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康熙的兒子們(中)

[複製鏈接]

1120

主題

3569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162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a2011 發表於 2014-12-15 10: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康熙的五兒子胤祺(qí),(是不是第五個兒子都要叫祺啊,我想到了還珠里的五阿哥永琪了)宜妃所生。就是那個康熙微服私訪里的宜妃,傳說中這宜妃性子直爽,的確是很受康熙寵愛的一個妃子,但絕對不是專寵,康熙這個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胤祺早年帶兵,掌管某一個旗的兵力吧,他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之中,康熙年間也是被封為親王。關於他的記載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過有人說他因為打仗的緣故,破了相(本來應該是極帥的,說他老娘生的兒子都是男生女相,極為俊美)。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當皇帝了,比如偶家孫策就是這樣氣死的。所以沒有參與奪嫡就可以說得通了。雍正繼位后,還是不能容他,所以結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間的。

第六個兒子胤祚(zuò),也是德妃所生,早殤。德妃雖然出身不高,宮女而已。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還有十四子胤禎(示題),還有兩個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寵過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yòu),關於他的記載也不多,也是一個沒有參加儲位競爭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為貝勒,五十一年封為郡王。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

重量級人物來嘍~胤禩(sì),康熙的第八個兒子,是個我每每不忍提及的人物。生母良妃,出身微賤,是康熙老兒從辛者庫里發掘出來的美人。清朝的時候講究子以母貴,八八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反倒是後來他的母親因為他的爭氣,得以晉陞妃位。胤禩天資聰穎,才華優裕,待人寬和,廣結人緣。朝堂上下交口稱讚,稱之為「八賢王」,就連康熙的哥哥,裕親王福全也在皇帝面前推薦他。康熙一廢太子后,命諸臣推舉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說明其人心所向。胤禩是阿哥黨的首領人物,所謂阿哥黨,是針對太子黨所言。可以說,胤禩與他的集團,當年應該做過不少將太子推下位子的謀划。阿哥黨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禎。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強大的勢力集團。

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團太過於出風頭了,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康熙老頭連自己最心愛的兒子皇太子的權利過甚都會心有不滿,何況這個母親出身微賤的兒子。又因為相面人張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貴不可言,被不懷好意(或是笨蛋)的大阿哥告訴了康熙。康熙下令凌遲處死張明德,並削去胤禩爵位。可以說,一廢太子的時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終究因為康熙對舊太子念念不忘,又因為張明德事件獲罪,受到了打擊。坦白的講,在這種封建社會,胤禩試圖以民主的方式成為皇太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沒有指望的事情。

二廢太子之後,群臣還是支持胤禩的。然而康熙對這個兒子打定主意是提防的,前次說他是少不更事,這次乾脆就說他是居心險惡了。約莫康熙五十三年時候,康熙的壽日,胤禩因為母親忌日的原因不能親自拜壽,派人送去兩隻將死之鷹。康熙大怒,立刻罵胤禩不忠不孝,連帶罵他為辛者庫賤婦所生,並且聲稱父子之恩斷絕。並停爵停俸。在我看來,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情事出蹊蹺,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調查,而是借題發揮,說明他已經毫不顧惜父子之情了。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聲對他來講的確是個不小的威脅,他害怕有朝一日被逼宮,所以一定要打消胤禩以及他的黨羽對儲位的幻想。

同年,胤禩感染了傷寒,幾近斃命。康熙當時在承德,只是批複:勉力醫治。后因康熙要御駕回暢春園,路上會經過胤禩居住的園子,此時的胤禩已經人事不省,然而康熙依然要讓其他兒子將其移回京城。原因竟然是,不希望路過的時候碰到不好的事情,康熙是個講求迷信的帝王,他盡量遠離這些可能帶來晦氣的事情。至於兒子的死活,他並沒有放在心上。最搞笑的是,當皇九子胤禟堅決反對,說將死的人了,不應該挪動。康熙居然說,這可不是我逼你們要挪走他的,你們回頭不要怪到我頭上。

然而胤禩還是活了過來,像小強一樣頑強地活了下來。只是從此以後,他不再有希望繼承康熙的大業了。後來康熙老頭可能也覺得自己做得過了頭,下詔恢復了胤禩的爵位俸祿。但是,胤禩在康熙朝,只是貝勒而已。事實上,直到這個時候朝臣都還是支持胤禩的,大學士李光地(看過康熙王朝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個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還曾經說過:「目下諸王,八王最賢」。

雍正繼位之初,採取拉攏的兩面派手法,封胤禩為廉親王。胤禩倒也沒有興風作浪,然而卻因為種種欲加之罪,最終被胤禛治罪。剝奪爵位不說,竟然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魚」的意思。雍正四年死於囚禁中。

小小點評幾句,我個人是很同情這個人物的,因其生母身份低下,估計胤禩從小受了不少歧視,所以才養成了要強但處事圓滑的性格。他奪嫡的失敗,一是康熙的無情,二是方法的失誤,猜測這跟他對康熙性格的不夠了解有關,不像胤禛,揣度他老爹的意思都快成精了。但是我覺得胤禩還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在雍正朝多數的表現還是逆來順受的,說白了,就是江山社稷為重,並沒有如何勾結群臣,禍害朝綱。即便有些無奈的成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為他的確是個賢王。

最後引用金庸的詩總結一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強極則辱,情深不壽。

泉水叮咚響〜〜〜用於泡好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3: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