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科舉也有「加分」 「國事」變成皇家「私家事」

[複製鏈接]

1311

主題

1354

帖子

264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6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ilkylove 發表於 2014-12-27 04: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科舉了清代,除了三年一考的鄉試、會試正科,還沿用了宋明以來的所謂「恩科」。儘管科舉考試法令甚嚴,對科場舞弊的處罰也極其嚴格,常有砍頭株連的記載。但清朝皇帝為了籠絡大臣,還是公開採取了一些照顧大臣子弟的科舉措施。

按科場定例:現任的京官三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外任官員布政使、按察使以上,武官提督、總兵以上,他們的子孫、同胞兄弟,以及同胞兄弟之子,參加鄉試的稱為「官生」,卷子另外編為「官卷」。「官生」的錄取是「提前批」的,每二十名「官生」取中一名,這比其他人考取舉人要容易得多了。

在道光朝以前,禮部會試和順天鄉試的主考官與房考官,他們的家人和親戚如果參加考試,按照規定他們都迴避了批閱試卷這個環節。然而,這並不吃虧,這些官員的家人和親戚的試卷,會被另外封起來派專人閱卷,擇優錄取。

上述的照顧對象,不管怎麼說,還是要參加統一考試的,但還有一些人,明明榜上無名,照樣做舉人。雍正六年,鄉試后,一日雍正皇帝心情很好,通知手下大學士、尚書、侍郎等高級官僚,誰家裡有沒錄取、年齡在二十歲以上的子弟,准許每位大臣各舉一個,開出名單送內閣審定。大學士蔣廷錫等眾大臣欣喜萬分,列出蔣溥等十二子弟的名字呈上去。後來,這十二個人都被皇帝特賜為「舉人」。

這些以科場加恩大臣子弟的措施,讓大臣們更加感戴皇恩盡忠效命。然而,這也把「為國選士」的「國事」,實際上變成了皇家的私人「家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