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思敏:2015年中國旅遊行業趨勢(圖)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2-5 09: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前,在「智慧旅遊與大數據·2014旅遊行業高峰論壇」上,著名旅遊專家、社會學者、中國旅遊報首席評論員、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博士就2015年中國旅遊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分析。

 
 


      一、旅遊貿易逆差將繼續擴大

  前一段時間,中國旅遊研究院公布了2013年中外旅遊服務貿易的逆差,並預言今年的旅遊逆差將達到1000億美元。這個結論在媒體上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度,我在《環球時報》發表了評論,還有一些著名的經濟學者也對此發表了評論。

  我的總體觀點是,所謂的旅遊服務逆差其實是一個偽命題。為什麼會有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的理論基礎是國際分工,而國際分工的基礎是各自的行業比較優勢。所以到現在為止,從貿易平衡的理論上來講,都是以國家或地區,而不是以行業來判斷所謂的貿易平衡與否的。你想想,中國和俄羅斯的能源貿易永遠不可能平衡,中美之間的紡織品貿易永遠不可能平衡,中國和馬爾地夫的旅遊永遠不可能平衡,就算馬爾地夫的人每天都免費來中國,也不可能和我們平衡。以行業的口徑平衡來看待貿易平衡的話,我覺得本身違反了經濟學的基本常識。

  這個意義何在呢?我在2005年就提出,中國旅遊行業的產業政策要摒棄「創匯導向」,主張發揮市場機制,讓入境旅遊、國內旅遊與出境旅遊三足鼎立,特別應該摒棄對出境旅遊的控制,大力發展出境旅遊。如果我們讓聳人聽聞的「旅遊貿易逆差」這個本來就是偽命題,本來就不一定是壞事情的觀點任意流行、放大的話,它可能會極大地影響我們旅遊業的格局。既然旅遊逆差這麼大,如果我們把旅遊逆差看成是一個問題,那是不是就必然要求採取措施縮小逆差?縮小逆差怎麼辦?外國人我們綁不來,那只有想辦法不讓中國人走出去,重新走向閉關鎖國的老路?實際上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就算我們目前1000億美元的逆差看起來不小,但是跟我國去年4萬多億的外匯儲備和4萬

  多億的貿易總額相比,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我們過高地估計了旅遊貿易逆差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反而會影響旅遊的決策,對於我們三大市場的發育、壯大將會是毀滅性的。

  我們要認識到旅遊服務貿易雖然不必追求平衡,但卻是唯一在一定條件下的某一發展階段可能平衡的行業,特別是在中美、中日這些大國之間。所以我們不是說追求平衡不是好事,而是說在現階段不必追求旅遊貿易的平衡,事實上也很難平衡,應該讓三大市場齊頭並進,特別是非公務的出境旅遊市場,應該積極地鼓勵。

  何況入境旅遊的下滑是大勢所趨,不是旅遊部門的能力所能抗拒的。我至少可以總結出9條原因解釋入境游為什麼下滑,

  在這種大背景下,旅遊部門要想促進或者扭轉入境旅遊下滑趨勢的話,基本上堂吉訶德或者說是在螳臂擋車,必須承認這個現實。所以說,現在有些旅遊部門非常自責,覺得自己做得不好,我覺得是太自作多情,旅遊部門在這之中的發揮有十分有限的,但並不是說入境旅遊不重要,但是一定要避免刻舟求劍,放棄過去那種搞入境就給獎勵、創匯就給獎勵的方式了。

  二、長假短缺繼續困擾中國旅遊業

  當今中國,你不讓小資白領外出旅遊,和不讓農民工回家過年,是一樣的道理,後果都會很嚴重。對於小資白領以上的小康群體而言(更不要說是富裕群體了),旅遊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剛需,和農民工回家過年的剛需是一樣的,而且剛性越來越強。而我們也知道,古巴人去佛羅里達,歐洲人也去佛羅里達,表面上是很相似,但是本質上是天壤之別的。古巴人去佛羅里達是冒著被鯊魚吃的危險,說白了就是偷渡,是求生的一種本能;而歐洲人去佛羅里達,是去世界頂級的海濱勝地去度假,他所表現出來的文明祥和,是不能和古巴人的不能相提並論的。大家想過沒有,40多年前我們中國人就是古巴人。

  我們看到,去年出境游有9800多萬人次,今年預計超過1億,甚至達到1.2億也有可能,APEC上習近平主席說未來5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達到5億人次,這個5億其實是保守的說法。儘管中國的遊客被稱作是「會走路的錢包」,但有1億人次中國人出現在世界各地,這是中國融入到世界文明進程最好的例子,也是改革開發偉大成就最突出的表現。有一個數據,是從1949年到1978年,中國公民的出入境人數(不僅僅是旅遊人數)共計28萬人次,而僅僅是去年就達到了9800萬,這意味著什麼?所以說,旅遊業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雖然長假已經成為了剛需,但是我們中國的長假還是非常不足的。我甚至斷言,長假的短缺是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瓶頸和天花板。現在中國旅遊業最突出的問題基本上都是長假短缺導致的。在2008年以前,三個黃金周都不能滿足當時隨著經濟的日益增長,隨著改革開放,隨著生活水平對這種兼具旅遊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雙重特徵的消費需求的增長,那麼減少了一個他能滿足嗎?目前中國公民的旅遊需求已經形成了一個堰塞湖,黃金周就好比是在給堰塞湖在泄洪,但並沒有真正滿足這個需求。而這樣的長假短缺又導致我們供求的嚴重失衡,導致十一黃金周的時候旅遊業也很難掙錢,而平時又沒有人,所以服務質量的問題、產業結構的問題等都由於帶薪休假在紙面上而湧現了出來。

  既然我們承認旅遊是剛需,而旅遊這個需求是需要有錢有衝動的,而有衝動是旅遊動機,已經毫無疑問了,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大家見面就是互相問候的不再是「你吃了嗎?」而是「你旅遊了嗎?」在這種情況下,旅遊動機非常的普遍,消費能力也不斷增長,缺的就是長假。當分散的長假——帶薪休假還停留在紙面上,集中的長假又只有1個黃金周,衝突就不可能避免。增加黃金周是現實之道。在當下經濟形勢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或許會為黃金周長假的恢復和增長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三、度假休閑旅遊投資過剩

  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話,我也已經批判了很多年,是說「中國旅遊業從觀光旅遊向度假旅遊轉型」。這毫無疑問是一個謬論。一個專家提出一個錯誤的觀點不奇怪,但是如此一個錯誤的觀點被全行業不假思索地持續傳播了這麼多年,我認為這是行業的恥辱。觀光、度假和特種旅遊只有功能不同,沒有層次之分。觀光旅遊會持續並具有永恆的魅力,這是度假所不能替代的,現在說度假時代、休閑時代都過早。雖然不敢說將來不會進入休閑時代、度假時代,但是就在來說還是太早了。

  而度假、休閑依託的旅遊資源是最普通的,最容易替代的旅遊資源,所以現在那些對於度假的投資是非常盲目的,而且投資過剩也是很明顯的。因為觀光旅遊主要取決於他的獨特性,他的旅遊半徑跟他的獨特性成正比,但是度假旅遊所強調的是重複性消費,所以你離客源地有多遠,這才是最關鍵的。如果沒有周邊的客源市場,度假旅遊市場的盲目投資勢必將遭到重大的打擊。包括像海南島這樣的中國最頂尖的海濱度假旅遊勝地依靠海外遊客都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持續的,應該「眼睛朝上,找准北」。但是現在往往都找不到北,所以我們看到中國旅遊的溢出效應集中的表現在海島旅遊的溢出去東南亞。

  鄉村旅遊是現有假日制度的受益者,小長假和雙休日假期導致了鄉村旅遊的興旺,但是鄉村旅遊檔次很低。我們說要記得住鄉愁,但是我們要搞清楚是誰的鄉愁?農民工是沒有鄉愁的,他們愁的只是如何在城市生根。所有進入城市的人、有一定文化的人,才有鄉愁。而我們現在說的鄉村旅遊的開發是非常粗糙的,特別是一些對於鄉村旅遊的野蠻開發也是為鄉村旅遊敲響了警鐘,那些離客源地非常遠的地方對於這個概念的開發一定要慎重。

  四、偽旅遊地產繼續危害消費者

  什麼是旅遊地產?國家的相關主管部門對於旅遊地產,實際上非常諱莫如深,不願意提這個概念,但是旅遊地產是客觀存在而且是早就存在的,只不過這些年被地產商「強 奸」了而已。真正的旅遊地產是以滿足遊客的旅遊需求的一種地產,度假村、酒店、索道、景區都是典型的旅遊地產,而不是現在的海景房,特別是山東的海景房、海南的海景房,是度假旅遊業最大的毒瘤和陷阱。

  當然旅遊地產開發的周期比較長,投資也比較大,風險也比較大,所以真正的旅遊地產現在還是比較罕見的,包括華僑城模式實際上只能叫做准旅遊地產或者是半旅遊地產。因為他們所謂的公園+地產、酒店+地產中,只有公園和酒店是旅遊地產,而那個地產是常規的地產,是用來平衡他的財務的,所以我們更希望看到更多真正的旅遊地產,而不是說很多普通地產商開發的旅遊地產。其中紅樹林和萬達我是寄予一定的期望,途家也許能盤活現有的一些存量資源,但是途家除了他的平台以外,成功的要素還有他提供管理和服務的基礎,但是這個模式能不能持續也是一個問號,因為服務和管理可能是對途家是最大的挑戰,而平台可能是他的優勢。

  五、智慧旅遊市場化趨勢凸顯

  智慧旅遊在當下很熱門,從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到智慧化等等,但我個人對智慧旅遊的概念還是持保留態度的。關於智慧旅遊,可能用智能旅遊會更好一些,智慧旅遊更多的是旅遊者的智慧而不是服務者的智慧。但是,現在政府部門大作智慧旅遊,我認為他們太盲目、太衝動。而且智慧旅遊其實並不可能解決我們現有的中國旅遊的瓶頸問題,在未來10年智慧旅遊的用武之地沒有想象的那麼大,特別是對於政府來講。而且這個智慧旅遊如果以智慧城市為基礎的話,可能會事半功倍。

  目前,以在線旅遊企業為主體的智慧旅遊風起雲湧,市場化的趨勢非常明顯,這是我非常推崇的。我不是反對智慧旅遊,而是反對誇大智慧旅遊,反對政府赤膊上陣做智慧旅遊。

  六、BATX:在線旅遊企業的X誘惑

  我們知道網際網路已經發展到2.0版的移動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企業的三大霸主地位已經確立了,就是我們常說的BAT(百度、阿里、騰訊)。那麼現在有一個概念是:BATX,這個X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第四個是誰?我們也看到了,目前BAT們做的是滿足我們定居生活、日常生活狀態的服務,他們的第一步已經完成了,下一個真正具有增量的、無限前景的就是非定居的移動生活市場,也就是旅遊市場。他們的這種布局,我們看到今年初傳出的各種緋聞,比如說百度收購攜程導致攜程併購去哪兒的可能性之類,可以說把我們的在線旅遊市場攪得風生水起、天翻地覆。這種局面現在沒有句號,只有逗號,或者是省略號,而且在未來幾年,我相信會更加的突出。

  同時我提出過一個原創理論,從生活方式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現在是由定居生活帶來的一種定居生活、定居社會。而這種社會的本質等於是「豬圈文明」,也就是說豬在成為家豬之前他是野豬,野豬餐風露宿沒有遮風避雨的地方,生活質量不高,而成為家豬之後他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是以失去自由為前提。因此,定居文明不可能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超越定居文明的將會是以旅遊為生活方式、為路徑和載體的,這麼一種移動社會。

  所以說,BAT對於在線旅遊的滲透和角度不是偶然的,所以不管是誰成為X,我認為這個X一定會和旅遊有關,儘管攜程的首字母就是X,他也說他就是這個X,當然他也確實很有希望成為X,但這未必是最後的定論。我的結論就是,誰都有可能成為X,但這個X一定跟旅遊相關;從之前的「去啊」面市,引發的在線旅遊企業的海報狂歡就可以充分的說明這麼一個趨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4: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