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梁石川:習近平用自己的方式贏得世界尊重(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2-11 09: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社交網站「臉書」掌門人扎克伯格在接待中國網信辦主任魯煒時,被看到他的工位旁有一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扎克伯格告訴魯煒,他也給公司同事們買了這本書,要讓員工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消息報道出來后,有少數西方主流媒體表達不悅,抱怨扎克伯格這樣做是向中國「屈服」「磕頭」。西方輿論的這些回聲很令中國人驚訝。據中國外文出版社透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自今年10月發行以來,中國境外發行商已經買下約26萬本,創下近年來中國領導人多語種版著作在境外發行速度之最。很顯然,西方世界的很多精英都在關注、閱讀這本書,他們對了解中國領導人治國理政思想的興趣和願望是空前的。扎克伯格只代表了上述廣泛現象的一個縮影。(環球時報12月10日)

  環球時報所說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出現扎克伯格的書桌上的消息報道后,「有少數西方主流媒體表達不悅,抱怨扎克伯格這樣做是向中國『屈服』『磕頭』。」及其後來所說的「數指責扎克伯格的西方媒體精英看來還是蠻狹隘的。中國人經常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夠開放』,但看看中國書店的架子上有多少西方領導人的傳記和著作,對它們的閱讀在中國是多麼尋常的事情。」與 「不自信對西方社會的侵蝕似乎在媒體圈內形成重災區,觸及了其部分精英認識外部世界的基礎性原則。在他們那裡,客觀性被染上感情色彩,因而打了折扣。我們過去以為,一些西方精英的偏見完全是出於價值觀原因。而現在我們懷疑,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他們敏感、怯懦,拒絕看清和面對他們已經隱約感受到的東西。」說的是不是太絕對,筆者不敢保證,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表達不同的意見,本來也是平常稀鬆的事,在國內各種聲音同樣混雜,只不過,多半時候,中國混雜的聲音被網路或無形大網給屏蔽了。

 
 
 

 顯然那些被屏蔽了的聲音,過於刺耳,它傳播的是「負能量」。但有時候,被屏蔽了的聲音不一定不是好聲音,只是大氣候所限,人們的意識形態,暫時無法接受罷了。西方世界同樣如此,他們接受的語言環境中,似乎並沒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說。這好象是強按著一頭牛去喝水,倔強的牛,你強按它的頭並不容易。除非你把牛頭割下扔進水缸里或池塘里。同樣的道理,一些外國媒體越是唱衰中國,中國就是越是強大。他們越是唱衰中國領導人的書籍,或越發引起廣大讀者群的注意。

  過去還是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西班牙訪問時稱,「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很多人稱習近平這樣的說法,只是表現了一種強硬態度,但現在看來,他表現的更是一種自信。這種自信,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眼裡,「習近平大概是自鄧小平之後最快、最廣泛地鞏固了權力的中國領導人。」「他僅用了一年半到兩年就在中國擁有了這樣的影響力,這給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剛稱,習近平已成為鄧小平之後最具變革性的中國領導人。他穩健的個人風格雖然內斂,但流露出自信,吸引了全球思想領袖的關注。他認為,習正努力推動中國在當今充滿競爭的全球市場中取得更大的成功,這一征程源自他的成長經歷——那時的中國百廢待興。雖然國內和諧是他的首要關注點,但是世界愈發要求中國參與全球決策。「習近平將代表中國成為第一位真正的全球領袖,而中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為團結、統一而奮鬥。」

  然而,話到了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嘴裡就成了,「習近平正逐漸成為繼毛澤東以來最強大的中國領導人。普京侵略了俄羅斯的一個鄰國。埃及總統塞西避開了『大元帥』的稱號,選擇了同樣能夠說明其地位的「元帥」頭銜。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入住的總統府讓路易十四的宮殿相形見絀。過去這一年是屬於政治強人的一年。」顯然,斯蒂芬斯並沒懷好意,問題就出自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在這些正在地緣政治舞台上呼風喚雨的鐵腕領導人中,既有獨裁者,也有真正的民主領袖。儘管通過正當的選舉程序上台,埃爾多安卻具有多數主義傾向;然而,印度總理莫迪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卻未曾顯露出任何想要顛覆國內自由主義憲政秩序的傾向。」

  不過,無論斯蒂芬斯怎麼說,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改變著這個世界。即使他後來說,「相反,這些人物的共同點在於一種處理國際關係的策略和一種國家主權情結,這種策略和情結更像是植根於19世紀、而不是20世紀下半葉的傳統。有些人會把內塔尼亞胡加到這個名單上。儘管他與這些人物存在種種差異,但比起和那些乏味的歐洲自由主義領袖在一起的時候,這位以色列總理與普京在一起時看起來更自在。」但掐頭去尾留當中,人們還是看到了這個外國人的意識形態,並沒有把他所描繪的這些人放在眼裡。雖然這些人的力量,正在向單極世界,發起挑戰,形成更廣泛的全球多元化。

  在斯蒂芬斯看來,「習近平想要清算遠至鴉片戰爭時期的舊賬。而普京還在哀悼蘇聯的解體。從這種視角來看,當前這種基於規則的秩序是西方創造出來的東西。軍事實力和相互制衡的同盟是國際關係中更好的通行證。對修習過19世紀大國鬥爭史的學生來說,這一切再熟悉不過了。中國政府的官員們援引1823年問世的門羅主義、以及20世紀初美國打造強大海軍的歷史,作為中國目前在西太平洋謀求『宗主權』的前例,這並非偶然。大國的鄰國應歸大國自己管,它們如是說。它們確實也是這麼做的。所以普京和習近平兩人,一個對俄羅斯鄰國領土提出要求,另一個在東海及南海展示強硬姿態。」

  筆者想,美國人絕對不會把華華盛頓拱手讓給中國,英國人也不把倫敦拱手讓給俄羅斯,東海與南海是中國固有有領土,習近平強勢維護中國領土的完整,是必然的。固然這位作者認為,「美國倒覺得這個世界適應起來沒那麼難。美國對自由秩序的承諾一向有意識地遵循利己主義,而且美國政府對國際規則制定長期以來一直持矛盾態度。1945年後的世界秩序安排,既是出於讓朋友和盟國擁有和平和繁榮的無私願望,也是為了確立美國的霸權。美國對冷靜的現實主義駕輕就熟,從奧巴馬政府將戰略重心從大西洋轉到太平洋就可見一斑。在美國眼中,俄羅斯雖令人頭疼,但中國才是真正競爭對手。將習近平等這些強人的崛起視作對西方的明確挑戰是個錯誤。他們之間同樣還存在很多分歧。儘管普京上周訪問安卡拉期間,埃爾多安一直笑容滿面,但土耳其仍是北約的兇猛一員。安倍之所以有重建日本軍事實力的野心,也是意在威懾中國。莫迪與中國政府在喜馬拉雅山的邊界爭端,可以視為他在尋求與美國關係升溫,以及與安倍達成夥伴關係。從這些鐵腕領導人身上真正能看出的是,20世紀下半葉的多邊主義模式更像是段歷史插曲,而並不能代表國際關係性質的永久性轉變。全球化已經在節節敗退。隨著強人登上國際舞台,康德要開始為霍布斯讓位,而多邊主義則要為大國政治讓道。西方即將重新開始學習在一個粗暴得多的世界里生活是什麼樣子。」

  但是中國不可能再將腦袋收回屁股里,任由外人宰割。也就是說,中國需要一位強人來領導,沒有這樣一位有凝聚力的強人,中國就會變成一盤散沙。這樣的結論是由歷史演變而來的。「習近平大概是自鄧小平之後最快、最廣泛地鞏固了權力的中國領導人。」「他僅用了一年半到兩年就在中國擁有了這樣的影響力,這給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國總統奧巴馬或說的並沒有錯,如果他生活在中國,或許他也能夠成為一位非常強勢的領導人。但美國的社會制度決定了他不可能像習近平那樣,用中國人特有的方式,來解決中國的問題。

  回到今天的話題也是一樣的,中國的發展與現實情況下的習近平模式,外國雖然在學習,但他們同樣不可能照搬過去,像習近平稱中國不可能照搬西方模式那樣。按照中國那句俗話所說,「黑土地上的螻蛄,到了黃土裡它也拱不動。」在實現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或更適合這個世界,靠強權政治,硬是把不同習俗的國家與民族,硬往一個籠子里趕,硬用一種社會制度加以約束,是行不通的。

  狗和貓不合群,豬和雞同樣不合群,老虎見了獅子同樣會瞪眼。拿美國的盟友來說,韓國與日本就是例子,硬把他們往一起趕,就破壞了各自民族的獨立性,韓國把日本看作豺狼,曾幾時許,這個國家曾把韓國欺負的雞零狗碎,即使這樣,日本還拿著不是當理說,氣的個韓國,迫於美國的壓力,常常會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倒是中國的崛起,及這個國家用自己的方式在改變這個世界。也在影響這個世界,還是新聞,令人感到奇怪。原因是,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書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正在國際上傳播。並成為研究中國與想與中國發展業務的商界、思想界、文化界,甚至於更廣泛的領域的精英研究中的讀本,是非常正常的事,筆者絲毫不感到奇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18: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