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主席紀念堂為何選址天安門廣場(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2-23 08: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76年9月9日,毛逝世。9月14日,中央開始組織優秀建築師及美術大師等40多人聚集北京,商討毛遺體安置的選址和建築設計方案。

  起初,紀念堂的選址共有4個地點,分別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南側、天安門北(拆除端門)、香山以及景山公園。

  在天安門廣場建造的原因是考慮到廣場是中國人民進行政治活動的中心,毛在這裡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政治意義深遠。

  選擇香山,是考慮到毛在解放戰爭後期,曾在此地指揮向全國進軍,此方案欲把紀念堂建於玉華山莊平台之上。

  選址景山,是因為景山公園位於北京市城區中軸線上,從景山頂端可以瞭望天安門廣場。

  設計方案計劃用高架平台越過景山前街,和神武門前的廣場連成一個整體,紀念堂位於半山腰中軸線上,山頂有紀念碑,夜間發光,象徵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

  經過幾輪磋商,紀念碑南側選址方案被確定。除了深遠的政治意義外,確定在此還有幾個原因。

  紀念碑南側交通便利,便於群眾瞻仰;施工條件優越,便於加速工期、早日建成;接近地鐵,便於轉移;紀念堂將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形成整體,組成氣勢磅礴的廣場建築群,這有利於促進廣場規劃早日實現。

  具體來說,紀念堂將建在人民英雄紀念碑與正陽門之間,建築中心距紀念碑台基和正陽門城牆均為200米,即1959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被拆除的中華門遺址處。

  建築設計的首要問題是入口朝向。

  當年建造人民英雄紀念碑時,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把紀念碑的主要面朝北,面向天安門城樓。經過充分考慮后,設計組決定把紀念堂主入口也安置在朝北側。

  當然,入口朝北也存在一定問題。

  首先,在群眾集會時會背向紀念堂;其次,建築物不向陽;第三,違反群眾觀念中關於建築物坐北朝南的傳統習慣。

  設計師們的解決辦法是:在紀念堂外留出更多空地,使廣場兩側向南延伸將紀念堂懷抱,這樣集會時,紀念堂會在群眾之中,體現了毛澤東和人民在一起。

  而北入口不向陽,把南立面與北立面設計完全一樣,供群眾留念拍照。至於傳統觀念問題,可以慢慢適應。

  在近兩個月的時間內,代表們共提交了三輪設計方案,作出的方案數量近600個。經過多方商討,紀念堂最終的外部建築立面方案於11月24日下午紀念堂奠基典禮前敲定。

  為與人民大會堂等建築風格相協調,正方形被定為紀念堂平面形狀。綜合考慮到工程管網等要求,主體建築長寬各105.5米,建築物通體高33.6米。

  如此設計,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天安門城樓上看紀念堂會有正陽門的大屋頂剪影罩在紀念堂上,另一方面,紀念堂不會有壓倒人民英雄紀念碑之勢。

  紀念堂主體建築上方採用金黃色琉璃重檐屋頂,11開間,正中開間有匾,上刻有「毛澤東紀念堂」字樣。

  鎦金大字是華國鋒親筆書寫,由北京花絲鑲嵌廠和北京工藝美術工廠等單位共同製作而成。

  金字匾由八塊石料組成,每塊寬1米,高2.3米,重約1噸。金字匾的安裝工作技術難度非常大。

  建築下面兩層台基共高4米,為棗紅色花崗石基座,上為有望柱頭的漢白玉欄桿。

  一開始,望柱頭想要設計成方形的,為的是和主體建築統一,也可以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方形的望柱頭相呼應。

  後來,上級領導提出意見認為,望柱頭造型還是圓柱的好。

  雕塑廠工人們研究發現,我國古代建築中主體建築漢白玉欄桿望柱頭多採用圓柱形,從實際效果看,圓柱形柱頭比較挺拔、有雄偉之勢。因此,圓柱形望柱頭方案最終敲定。

  除了在欄桿的外觀、紋樣、尺度上力求符合紀念堂主體建築設計原則外,在局部的細節雕刻方面,工人們也是格外用心。

  欄桿扶手的製作,改革了傳統弧角多的繁瑣樣式,線條簡練,體現莊嚴肅穆。在抱鼓的製作上也是一改傳統輪廓多是弧線,外形圓滑、秀麗的造型,採取了方形、盛開葵花的紋樣。

  1976年11月9日,毛澤東紀念堂工程現場指揮部成立,時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的李瑞環擔任指揮部黨委書記兼總指揮,國務院副總理谷牧負責紀念堂建設的領導工作。

  1976年11月23日下午5時,北京建築藝術雕塑工廠雕刻老工人顧士元接受了毛澤東紀念堂建設指揮部交給他的光榮任務——為紀念堂的奠基石雕刻「奠基」二字。

  要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內建設一座宏偉的紀念堂,可謂時間緊、任務重。據記載,全國各地直接參與建設的單位有50餘個,78萬人次切身參與到了建設中來。

  而用於修建紀念堂的大批原材料都是由各地準備並進行加工的。比如貴州江縣苗族岜沙人民為修建紀念堂敬獻了一根千年之久的香樟木。

  北京本地取材,工程量最為浩大的當數房山漢白玉石料的開採。因為質地優良,房山漢白玉石料當仁不讓地「中了標」。

  11月20日,房山縣中共縣委接到為毛澤東紀念堂開採1500立方米漢白玉的任務。一般來說,房山縣漢白玉一年最高開採量是2000立方米,現在要在4個月內完成1500立方米的任務,難度可想而知。

  在房山縣人民的支援下,石礦工人、解放軍戰士和廣大農民日夜奮戰,開挖土方48000立方米,開挖石方4600立方米,如期完成開採任務。

  承擔工程運輸任務的是北京市運輸公司。根據1960年統計數字,市運公司總共有營運汽車2018輛,掛車2460輛。

  工程建設期間,公司負責左右兩側相關建築拆遷、地下基礎及建築配套工程,還有路面管道和園林綠化,所有工作都是限期限時交叉進行。

  市運公司從房山運往廣場的漢白玉石近100噸、條石6000噸。從東陵、西陵運來的樹木有500多株。僅是拉運渣土和土方的車就需要500輛。簡單計算一下,即使按一整年無休息日計算,每天運行的車次數量也要近百次。

  1977年5月4日,僅用六個月時間,毛澤東紀念堂主體建築正式竣工。8月18日,水晶棺移入紀念堂。8月20日,毛澤東遺體進入紀念堂。

  9月9日,毛澤東逝世一周年紀念日,毛澤東紀念堂落成典禮在紀念堂北大廳隆重舉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2: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