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句話說透2015年中國經濟改革重點(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2-15 1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年的改革重點必將在前期準備已經較為充分的領域展開,並且將以關聯性強、串聯面廣的「穿針引線式舉措」為抓手,尋求以點帶面的「勢如劈竹效果」。

 
 

  
 2015年的中國改革將在哪些領域重點推進?12月11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開了這一謎底,對於明年的改革方案,特別提出了一些起標誌性、關聯性作用的改革舉措。

  在改革方式方面,2014年多次出現「水到渠成式的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以及「牽牛鼻子式的改革」等表述,基於這些表述,我們認為,2015年的改革重點必將在前期準備已經較為充分的領域展開,並且將以關聯性強、串聯面廣的「穿針引線式舉措」為抓手,尋求以點帶面的「勢如劈竹效果」。在這一判斷基礎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對2015「深化改革關鍵一年」對推進的重點領域做了四句話的梳理。

  [第一句]宏觀政策:保持定力狠抓結構轉型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5年經濟工作,強調要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平衡,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意味著2015年我國的宏觀政策仍然會保持連續與穩定,政府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而是會更加註重中長期的健康發展。在這一思路指導下,「新常態」下的促進結構轉型工作也將得到進一步推動。

  回顧過去幾年的多次宏觀政策,包括中央政府在內的各級政府進一步刺激經濟的可用資源越來越少,刺激的邊際效應也在逐步遞減。今年10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度強調經濟處於合理區間,仍將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堅持區間調控、定向調控和預調微調。在「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各個領域或多或少正在逐步適應這樣的現實:在「新常態」下,高速經濟增長正逐步轉變為中高速經濟增長。可以預計,2015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會保持「定力」,更加具有穩定性與連續性,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得以延續,2015年的經濟發展也將更加穩健。

  與以往相比,十八大以來,宏觀政策的實施方式和途徑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年7月,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在調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的力量,有針對性地實施「噴灌」和「滴灌」。今年以來,這樣的「噴灌」與「滴灌」已經涉及了投資、外貿、金融、財稅以及改革等各個方面,而新的一年中,這樣的「噴灌」與「滴灌」還將涉及更多的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服務業將更多地受惠於這些政策,類似的有針對性、選擇性的微觀刺激政策會更加頻繁地出現,微觀經濟政策也將更加具有靈活性。宏觀要穩,微觀要活,這樣的指導思路無疑會大大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以及經濟發展動力的多元化,可以預計,明年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將開始逐漸由要素驅動與資本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質量將會進一步提升,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

  [第二句]土地改革:登記流轉釋放城鎮化紅利

  在不動產登記和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的基礎上,預計2015年土地改革將成為貫穿各領域改革的一條紅線。

  土地改革是「牽牛鼻子」的改革。首先,通過土地改革,可以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程序,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其次,可以讓土地通過抵押等形式進入資本市場,從而拉動以農村土地為基礎資產的金融改革創新,為我國金融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再次,土地改革使得產權更加明晰,可以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奠定基礎;最後,土地改革有利於加快我國農業集約化進程,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促進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方面改革持續推進,全國58個「農村改革試驗區」 進行了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對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創新土地流轉形式,加大金融服務對農村支持力度,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等領域已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目前,我國已經在全國展開確權登記工作。按照部署,全國將用約5年的時間基本完成確權登記工作,這對保障農民宅基地用益物權、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具有深遠的意義。

  我們預計,2015年我國將繼續推進農村土地登記確權工作,在此基礎上加快發展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穩步推進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試點,促進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讓土地改革釋放出更多的城鎮化紅利,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農村土地改革,共享現代化成果。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我國農業正處於由傳統農戶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的新型經營體系轉變的新階段,農村經濟的改革創新已成為必然趨勢。2015年我國仍將堅持土地改革,解決好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突出問題,釋放城鎮化紅利,形成全國人民能夠共享的改革成果。

  [第三句]金融改革:利率市場化推動資本形成

  2014年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今年的金融改革有效推進,也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臨近歲末,展望2015年,金融改革仍將是深化改革的核心。金融改革的重點將集中在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使中國從「高儲蓄」向「高資本形成率」轉型。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那麼對於金融改革來說,放開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實現利率市場化。繼2013年7月,人民銀行決定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貸款利率實現完全市場化后,2014年11月21日,人民銀行將人民幣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1倍擴大至1.2倍,同時還簡化了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期限檔次,擴大了利率市場化定價的空間。2014年11月30日,醞釀了二十多年的存款保險制度方案正式推出,不僅能夠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同時作為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條件,它保證了存款利率的放開和充分的市場競爭,是利率市場化乃至金融改革過程中的關鍵步驟。

  央行行長周小川曾於2014年7月表示「利率市場化兩年內應該可以實現」,作為利率市場化的前置性改革,如果存款保險制度在2015年1月推出,意味著 2015年利率市場化具備加快推進的條件,存款利率上限可能會在明年逐步放開。那麼實現利率市場化之後,將充分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促進資本形成。

  短期內,利率市場化對緩解通貨緊縮、提高平均社會利潤率、推動短期經濟繁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利率市場化完全放開可能導致以下問題:大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升高,中小銀行生存空間被擠壓;社會融資渠道仍然以銀行貸款為主,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上升,中小企業困境沒有緩解;實體經濟吸收社會資本有限,虛擬經濟繁榮等。

  當前,金融體制的改革應保證實體資本和虛擬資本的均衡。經濟發展增速放緩或者資本未能按照預期進入實體資本,那麼虛擬資本的增長將進一步增加經濟發展系統性風險,推動經濟泡沫的膨脹,導致經濟「虛假繁榮」。因此,2015年,金融體制改革可能出現以下變化:2015年1月《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出台;配合國家「一帶一路」、「自貿區」和「長江經濟帶」 建設等宏觀戰略,定向降准、降息;進一步簡化存款利率期限檔次;重組地方債,顯現化潛在風險,資產置換、售賣等進行救助;人民幣結算範圍擴大,適當放寬匯率區間,銜接人民幣離岸市場;CDS、MLF等流動性工具多樣化,貨幣市場隔夜拆借利率或國債市場回購利率逐漸替代存款利率成為宏觀調控重要工具。

  [第四句]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助力中國「走出去」

  2015年,世界經濟將保持復甦態勢,但是仍然面臨不少困難。由於歐洲經濟處於停滯,中歐貿易將保持平淡;一些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由於美元升值以及世界通縮造成的影響,經濟也難言樂觀;中美貿易值得期待,在美國經濟增長、美元升值、油價下跌、美國就業好轉以及美聯儲加息的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進口或許將增加。因此,明年我國外貿形勢將保持平穩。

  上海自貿區在轉變政府職能、營造國際化市場氛圍、創新機制上,取得了很多的新經驗。在2015年,這些經驗將加速擴展到全國,將有更多的城市成立自貿區;大陸跟台灣的服貿協定也將加速推進。對外方面,打造升級版中國東盟自貿區;爭取簽署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加快中巴貿易走廊、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建設;推進中日自貿區談判並加快研究中歐自貿區建設,從而建立起連接全球的自貿區網路。

  「一帶一路」戰略助力中國走出去。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將為我國的多個過剩行業(包括水泥、鋼鐵、玻璃等)帶來巨大的機會,同時高鐵、大飛機等高科技行業都可以藉助本次機遇獲得發展,對我國製造行業的升級換代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這還能促進我國的能源國際合作,促進能源貿易,提高我國的能源安全,也會為我國企業帶來眾多的投資機會,加快我國對外投資的步伐。「一帶一路」戰略不僅促進國內經濟轉型發展,擴大、優化對外開放格局,也是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戰略部署,能增強我國國際影響力。

  人民幣加速國際化。隨著我國經濟地位的提高,人民幣將加速「走出去」,在貿易支付和對外投資中將得到越來越多的使用,也會有更多的國家把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將建設起更多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和清算行,人民幣交易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