中國國家利益和政治安全。

  由此可推及第二個問題,中朝如果不改變目前的政治局面,那將意味著兩國仍在若干重要領域擁有共同的國家利益。在民主體制日益成為世界主流、專制主義江河日下、成果僅存的情形下,中朝「抱團取暖」、中國將朝鮮放在地緣戰略的重要位置,仍具有現實意義。而從軍事安全形度來說,消除朝鮮半島核武、生化武器、導彈的隱患,構建半島有效的和平機制,維護國土和民眾安全,也是中國面臨的長期任務。

  由此而論,朝鮮與中國產生矛盾、分歧乃至對立,對中國來說肯定是戰略負資產,無形中對中國的戰略利益造成了損害,或成為潛在威脅。這不僅是從中國政府來說,更是從中國國家長遠戰略利益而言的。

  所謂「拋棄朝鮮」,是不可能的一個外交選項。朝鮮是客觀存在於中國周邊的一個重要國家,揮之不去。但是認同朝鮮重要的地緣、政治和軍事安全重要性,並不意味著就要縱容朝鮮一意孤行,將中國國家和民眾的安全利益、發展利益置之度外,也不意味著將兩國關係回歸正常國家關係水平,在朝鮮半島採取平衡政策,就一了百了,萬事大吉了。

  無論是從中國的現實利益,還是從人民安全出發考慮中國的長遠戰略利益,中國都要在重估朝鮮價值、全面檢討現行朝鮮政策的基礎上,在對朝外交中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態度。在外交姿態中冷麵示人,中斷兩國國家間高層級交流,看似強硬,頗能迎來一些歡呼,然而並不是一個大國在外交中應有的作為。特別是《中朝友好互助條約》一直是中朝外交的基石的情況下。

  另一方面,在缺少外交準備的情況下,遽然將朝鮮從血盟關係降為正常國家關係,也是不可取的,更不利於中國的真正利益。因此是幼稚的。

  中國首先要做的是,保持中朝關係正常交往,全面梳理《中朝友好互助條約》對兩國權利和義務所作規定,敦促朝鮮按照條約要求,履行己方義務,維護兩國在朝鮮半島的共同安全利益。正如王洪光所稱,朝鮮的核武、戰爭政策,對條約是違背和破壞。中國既然承擔了保護朝鮮的責任和義務,那就要享受相應的權利。不干涉內政原則只限於非結盟國家之間。根據《中朝友好互助條約》,中國可以理直氣壯的干涉朝鮮內政,要求朝鮮履行條約規定。如果朝鮮拒絕中國要求,那麼朝鮮就應當承擔由此帶來的後果,包括終止條約。那些將不干涉內政掛在嘴上的人們,是在放棄自己的責任,或者對當政者對國家和人民所肩負的責任缺乏必要的認知。

  中國以條約作為手段對朝鮮施壓,名正言順,如若朝鮮從了倒也罷了,如若不從,中國也不能採取一放了之、簡單地擱置兩國關係,或將兩國關係降格的態度,那是對朝鮮半島安全和中國周邊和平不負責任的做法。在此情況下,中國更有必要採取積極的外交政策,找到妥善消除朝鮮核武、生化武器、導彈威脅的辦法,或者謀求與朝鮮半島攸關國合作,以外交、政治、經濟、能源、安全等一切可用手段,迫使朝鮮放棄既定政策,積極推進朝鮮半島和平統一,並在朝韓統一后促其實行不結盟的中立政策,構建半島臨時和平機制。這是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而朝鮮半島和中國周邊真正的永久和平機制的建立,取決於拋棄國家主義立場,彌合政治歧見,在全球政治同一化趨勢下,在國與國之間完成深度融合,構建命運共同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