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歷者憶兩彈製造:上班裸身換防護服 下班洗澡(圖)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2-17 14: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說到防輻射,潘漢金講述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時操作人員進入操作間,程序很複雜,無論男女,都要脫得光光的,衣服放在專門的箱子里,然後經過一個長長的通道,換上專門的防輻射服,下班再換回。」「下班的時候,要先脫下防輻射服,洗過澡后才出來;洗過澡后還要檢測,輻射不超標才可以出來換上自己的衣服下班回家,不合格者還要重新洗澡。」

 
 
 

   潘漢金和妻子在單位時的合影 資料圖

  半個月前,家住儀化白沙新村的潘漢金老人喜過八十華誕。為慶賀老人生日,子女特地將老人一生的經歷,通過老照片做成PPT,進行了展示,讓現場嘉賓大開眼界——因為,這位慈祥的老人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製造的親歷者。

  1958年,從氣象學校畢業的潘漢金,被分配到籌建中的國營404廠,先是負責為指導廠區建設的前蘇聯專家收集氣象資料,后又轉入基建部門,負責404工廠廠區的建設,該廠不但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原料生產廠,還組裝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

  近日,記者前往儀征,聽潘老講述了自己參與製造「兩彈」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生活故事。

  茫茫戈壁灘上投身國防

  常有狼出沒,每人發真槍自衛

  潘漢金老家在江蘇宜興,在常州新華會計學校畢業后,在當地的鄉政府做會計,也屬於鄉幹部。1956年,氣象局到鄉里來招初中以上文化的年輕人,說是錄取后可到氣象學校學習。「我當時自己想學點東西,覺得這是個機遇,正好也符合條件,就報名了。」

  正趕上國家在西部成立蘭州氣象幹部學校(現蘭州氣象學院前身),潘漢金被錄取后,被分到當時位於銀川的蘭州氣象幹部學校學習。「兩年畢業后,趕上國家要發展核工業,在酒泉的戈壁灘籌備建設國營404廠,我被分配過去。」

  國營404廠主要生產核原料及后處理,廠房是前蘇聯專家設計的,搞核工業對氣象要求很高,蘇聯專家要求有當地的氣象、水文資料,潘漢金和一幫年輕人一開始做的就是觀測、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後來又轉業了一批氣象兵,最多時,搞氣象的有30多人。」

  「廠區位於戈壁灘上,100公里範圍內荒無人煙,四周很荒涼,我們剛去的時候,還常有狼出沒,上面給我們每人發槍,用於自衛。」潘漢金說,當時他們的生活很是辛苦。「一開始住在毛竹搭的帳篷里,澡也沒法洗,我們曾有三四個月沒能洗澡,後來自己搭建了簡易浴室,才解決了洗澡難題。」

  風一吹,只能吃罐頭類食品

  鍋里全沙子,食堂沒法做飯

  廠區的生活用品,包括吃的東西,還有水,都有專車送來,可以說,內地有的,當地也都有得供應。

  但是,戈壁灘風沙大而頻繁,「一周總要刮三四次風沙,經常一刮就是三四天,颳風沙的時候,眼睛都睜不開,每天身上從裡到外一層沙土。」潘漢金說,一開始因為住的是帳篷,擋不住風沙,夜裡睡覺都要鑽進被子里,否則第二天起床,臉上、嘴裡全是沙子。

  風沙還影響到正常的飲食。「遇到天氣不好,就發罐頭、餅乾之類的食品。」因為一颳風,食堂就沒法做飯了,鍋里全是沙子。大約一年後,建了小平房,生活條件才有所改善,後來又建了樓房,再加上建了防護林,居住條件越來越好。

  氣象資料前後收集了5年,為廠房建設提供了實際依據。1962年,404廠正式開始建設,原來的若干個氣象站只留了一個,潘漢金留在廠里負責基建管理。國營 404廠共有6個分廠,都是潘漢金所在的基建部門負責建設的,廠區和廠區之間相隔很遠,一般要坐一兩個小時的火車。因為路途遠,廠區火車成了404廠的職工班車。

  潘漢金介紹,404廠並不負責組裝原子彈,但第一顆原子彈是在該廠組裝的。為了組裝第一顆原子彈,當時特地在廠里建了一個車間,後來形成4分廠;3分廠則主要生產氫彈原料。

  上班前裸身換上防護服

  下班前洗澡,洗不幹凈不讓回家

  「核工業所用的設備是密封的,對廠房的要求很高,404廠的牆壁很厚,中間是一兩米厚的混凝土牆,裡面還有不鏽鋼材料鋼板,主要考慮的就是防塵防輻射。」作為廠里的基建管理人員,潘漢金對廠區建設的特殊性至今印象深刻。

  說到防輻射,潘漢金講述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時操作人員進入操作間,程序很複雜,無論男女,都要脫得光光的,衣服放在專門的箱子里,然後經過一個長長的通道,換上專門的防輻射服,下班再換回。」「下班的時候,要先脫下防輻射服,洗過澡后才出來;洗過澡后還要檢測,輻射不超標才可以出來換上自己的衣服下班回家,不合格者還要重新洗澡。」

  潘漢金介紹,防輻射的衣服、鞋子,如果檢測不超標,可再穿一次,口罩、手套等用過一次就扔了。

  當時,404廠的操作工是4班倒,機器24小時不停,倒班的人每天都要洗澡,大家開玩笑地說,每天洗澡,身上的皮都洗破了。

  潘漢金負責基建及設備檢修,有時也要進入操作間,也要經過脫光、洗澡、檢測等一系列程序。「職工的洗澡水也被收集起來,運到幾十公裡外的蒸發池,自然蒸發,過一段時間核輻射會自然衰變。丟棄的衣服不能隨便扔,也不能燒,要埋到很遠的無人區,當時專門建了鋼筋混凝土的地下室,讓衣服上的核輻射自然衰變。」

  兩年前兒孫故地重遊

  老廠區已轉型「民用」

  404廠的基建到1970年前後基本結束,潘漢金後來在廠里負責設備的改造、檢修等工作。1979年,在組織的照顧下,潘漢金被調到剛開始興建的儀征化纖,仍在基建部門工作。「我去的時候,參與404工廠籌備的人員還不到100人,我離開那裡時,廠里職工已有1萬多人。」

  「我走了大約10年後,404廠就不生產核原料了。」潘漢金說,如今,原來的404廠已經進入后處理階段,主要利用核原料,生產同位素,轉變為民用,也幫助核電站衰退的核棒進行后處理。

  因為投身國防事業,到戈壁灘工作的第二年,潘漢金就通過組織,將在徐州工作的女朋友,調到了404廠;潘漢金的一對兒女也都是在404廠出生、長大,「廠里有幼兒園、小學、中學,還有醫院、電影院,就是一個小社會。」

  前年暑假,潘漢金的兒子潘建國還帶著自己的兒子重回404廠,尋訪當年的足跡。「廠區已經大變樣,辦公樓還在,還有武警把守,不許拍照。但原來的幼兒園、小學、我們住過的生活區等已被夷為平地。」潘建國介紹,原404廠在甘肅嘉峪關市建了生活區,堅守廠區的老員工多移居到嘉峪關市,嘉峪關市被譽為西北最乾淨的城市,老職工的生活條件和當初相比,已有天壤之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9: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