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總為何鐵腕反腐:這些往事告訴你 !(轉)

[複製鏈接]

5766

主題

5826

帖子

809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鬧木鬧木 發表於 2014-12-25 14: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統計,習近平著手清理違規建房,當年1到9月即查處了441名官員,其中副處級以上18人,科局級77人,沒收4座房屋,拆掉5座房屋,罰款70.57萬元。他鐵腕治吏在寧德政壇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瀾,但在當地民眾眼中,他又隨和、平易近人。

  

  習總在福建調研


  福建是習近平政治生涯中重要一站,他在此歷練了17年半。

  「我人生中美好的青春年華是在福建度過的。」2006年,他在接受《廈門日報》記者專訪時評價這段從政歲月。

  他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對福建的感情。2010年3月4日,兩會期間,已經身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他來到福建代表團駐地看望代表。

  據新華網報道,落座后,他對福建代表們深情地說:「我是1985年到福建工作的,先後在特區廈門、山區寧德、省會福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了17年半,親身經歷了福建改革開放波瀾壯闊、日新月異、滄海桑田的過程,與福建廣大幹部群眾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同年9月,他又到福建考察,用了4天時間,從省會福州,到閩東寧德,再到特區廈門,一路下來,追憶往昔,他甚為感慨:「我為能親身參與福建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感到十分自豪。」

  1985年,習近平從河北正定縣前往福建廈門市任副市長,湊巧的是,履新那天正是他32歲生日。

  從河北到東南沿海的廈門,這一步是一個很大的跨度。

  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身為中國首批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廈門此刻也變成了一個改革開放的前沿重鎮。

  作為經濟特區,國家給予了更多的經濟自主權,讓這座曾經只是安靜的海防小城,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活力。

  2006年,習近平在接受《廈門日報》專訪談及到廈門初衷時坦言:「我當時很踴躍地到廈門來啊,就是想來嘗試對改革的實踐、對開放的實踐。」

  當時在中國經濟特區的領導中,很少有像他那麼年輕的,曾一度讓很多外賓十分驚訝。

  廈門3年是最艱苦的學習過程,這是他第一次親歷城市的管理和發展。

  他說:「我總感覺,這3年是全面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非常艱苦、刻苦的學習過程;一是,這個崗位你本來沒有做過,二是,特區工作誰也沒有經驗。可以說,雙重的欠缺,在特區得到了一種補充,廈門給了我人生許多歷練。」

  寧德「反腐」

  1988年,習近平被調往寧德任地委書記。當時的寧德在全省排行老末,1987年,該地區財政總收入剛超過1億元,所以每次省里開會,來自寧德地區的幹部總是很低調地坐最後一排。

  2000 年,習近平在接受《中華兒女》雜誌社記者專訪時透露,當時的福建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賈慶林找他談話。「省委想讓你到寧德去沖一下,改變那裡的面貌。寧德地區基礎差,發展慢,開什麼會議都坐最後一排,因為總排老九嘛。福建省有九個地市,沒有實力,說話氣不粗。你去之後,要採取一些超常措施,把這個狀況改變一下。」

  當時福建省委書記陳光毅和省長王兆國同志都很支持和鼓勵他。

  上任后,他就面臨嚴峻考驗,他向《中華兒女》雜誌社記者回憶道:「我去了以後,馬上就遇到通貨膨脹、經濟過熱,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要治理整頓,大氣候不利於採取超常措施。看到大家的心情是希望變,希望我來了以後帶著大家變,沒有看到我來了也是『光棍』一條,不可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奇迹。所以,我只能講,治理整頓也是一種機遇,把大家心氣提一提。」

  寧德地屬閩東丘陵,被當地人稱為「窮山惡水」,大家都在渴望改變。

  他主要的思想是:「這時候不能炒熱。一般講,剛來的時候,說一些讓大家熱血沸騰的話很容易,趁大家的勁『踢三腳』也容易,但是這個勁一挑起來,接著將是巨大的失望,我不能做這種事情。所以,我採取的辦法是小火燒溫水,常燒不斷火,有時還給添點冷水,而不是燒三把火。他們給我講閩東要干三件大事:開發三都澳港口、修建主溫鐵路、撤地區建市。我說,這些事要慢點來,因為我們的經濟基礎薄弱,不可好高鶩遠,還是要按實事求是的原則辦事,多做一些扎紮實實打基礎的工作。」

  在寧德市規劃展示館的牆壁上,展覽著一張已泛黃的照片,這張1989年隆冬拍攝的照片反映了習近平在寧德任地委書記時的勤政。照片上,他扛著鋤頭,冒著嚴寒,意氣風發,率領著當地黨政幹部參加南漈水利清污排障、修理水渠勞動。

  改變寧德的經濟面貌,是組織上交給習近平的艱巨任務,也是一次鍛煉機會。在任職的兩年多時間內,他作為主政地方的「一把手」角色,他的到來確實為寧德帶來了巨大改變。

  

  1988年,時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下鄉調研時和群眾一起參加勞動

  1988 年,國務院先後批准蕉城、霞浦、福安、福鼎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1989年8月批准蕉城、霞浦、福鼎、柘榮、周寧、屏南、壽寧7縣(市)列為對外國人開放地區;1992年11月批准寧德地區為全國「開放促開發綜合改革試驗區」……隨後寧德全部對外開放,經濟步入良性軌道。

  寧德地區黨政幹部至今保留著一個執政傳統——「四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據中新網記者報道,這源於習近平在寧德的探索和實踐,他當初希望藉此改變當地黨政幹部的工作作風。

  為了深入基層,習近平跑遍當地的山山水水,在前任創下的基礎上,在他任期內,使寧德地區的脫貧率達到96%以上。

  在任職寧德期間,他另一個讓當地老百姓稱道的就是「反腐敗」。

  因為經濟落後,寧德當地稱為人生三件大事,蓋房、修墳、娶媳婦。黨政幹部蓋私房成風,很多幹部蓋房缺錢,就打起了以權謀私的主意。

  他到任后,決心清除這些「擺在馬路邊的腐敗」。確定把「敢於碰硬,敢攻難點,抓反面典型,拔釘子戶」作為查處的突破口,剎住這股不良風氣。

  這是一個龐大的人數,涉及到了2000多名官員,當時有人認為這樣做會得罪當地黨員幹部,他卻不以為然。

  他在地委工作會議上說:「這裡有一個誰得罪誰的問題,你違紀違法佔地蓋房,為一己之私破壞了黨的權威和形象,是你得罪了黨,得罪了人民,得罪了黨紀國法,而不是代表黨和人民利益查處你的幹部得罪了你。」

  據統計,習近平著手清理違規建房,當年1到9月即查處了441名官員,其中副處級以上18人,科局級77人,沒收4座房屋,拆掉5座房屋,罰款70.57萬元。

  他鐵腕治吏在寧德政壇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瀾,但在當地民眾眼中,他又隨和、平易近人。

  他並沒打算很早離開寧德,在任期間,他主抓四件事:一是解放思想,理清發展思路;二是培養一支好的幹部隊伍;三是實實在在地抓扶貧;四是從閩東山海兼而有之的特點出發,念好「山海經」,抓好山海綜合開發。

  「馬上就辦」

  在寧德幹了兩年,福建省委又調他到福州工作。

  他說:「在閩東時間雖短,但是工作體會很深,跟大家感情很好。離開這麼多年了,閩東還是我最感親切的地方。」

  1990年,習近平調任福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在福州主政期間,他最令媒體和民眾眼前一亮的就是打造「馬上就辦」的效能政府。

  在福州市委大院里,4個大字——「馬上就辦」十分顯眼。

  這個起源於他在推動馬尾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時,不滿政府工作效率,所以提出「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後來「馬上就辦」出現在福州市委大院和行政服務中心,時刻提醒官員注重效率。

  他曾向媒體解釋:「『馬上就辦』不光是對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求人們審慎地做出最快反應。每個人都有這種敏感,福州的事業才會保持年輕。」「九五」前的十多年間,作為沿海地區的福建省成為改革開放重點地區,全省經濟總量排名由全國第22位上升到第12位。

  1999年,習近平調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當時福建全省經濟總量在全國的排名由第12位上升到第10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第8位上升到第6位。

  1999 年後,福建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加快國有資產流動重組;集中力量加強基礎建設,例如建設高速路,本文來源為「真相」公眾號,揭露你所不知道的真相,請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zhenxiang0001以此緩解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最重要的戰略就是;按照「鞏固東南亞、加強港澳台、拓展歐美日」戰略,大力拓展對外貿易,積極吸引外資。

  這一系列舉措讓福建經濟保持了較快速度,1999年到2006年間,平均增長率達12.58%。

  他尤為看重閩台合作,2002年,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閩台合作是篇大文章!」

  2001年,福建抓住台灣島內產業轉移的契機,吸引了台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落地福建。同時,廈門修建了全國第一座台商會館——廈門台商會館。到2001底,福建累計實際利用台資88.79億美元,約佔祖國大陸實際利用台資的30%。

  同時,他繼續在推行政府的高效。據《福建日報》報道,2002年8月23日,他在福建省全省編辦主任會議上就再次要求建設高效行政體制。

  他也是一個典型的研究型官員,從1995年擔任福州市委書記開始,他一直在各大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例如《福州經濟的發展與結構調整》、《努力實現鄉鎮企業跨世紀的飛躍》、《開創農村扶貧開發和小康建設新局面》《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略論的時代意義》……

  2002 年10月4日,他還在《福建日報》上發表了文章《研究借鑒晉江經驗加快構建三條戰略通道——關於晉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首先提出了「晉江經驗」和「晉江模式」。他認為晉江市是福建改革和發展的縮影,深入研究和借鑒晉江經驗,對在新世紀推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加快構建「三條戰略通道」,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在清華大學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同時被調至浙江省,擔任浙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