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鄧小平為啥評價「鐵娘子」為不講理的女人?(圖)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2-9 08: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撒切爾是一個愛美的女人,耳釘、項鏈、寶石手鏈、戒指、胸針缺一不可且樣式繁多。她曾向張幼雲透露,她的珠寶不全是真品,否則經濟上負擔不了。

  倫敦麗茲酒店的一個套房,時鐘指向2013年4月8日上午11點28分,這是撒切爾夫人生命的最後時刻。按撒切爾和家人的意願,英國女王並沒有給她安排國葬,撒切爾葬禮的規格比照女王母親、黛安娜王妃。

  從1979年到1990年,撒切爾三次贏得大選。她是英國普選以來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也是英國迄今唯一的女首相、英國主要政黨唯一的女性首領。

  毫無疑問,她是一位政治強人,她的敵人有工會、蘇聯、阿根廷、國營企業、北愛爾蘭及福利制度……她全線出擊,堅強無比;她勇敢、執著、狂熱、決絕,卻也時時展現優雅而迷人的魅力;她不遺餘力地維護資本主義精神,也維護這個國家的利益、尊嚴與夢想。

  撒切爾招人愛慕,也被人憎恨。支持她的人把她捧上天,反對她的人把她踩成bitch(賤人)。她去世當天,有人在她倫敦公寓門口哭泣悼念,也有人大張旗鼓地在街頭開香檳慶祝。4月9日,《每日鏡報》的頭版標題是「分裂國家的女人」,而《每日郵報》的頭版則是「拯救英國的女人」。

  人們對撒切爾的惟一共識,恐怕除了「女人」,就是她對自認為的國家利益的堅定捍衛。「她是一個愛國的首相,她的每一步都在為英國爭取利益。」英國現任首相卡梅倫這樣評價自己的前輩。

  鄧小平:不講理的女人

  撒切爾留下的政治遺產仍在深深地影響著英國和整個世界。但對於很多中國人,她的形象定格於1982年9月24日中午,在人民大會堂東大門外的台階上摔倒的那個尷尬瞬間。  很多人把這起著名的摔跤事件理解為撒切爾此次訪華就香港問題談判遭到挫敗的一個象徵,並對談判中的鄧小平抽煙、吐痰、語言自信而強硬和撒切爾從「盛氣凌人」到「花容失色」、「臉一下就青了」等傳聞津津樂道。

  但作為整場會談的翻譯,張幼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沒有那麼誇張」。她能感受到兩位領導人語言分量越來越重,但兩人基本都保持了平穩的語調和波瀾不驚的風度。會談後期,雙方還現場草擬並通過了簡短的聲明,表示會通過外交渠道和平解決香港問題。

  至於絆那一下,張幼雲說,「這沒什麼奇怪……」一個月前,56歲的撒切爾剛剛做過腿部靜脈曲張手術,那是她自就任首相后第一次就醫。當天下午,她還是饒有興緻地按計劃參觀了頤和園,並隨後召開了總結北京之行的記者會,發表了會談中雙方達成的聲明。

  當然,鄧小平與撒切爾都不諱言二人在那次會談中的暗中角力與不快。

  一份2013年3月解密的會議紀要顯示,鄧小平告訴撒切爾,如果在今後15年的過渡期內發生重大風波,中國會「重新考慮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撒切爾則回答這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在自傳《唐寧街歲月》中,撒切爾毫不掩飾地將此次會談稱為一次「挫折」。會談后,她對時任英國駐華大使的柯利達抱怨鄧小平,用了「殘酷」一詞。而據英國《每日電訊》的報道,鄧小平當時也曾低聲對一位助理抱怨說,我沒法和這個女人談,她根本不講理。

  撒切爾去世后,中國外交部在第一時間表示了哀悼,並「不計前嫌」地稱讚她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為中英關係的發展,特別是香港問題和平解決作出重要貢獻。

  1982年9月22日,撒切爾第一次作為英國在任首相訪華。

  抵達中國當晚,在歡迎晚宴的致辭中,撒切爾講到兩國在反法西斯戰爭和反霸權領域並肩作戰,並引用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比喻中英關係。

  1977年,她曾作為保守黨領袖訪華,並會見時任國家主席華國鋒。當時,對抗蘇聯霸權主義蔓延是中英兩國的共同焦點。次年,中美正式建交,國際政治形勢發生微妙而深刻的變化。

  撒切爾1982年來華的重點無疑是中國南端的香港。佔全港面積92%的新界地區的租約還剩15年到期,這片土地未來的歸屬備受關注。但和中國談判,撒切爾顯然經驗還不豐富。翻譯張幼雲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第一次與趙會談時,英國駐華大使還需要向撒切爾使眼神,示意她在談話間隙等待翻譯。

  1982年9月24日,撒切爾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與時任中央軍委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會見。撒切爾希望英國能延續對香港治理;而鄧小平則堅持「一國兩制」的路線,主權問題不容談判。

  當晚,撒切爾在人民大會堂出席了英方答謝晚宴。最新解密的英國政府檔案顯示,撒切爾堅持要用英國海軍銀器擺桌——這也許是想提醒在座客人追憶大不列顛往昔的軍事榮耀;但在花錢的問題上,撒切爾小氣了起來,她最初選擇了每人50元套餐,並要求加入蘇格蘭煙熏三文魚、用水果沙拉替換俄式草莓果醬麵包。時任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卻強烈建議她大方一點,改成有魚翅和海參的75元套餐,鐵娘子最終妥協了。

  這次訪華開啟了中英香港問題談判進程。在經歷22輪艱苦談判后,雙方終於在1984年9月達成一致。

  1984年底,撒切爾再次訪華時,在30個小時內出席了《中英聯合聲明》簽字儀式,還與鄧小平、趙、胡耀邦會見並參加了李先念主持的宴請。與鄧小平會見時,撒切爾盛讚對方提出兩年談判期限的做法「非常明智」。

  此後,中英關係開啟了一段短暫的「蜜月期」。1985年、1987年,趙、胡耀邦先後訪英;1986年,英國女王訪華。

  從「搶兒童牛奶的人」到「撒切爾主義」

  在中英談判初期,撒切爾態度極其強硬,令談判前5輪一度瀕臨破裂,被柯利達稱為「聾子對話」。

  究其原因,彼時英國與阿根廷的島嶼之戰剛過去三個月,獲勝的英國人正沉浸在巨大的愛國激情之中。這讓撒切爾夫人不得不採取強硬立場。撒切爾的支持率曾一度低至可憐的23%,正是與阿根廷一役取勝讓她的支持率觸底反彈。

  支持率的走低與撒切爾大刀闊斧的改革政策不無關係。她的政策被稱為「撒切爾主義」。1970年,因為宣布停止為七歲以上的在校兒童提供免費牛奶,她被叫做「搶兒童牛奶的人」。那時,45歲的撒切爾剛剛進入內閣,職務是教育與科技部長。

  二戰之後,歐洲福利主義盛行,英國也因此陷入了通貨膨脹、經濟停滯的尷尬,此外,還不得不長期面對高達兩位數的失業率。1979年5月4日,撒切爾出任英國首相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降低稅率、限制工會勢力、削減福利、對國企大幅私有化並關停無望盈利的礦產企業。

  「我帶著一個目的來到這個辦公室:讓英國社會從依賴走向自立,從人人為我到我為人人;建立一個奮起直追的英國,而不是消極怠工的英國。」1984年,撒切爾如此解釋她的新政。

  但直至她去世,那些對「撒切爾主義」憤怒的人依然沒有原諒她。英國國家礦工聯盟的秘書長基欽(Chris Kitchen)稱,「撒切爾的去世沒有讓我們掉一滴眼淚」。他指責撒切爾「狂熱」政策的後果是讓人們變得貪婪,「毀掉了民眾的生活,毀掉了英國的煤炭開採業」。

  1984年3月起,英國爆發了大規模的煤礦罷工,抗議撒切爾的政策。但由於全國礦工聯合會發動的罷工不符合法定程序,加上罷工過程中出現了暴力事件,因此並未獲得輿論的有力支持。最終,撒切爾政府取得了勝利,煤礦工會遭受沉重打擊。

  撒切爾任期內,倫敦街頭反覆出現憤怒的示威者,他們涌到她行駛中的座駕兩旁,憤怒地敲打車窗。車內的撒切爾不悲不懼。

  對自己的政府,撒切爾同樣不手軟。1979年一上台,她就聘任馬莎百貨總裁德雷納為政府效率顧問,並按照他的建議,在任內裁掉了十七萬政府職員,其中大多為高級公務員。

  撒切爾的堅持最終見到了效果。1987年,精簡公職人員提高的效能相當於10億英鎊,使當年的英國國家財政扭虧為盈。同年,毫無懸念地,撒切爾第二次連任了英國首相。

  撒切爾毫不妥協的精神為她贏回了支持率,但是,她一意孤行的脾氣也加速了任期的提前終結。

  自1989年到1990年,撒切爾夫人推行了飽受爭議的「人頭稅」,對每人徵收的金額不變,卻並未照顧到低收入人群,這使得撒切爾的支持率暴跌。加之這樣的鐵腕做派難免得罪其他閣僚,飽受口誅筆伐的撒切爾在1990年11月22日宣布,不再謀求保守黨領袖職位,6天後,她辭去了首相職務。

  在男性主導的世界里尋求一席之地

  儘管國內政策毀譽參半,但無法否認,作為一位政治明星,撒切爾的影響力隨著英國國力的復甦而不斷跨越國界。連一直奉行偏左政策的法國總統密特朗都心情複雜地評價撒切爾有「卡里古拉(註:古羅馬暴君)的眼睛和瑪麗蓮·夢露的嘴」。

  甚至她最有名的綽號「鐵娘子」,也最先來自她的敵人而非朋友。

  1976年演講中,撒切爾批評蘇聯說,「當我們把一切放在大炮前面時,他們(蘇聯人)卻把大炮放在黃油前面。」此後,蘇聯的《紅星報》開始描述撒切爾的刻板與無情,將她稱為「鐵娘子」,並比喻為19世紀德國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幾天後,撒切爾這樣展開自己的一場演講:「女士們、先生們,今晚,我身著紅色雪紡綢晚裝、妝容精緻、頭髮齊整地站在你們面前……西方世界的鐵娘子。是我嗎?冷戰鬥士?好吧,是我,如果他們想這樣解讀我對生活最根本的自由價值的捍衛。」

  毫無疑問,撒切爾也是一個愛美的女人,耳釘、項鏈、寶石手鏈、戒指、胸針缺一不可且樣式繁多。她曾向張幼雲透露,她的珠寶不全是真品,否則經濟上承受不了。

  在國際政治歷史中風起雲湧的1980年代,這個愛美的女人與美國總統里根一道,在大西洋兩岸樹立起新自由主義的旗幟。里根將撒切爾稱作「政治上的靈魂伴侶」,而撒切爾則將里根稱作「生命中第二重要的男人」。

  在與蘇聯的冷戰中,撒切爾通過積極配合併影響沖在最前線的美國的政策來提高英國的影響力。她自稱是里根在北約國家裡最主要的啦啦隊員。在撒切爾任內,英國是北約歐洲成員中唯一在核力量和常規力量方面都對北約防務做出重要承諾的國家。撒切爾恪守了前任政府對北約成員國做出的軍費年增長3%的承諾,並率先同意為美國160枚巡航導彈在英國建造發射場。

  但在張幼雲的記憶中,撒切爾並不是「臉譜化」的人物。趙訪問英國結束時,撒切爾專程到他下榻的賓館辭行,並送給他五條英國馬莎(Marks & Spencer)牌的領帶。在中國使館一次派對上,張幼雲看到她張羅著與服務員們一起合影留念,也會體貼在外交場合顯得不夠練達的丈夫。撒切爾主動向張幼雲問起周恩來的一些往事,見張幼雲講到動情處流下眼淚,她還握住她的手,輕聲安慰。

  在人物傳記《鐵娘子》中,作者雨果·楊(Hugo Young)評論道,國際舞台上的撒切爾「用盡每種女性特質在男性主導的世界中尋求一席之地」。

  晚年拒絕使用拐杖

  在度過了大多數鋼鐵一般的崢嶸歲月以後,撒切爾無可避免地進入了晚年。

  辭任首相以後,英國上議院為她保留了一間辦公室,她20年來的私人秘書繼續在那裡辦公,她偶爾會過去坐坐。每周,她的辦公室仍會收到上千封信件。考慮到她每況愈下的身體,這間辦公室在2011年關閉了。

  但即便在走路不穩的時候,她也拒絕使用拐杖,拒絕透露任何衰弱的跡象。2012年3月,她去倫敦一公園散心,媒體拍到的照片顯示,她已經需要拐杖的幫助。但是坐下休息時,她的拐杖會放在隔她兩個人以外的地方。

  在女兒凱羅爾的印象里,母親是有金剛不壞之身的,並且記憶力堪比電腦。以至於2000年當撒切爾夫人一反常態,語句不順暢甚至重複時,她驚得「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

  2002年,撒切爾退出公共舞台後,除了連續的輕微中風,痴獃也同時纏上了她。她聽從醫生的建議,削減了工作量,並宣布不再發表公開演說。但是兩年後,重返政治舞台前沿的衝動讓她忘記了醫生的建議。在紀念自己當選首相25周年的慶典上,她厲聲抨擊了布萊爾政府的稅收政策和對伊拉克戰爭的支持。

  不幸的是,2003年,丈夫丹尼斯·撒切爾離世。一同離她而去的,還有她曾經的精準記憶力。她會想不起剛說完的一句話開頭的那幾個字,甚至很多時候,女兒需要一遍遍地告訴她,她的丈夫已經不在了。每每這時,她總會靜靜地問一句:哦,當時我們都在場嗎?

  自2012年聖誕病情惡化以來,在家上下樓梯對她都已變得費力。她搬到了麗茲酒店,在那裡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三個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