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度與溫度的較量 | 外國人到底穿不穿秋褲?

[複製鏈接]

1311

主題

1354

帖子

264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6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ilkylove 發表於 2014-12-5 05: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總斑竹 於 2014-12-6 04:07 編輯

  

  編者按:有一種冷,叫「忘穿秋褲」;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隨著北美進入「後娘的愛」級別寒冷的冬天,穿不穿秋褲這個問題又開始讓大家糾結了。

  美國和加拿大的學生似乎從來不穿秋褲,零下二十度仍然用厚一點牛仔褲就能解決。而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剛到北美的時候還是保持了穿秋褲的習慣,並且驚訝地看著自己的室友直接套上外褲走進十幾厘米后的大雪中。他們不冷么?難道外國人都不穿秋褲么?

  秋褲在1953

  「中國人民已經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穿了58年秋褲。假如一個國家穿了60年秋褲,就再也沒可能脫下它了。」

  這個故事自從大前年開始就從網路上出現了,那時候朋友圈還是液體呢。它宣稱秋褲乃是蘇聯遺傳學家李森科在1953年開始著手實施的巨大陰謀,讓中國人穿上秋褲可以使他們的「抗寒基因」退化,不能再往寒冷的北方擴張,從而鞏固蘇聯的領土。這則編得不錯的網文,其實是一位網友對「外國人穿不穿秋褲」這一熱門話題的惡搞段子。筆者必須指出其中的關竅——加強保暖沒法讓跟抗寒有關的基因退化,反過來說,天天往雪堆里跑也不能把基因鍛煉得更強。簡而言之就是後天獲得的性狀無法按照常規的遺傳規律傳給下一代。事實上,文中提到的這位蘇聯狗頭軍師李森科,就是「用進廢退論」的支持者,並把正統遺傳學者統統打成反動階級,清洗了一大批有異見的科學家。另外,在真實的歷史上,1953年斯大林剛剛逝世,反抗李森科的勢力已經開始冒頭了。因此,秋褲起源於蘇聯的傳聞是假的,至少是一篇「釣魚文」。

  


  退一萬步說,就算讓一個種族往高緯度遷徙,那麼適應寒冷環境也並非什麼難事,我們哺乳動物沒那麼脆弱——山東人當年也去闖關東了呢。

  還有另一個問題沒有回答:外國人到底有沒有秋褲?「秋褲君」在國外的待遇如何?

  韓國:只有老年人才會穿,在韓國的確有秋褲,但是這些秋褲是有特定對象的,因為在韓國只有老年人才會穿秋褲。在成鋮看來,韓國的男生女生都很「抗凍」,到了冬天,雖然很少穿短襪,但是頂多也是一條很薄的打底褲過冬。韓國的男士更是不怕冷,10月份的時候,他們依舊是穿著短褲,到了冬天基本就是一條褲子,一件大衣過冬。日本:從小就不穿秋褲,「挨凍」是日本孩子從小必修的「一門功課,日本的女孩也有不穿裙子的時候,但是她們絕對不會在褲子裡面套上秋褲的。」有留學生初到日本的第一年,各種禦寒的衣服帶的很全,當然包括「禦寒神器」——秋褲,但是剛拿出來就被同屋住的日本女孩子嘲笑了一番,這才知道,在日本,只有50歲以上的婦女才會穿這樣的褲子。俄羅斯:秋褲不抵寒必須穿棉褲。在俄羅斯,冬天也沒有穿秋褲的習慣。冬天特別冷的時候,一般穿特別厚的褲子保暖,裡面不穿『秋褲』。不過穿裙子的時候,會穿厚一點的打底褲。加拿大:中國留學生多了,賣秋褲的又多起來。如今的加拿大人,基本不再穿秋褲,一般就是一條厚褲子過冬,如果冬天要到室外工作,會穿上一種專門的很厚的工褲。而美國的情況和加拿大類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秋褲也是很多美國家庭禦寒的必需品。而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門有車,進屋有空調暖氣,秋褲已經失去了用武之地。不過隨著這些地方中國留學生的增多,一度遇冷的秋褲,又重新熱銷起來。

  秋褲的前世今生

  在這裡先定義一下秋褲。如果說秋褲是「一種貼身的薄打底褲」,那麼它很久以前就出現了,從中世紀一直到大殖民時期都流行著緊身馬褲(breeches),大部分是白色,它其實就是以馬術的名義炫耀男性結實的腿部線條。而真正適合日常生活的長打底褲在百餘年前才出現。只不過當時的樣子很滑稽,上下身是連體的,叫做連衫褲(Union suit)。

  

  

  我知道你們要問什麼——為了方便上廁所,它們有時會有屁股帘子的設計。而分上下身的套裝定型於1905年的加拿大,當然老外不叫它秋褲,而是「長底褲」(long underpants)或者「長內衣褲」(long underwear)。

  在尼爾•蓋曼的公路小說《美國眾神》(American Gods)中,主人公「影子」來到湖畔鎮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十套long underwear,以抵禦零下30度的酷寒。面對收銀員時他很是羞澀。


  

  這種「外國秋褲」似乎和我國傳統秋褲形制還有輕微的不同。我們常見的秋褲是較為蓬鬆略厚,而有束口的。那麼這種束口秋褲外國有沒有呢?也有,就是剛才提到的long underpants。

  

  這就接近我國從前流行的秋褲了,垮垮的沒那麼帥氣,因為為了溫度,總得犧牲一些風度。和在國內一樣,歐美文化圈裡「秋褲」也會被很多人覺得太老太土太不上檔次。木有辦法,誰讓它太接地氣了呢。不過據說小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未當美國總統時,有一次在公寓只戴了一頂帽子,穿了一條long underwear,正臨窗對鏡剃鬚。此時一位美麗的姑娘正從樓下經過,看到這番情景不禁爆笑,柯立芝聽到笑聲也往樓下望去,兩人目光初次相遇。不用說,她後來成為了美國第一夫人,而這則關於秋褲的故事自此也被傳為佳話。

  風度和溫度

  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與秋褲劃清界限,清爽地從秋走到冬。也是,試想如果夢露在《七年之癢》中風情萬種地掩住的是一條秋褲的話,這個世界將是怎樣的崩壞。如今紡織工藝進步得多,長內衣褲在款式和材料上也越來越「去秋褲化」。廠家拚命地把它設計得更時尚一些,這樣即使秋褲的一角從西褲褲腳霸氣地外露出來,也不會那麼難看;然後紛紛打上「發熱」「保暖」之類的標籤,比如美津濃的Breath-thermo系列、優衣庫的Heat-tech系列,都是不錯的long underwear選擇。另一種流行多年的起絨保暖內衣褲(thermal underwear),其實在解放初乃至更早就有了雛形,那就是當年的「衛生衣」「衛生褲」,只是顏色比較艷俗,很有時代特徵。最初的起絨工藝還是套在一個人形鋼針輥上往下拽,衣服的裡子就被鋼針帶出一條條絨毛,而輥式或針果式起絨機則是後來的事了。「衛生衣」這一稱呼仍在今天的台灣和大陸部分地區流傳。如果是運動型的長內衣褲,則注重排汗多過注重保暖,比如杜邦(DuPont)公司的心逸、豪門等著名款式,混合了COOLMAX、Thermolite BASE等運動面料,可以說是代表了有機高分子材料技術的尖端。當然,如果你是著裝習慣比較傳統的人,覺得束口挺好,只是棉料太垮,那麼混合了粘性纖維的棉料就比較適合了。奧地利的蘭精(Lenzing)集團一直不遺餘力地開發莫代爾面料,那是用歐洲的山毛櫸等木質打成木漿后提取出來的木質纖維,與市面上所謂的竹炭纖維原理類似。

  我人民解放軍07式軍服裡面的制式長內衣褲就含有莫代爾纖維,長得和普通秋衣褲一樣其貌不揚,但抗皺、耐穿、不走形的效果一流。一套穿在身,就是大隱隱於褲筒的高端選擇了。

2

主題

358

帖子

278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82
沙發
{[MM]} 發表於 2014-12-12 23:54 | 只看該作者
一條秋褲都能討論半天,不能不說閑的蛋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968

帖子

339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92
3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4-12-28 09:14 | 只看該作者
鬼佬店裡從來不賣秋褲,只賣睡衣,秋褲應該是睡衣的亞洲版。鬼佬從小室內溫度就高,在20-30度過冬,出門開車,車內也是25度左右,真的不能穿厚褲子會熱出病的。而亞洲室內冬天在0-16度,不但要穿秋褲還要穿毛褲和毛衣,加上食品熱量太低,脂肪厚度比鬼佬少3倍,根本無法與鬼佬相提並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