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決裂:宋教仁遇刺案的庭前幕後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2-22 13: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憶安同志曾經說過:只有一點阻礙你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事編輯,就是沒有軍事常識。我對這種戲謔式的寫作風格向來持反對態度。但看到南方周末討論中國單兵裝備的文章,頓感張憶安同志的慈悲之心還是非常足夠。

  作為一名浸淫良久的軍迷,踏著張憶安同志的腳步,還是應該說上幾句。但本人理論水平不高,文字功底有限,激動起來還容易臭罵,所以就平心靜氣從最常用的單兵槍械——步槍來說一下。

  鑒於AK系列對我們的討論毫無意義,就從中美選擇兩種應用廣泛的步槍來做下比較。95式突擊步槍和M16自動步槍。

  M16是小口徑突擊步槍的鼻祖。在M16之前,突擊步槍的國際化標準口徑是7.62毫米。包括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即AK47,也是7.62毫米口徑。可以說從M16A1到如今的M16A4,M16槍族得到了不斷的改進。作為全球裝配量僅次於AK系列的槍支,其性能和可靠性可以說得到了市場的驗證。

  中國的95式突擊步槍是中國軍隊裝配的第一種小口徑突擊步槍。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曾研製過一款87式小口徑突擊步槍,並小規模裝配部隊,最終因為問題多多而夭折。那麼,95式的性能質量,尤其是與美國的M16槍族相比,又會如何呢?

  M16最終裝備美國軍隊得益於越南戰爭。越戰初期,裝備M14步槍的美國士兵在AK47面前可謂吃盡苦頭。在美軍的作戰體系中,美軍士兵比較習慣在裝備火力碾壓優勢下的遠程大消耗精確射擊。但這種作戰方式面對越南的叢林和山地時完全失效。北越軍人普遍使用AK47,卡拉什尼科夫同志把一款7.62毫米口徑步槍的短小輕便設計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當美軍在叢林中突然發現已經與北越軍短兵相接時,還沒舉起笨重的M14的美軍已經跟上帝握手言歡了。這種局面促進美國防部下決心配裝新研製的M16。其實,M16在美軍進入越南的前一年已經研製試驗成功,只不過在傳統的大口徑就是優勢就是殺傷的認知下,對於5.8口徑步槍的列裝遲遲無法讓美國防部下決心。

  但M16在越南戰場的使用過程中還是出現了許多問題,令美國國內反對使用小口徑步槍的群體頗為激憤。要知道7.62毫米是當時的北約制式口徑,美軍的突然變更使軍火商必須承擔不小的額外成本。當然M16出現的問題有些是因為越南天氣潮濕,槍支很容易生鏽引起的。有些是因為後勤保障系統監管不嚴,軍火商提供了成分不合理彈藥引起的。但其中出現的最大問題則是因為槍膛污垢造成的嚴重卡殼。

  導氣式自動步槍有一個導氣方式的問題。就是利用怎樣的方式導齣子彈在槍膛中擊發時火藥迸發的燃氣推動槍機後座。M16採用了最直接的方式,氣吹式,也叫直接導氣式。就是燃氣經過導氣管直接推動槍機。這種結構的特點就是活動部件少、質量輕、行程短、重心接近槍管軸線。當子彈擊發時,能最大限度保持槍身的穩定,使子彈出膛時最大可能的貼合瞄準線。非常適合美軍追求精確射擊的作戰原則和作戰習慣。但這種設計也有致命的缺陷,就是導氣管的孔徑非常細,非常容易造成堵塞。而且彈藥燃氣直接進入槍機,燃塵大部分都淤積在槍機中,導致槍機積碳,造成槍支經常性卡殼。

  可以說,這種經常性卡殼成為了M16最大的問題。也難怪海軍陸戰隊員在信件中抱怨:「實際上我們發現幾乎每個人的死的時候都在維修他的步槍……」。五角大樓在事件沒有發展成醜聞之前派出了以柯爾特公司為核心的強大技術團隊,發現M16存在彈膛污垢嚴重、卡殼、拉斷彈殼、彈匣損壞、槍膛與彈膛鏽蝕、缺少擦拭工具等一系列的問題,尤其在越南潮濕的天氣環境下,問題往往變得更為嚴重。柯爾特公司為此對M16進行了諸多改進並設計了新的槍托,將必要的維護工具收納其中。但這仍不足以完全解決卡殼的問題,只能在槍支提把後下方設計出輔助推機柄,在槍機因為污垢無法復進或後退到位的情況下手動調整。儘管M16槍族已經發展到M16A4,其加工工藝和鍍鉻技術幾近完美,但這種原始設計帶來的缺陷仍無法完全克服,輔助推機柄也就殘留至今。

  即便如此,相比M14,M16仍有足夠的理由成為越南戰場上美國大兵喜愛的武器。槍身輕便,子彈重量輕,非常便於攜帶,連續射擊精度高,近戰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其實這也是小口徑突擊步槍優點的集中體現。

  中國小口徑步槍的發展顯然要遲滯很多。因為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我國的工業體系包括軍工體系,都深深打上了前蘇聯的烙印。從AK槍族衍生而來的56式到過渡槍型81式再到失敗的小口徑步槍87式,無論從加工工藝製作方法還是外形,都體現出了濃濃的前蘇聯風格。而95式突擊步槍則是中國軍工輕武器的開天闢地之作。

  儘管中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就確立了5.8口徑在下一代突擊步槍中的主力地位,但真正研製成功並列裝一款合適的小口徑步槍已經到了上世紀末期。這就是95式。其中經過了81式的過渡,經歷了87式的失敗。

  95式是無槍托設計,槍身長度746毫米,相比M16步槍986毫米的身長,明顯適合亞洲人體型,而且便於攜帶,更加適合近戰。在伊拉克戰爭的巷戰和反恐戰爭的城市戰鬥中,M16的長槍身和過長的槍托非常令美國士兵蛋疼。所以我們看到駐伊拉克的美軍士兵更多的使用M4A1卡賓槍。儘管95式也有短管型,但95式本身就很適合城市戰。

  當然,95式也有它自身的缺點。最大的缺點當屬瞄準基線過高,槍手在瞄準時頭部過於暴露。這就決定了95式不適用於空曠範圍內的遠距離作戰。M16自然不存在這個問題。其實同M16與M4A1在美國士兵中的配置使用類似,95式與中國另一款小口徑突擊步槍03式也存在不同的配置群體。95式主要作為海軍、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的士兵配槍。而陸軍士兵則列裝03式。從而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外形差別很大,但03式仍舊屬於95式槍族。95式的一系列優點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M16擁有508毫米長度的槍管,而95式的槍管長度只有463毫米。較長的槍管長度和氣吹式自動機,決定了M16的射擊精度要好於95式。95式採用的是短行程活塞式自動機。通俗的說,就是在導氣管中加入一個活塞,但活塞的活動行程不大,用活塞撞擊槍機後座,擊發燃氣不直接接觸槍機。由於多了一個大活動部件,這種自動機在保持槍身的射擊穩定性上要比氣吹式差,但可靠性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95式的設計非常高超,使得全槍的質心及自動機的質心與槍膛的軸心幾乎重合,非常成功的把自動機復進到位和後退到位的撞擊點選擇在自動機質心的水平線上。簡單說,就是很好的抵消了短行程活塞造成的射擊時的槍身不穩定。而且,M16的長槍身使士兵發現目標瞄準時要有一個調整過程,而95式的短槍身使這個過程大大加快。

  但總的來說,M16的射擊精度確實要優於95式。

  隨著美國反恐戰爭的進行,M16也暴露出了一些新問題。比如在地勢相對空曠的阿富汗戰場,美軍主要配備M16A4突擊步槍。在戰鬥中曾發生過200米距離射擊竟然無法穿透敵方目標穿戴的羊皮袍子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存在巧合。但也說明M16步槍的殺傷力確實存在問題。

  首先,儘管95式的槍管長度要短,但膛線的纏度要比M16小,膛線的布局更加緊密,這使得子彈出膛時的旋轉更快,穩定性更好,擊中目標時的穿透力更強。其次,95式的子彈比M16要重,火藥裝填量更大,能獲得比M16子彈更高的初速度,更好的穩定性。

  所以,95式的殺傷力是M16無法比擬的。在所有現役小口徑突擊步槍中也是佼佼者。

  綜上,M16儘管在不斷地改進,但其核心技術確實落後於時代了。M16從上世紀60年代裝備到今天,在不斷的改進中仍舊保持高銷售率,已經實屬不易。但95式的后發優勢太明顯,中國軍工大踏步發展的技術水平和加工技術使中國終於有了一款優秀的小口徑突擊步槍。總體來講,95式確實要比M16實用和優秀。

  但更為關鍵,95式的裝備價格只有不到5000元,03式也大體是這個價格。但M16A4的價格差不多19000元人民幣,M4A1更是要到24000元人民幣。如果真要以價格衡量武器的優劣程度,在美軍的產品價格體系裡,不被坑成傻×都對不起自己。

  隨口說一句,南方周末的文章被網友轉到了國外。美國網友在看到自己軍隊的單兵裝備價格比中國軍隊的高這麼多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不由自主的開始罵娘。有圖有真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21: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