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白岩松眼中美國黃色的特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4-12-24 2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有超過500部校車法規被各州記錄在冊,這幾乎使得在生產校車的每一個零件時,都具有遠高於普通車輛的安全性能,可謂「武裝到牙齒」。「在兩個車架滑軌之間的油箱有很厚的鋼板來保護,如果有東西撞到這個鋼板,油箱的油不會溢出, 不會著火和爆炸。」校車的油箱不是在側面,而是在車的底部,油箱外面被四厘米厚的鋼板包住,保證在校車被撞的時候,油箱不會起火。
我們看到,校車上有一個寫著「STOP」的標誌牌。當校車一到達目的地,司機就會將它顯示出來,這時校車前後各25米的車輛要全部停下,甚至對面車道的車也要停下。如果在校車停下來之後,後面的車超越它行駛就是嚴重違章。
美國各州早已有了相應的交通法規,會對肇事者給予非常嚴厲的懲罰。這是因為小孩子認知 能力沒那麼強,有時意識不到有危險,讓校車具備停止交通的能力,孩子下車時就不用擔心對面有沒有車。
這裡的校車司機幾乎全是女性,主要是出於幾點考慮:第一,美國的校車司機可以是兼職,而一般來說,能夠兼職的以女性居多。第二,校車司機要有耐心,情緒穩定,並且喜歡孩子,這一點女性 也更佔優勢。第三,女司機酗酒和吸毒的概率特別低。校車的執照是特別執照,拿到校車的執照后一旦發現有酒後駕車或者吸毒現象,就會直接送進監獄,處罰很嚴厲。當然也有男司機,但平均年齡要比女司機大得多。
2009年中國「兩會」期間,有一位來自湖北的政協委員提出可以通過校車下鄉來刺激中國的農村經濟。校車下鄉比家電下鄉更有意義,因為它送去的不僅是實惠、是對老百姓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安全。
在今天的中國社會裡,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承載著太多的責任,而孩子的教育恐怕是他們面臨的諸多問題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別的不說,單是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外,還承擔著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任務,風吹雨打從不間斷,就可以說是飽受其苦。
我常想到一部描寫美國歷史的電影《阿甘正傳》,片子以一輛黃色的校車作為開頭和結尾,象徵著人生的起點和終點。看來校車在美國人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不同尋常的角色。
美國的社區建設非常完善,有完備的服務體系,醫院、學校、圖書館等一系列設施一應俱全,而校車也是社區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是連結家庭和學校的紐帶。
了解美國的校車制度,對於我們來說,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決定做一期關於校車的專題節目。
節目的前期聯繫還算順利,沒有經過太多的波折,我們就找到了全美學生運輸協會。這是一個民間機構,它的主要職能是指導校車如何進行安全運營。他們每年都要對全美國各個學區的校車運營情況進行評比,評出「五星級」、「四星級」等不同的等級。
在評比表格上,一個叫做「夢露」的小鎮名列前茅,連續幾年蟬聯了五星級的桂冠。所以我們決定將夢露小鎮作為採訪對象,並很快聯繫到了夢露小鎮校車運營的主管官員、夢露學區運輸部主任克里夫。
夢露鎮隸屬於紐約州,是一個只有15000人的小鎮,它的名字源自美國歷史上一位總統的姓氏「門羅」。
我們驅車趕往夢露小鎮,一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路旁紐約的繁華迅速閃過。當汽車由高速路拐向夢露的林蔭小道時,我們的眼前豁然開朗。
這裡給人的印象更像是一個小山區,山坡連綿起伏,小路是單行的,兩邊都是參天的松柏,路旁矗立著座座別墅,每座別墅配有一個小花園,門口有一些牧馬和小型車輛。鎮上鮮有商店和酒吧,來往的行人很少,互相之間都很熟識的樣子。居民們生活狀態顯得安詳而從容。

這裡的居民多為愛爾蘭和義大利人的後裔,平時基本沒有什麼娛樂活動,過著清教徒般的生活。這裡人與人之間貧富差距不大,生活狀態很相似,並且民風也很淳樸,是比較典型的白人小鎮。

與我們聯繫的克里夫是一個熱情的老頭。我們走進他辦公室的時候大概是早上七點多,這裡是一個繁忙的指揮部門,無線電、對講機等各種嘈雜的聲音迎面而來。
雖然如此,這個辦公室還是讓我們在美國寒冷的天氣中感受到了特殊的溫暖。與其說這裡是一個公司式的工作場所,倒不如說是一個互相協作的家庭。辦公室的牆上掛著孩子們的照片,屋裡擺設著各種鮮花和裝飾性的物品。員工們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老太太,她們的狀態休閑而安逸。這讓我們覺得,她們的工作不是為了賺錢謀 生,而是為了完成某種善舉。

克里夫十分歡迎我們的到來,不停地問長問短,並且對我們的工作極力配合。第二天,在他跑前跑后的陪同下,我們開始了一天的採訪。
沙發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4-12-24 21:16 | 只看該作者
早上六點,小鎮剛剛從睡夢中醒來,籠罩在一片朦朧的晨曦之中。我們已經置身於鎮上的一個停車場,在我們的前後左右有很多黃色的大車,每輛車上都清楚地寫著「School Bus」的字樣,這些就是我們這期節目的主角,校車。
轟轟的馬達聲響起,數十輛校車整裝待發。它們的使命是接送夢露小鎮里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生,從一個又一個家庭把他們送到學校。

在夢露小鎮,一共有170輛校車要服務於七所學校,其中包括兩個學前班、三所小學、一所初中,還有一所高中。而在全美國每天一共有50萬輛的汽車要運送5200萬左右學生,這些校車每年行程達4億英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殘疾孩子們還有專門供殘疾人使用的校車。
上午八點十分,夢露鎮社區里的孩子歡快地踏上了校車,駛向了各自的校園。
採訪中,我們看到有些孩子獨自站在小區外等待校車,有的則是由母親陪伴。這些母親有的穿著家居服,等孩子被接走之後,就回到家中做自己的事情。也有的母親拉著小狗出來送小孩上學,孩子被校車接走後,就開始悠閑地晨練。另外兩個母親,分別從對門的兩所房子出來,把孩子送走後,就結伴出門去了。
對於這些母親來說,校車的出現,無疑可以為她們節省很多時間,從繁重的接送孩子的任務中解放出來。而對於孩子們來說,一大早和朋友們一起坐在黃色校車中,也顯得那樣輕鬆和愉悅。校車也是孩子們溝通交流的空間。

其實美國的校車服務由來已久。在過去一百年中,美國校車已經至少運載了5億名學生,被稱為美國義務教育的標誌符號。

身負如此重任,校車的安全自然是政府和家長們關心的首要問題。事實上自打校車這種制度出現之後,安全就已經被牢牢地放在了第一位,如今校車的安全係數要比其他運送孩子上下學的交通工具高出很多倍。
說到這兒先要給大家講一個舊聞:2007年的7月31號,在明尼蘇達州上有一個橋樑突然坍塌了,而當時正是交通的高峰期,60輛汽車掉進水中,造成很多人死亡,很多人重傷。其中也有一輛正在運送學生的校車,但值得慶幸的是只有幾個孩子受了一點點輕傷,其他人幾乎都毫髮無損。
能夠做到這一點,校車本身的質量必須要得到絕對的保障。校車業是美國少數幾個由政府嚴格規範和介入的行業,政府在其中涉入之深,遠遠超過其他行業。
其中,聯邦政府負責制訂校車的基本生產標準,以保證所有出廠校車都能達到嚴格的安全水平,而這些標準每年都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和補充。
更為日常的控制則來自於各州政府。各州要具體負責校車的撥款、執法、監督等各項事務,同時也會出台更為細緻的校車生產標準。目前,有超過500部校車法規被各州記錄在冊,這幾乎使得在生產校車的每一個零件時,都具有遠高於普通車輛的安全性能。美國的校車,也因此有著「武裝到牙齒」的說法。
就這個問題,我們採訪了美國學生運輸協會負責人麥克,他的介紹讓我們對此有了更為感性的認識:「在兩個車架滑軌之間的油箱有很厚的鋼板來保護,如果有東西撞到這個鋼板,油箱的油不會溢出,不會著火和爆炸。」校車的油箱不是在側面,而是在車的底部,油箱外面被四厘米厚的鋼板包住,保證在校車被撞的時候,油 箱不會起火。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在校車的設計過程中,底盤是遠離地面的,比一般的車要高,所以如果後面的車撞到校車後面這個很堅硬的保險杠,對後面這輛車的損害更大,而對校車後面損害很小,更多的時候後面的車會衝到校車的下面。」麥克所說的這條保險杠有兩三厘米厚。
我們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起事故,當時一輛悍馬和校車追尾,悍馬的前駕駛艙幾乎撞毀,但校車安全無恙。
為了讓孩子更安全地過馬路,校車上也必須安裝特殊的指示裝置,這就是校車側面的「過路閘門」:「校車停住后,這個過路閘門就打開,孩子們下車在路邊等候,校車司機給他們一個手勢,孩子們從閘門前邊走過。這樣校車司機就能看見孩子們過馬路的全過程,然後閘門再收回。」麥克告訴我們。
安全性是放在校車設計的第一位,相對來說,舒適感就差得多了。校車全是特殊鋼材製造的,十分堅固。最初的校車裡沒有安全帶,也沒有空調。這種冬冷夏熱的乘車環境,使一些孩子對校車的印象不是很好。採取這種設計可能是想提醒孩子坐上去之後,要保持一種比較緊張的狀態。
校車的日常維修和管理也十分重要。在送完孩子后,校車陸續回到公司里,每天的車輛檢查和維護就開始了。我們走進校車公司的維修車間,這裡除了工人要例行驗收,還有各種相關的制度提供安全保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03: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