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葉克膜:救命的「葉醫生」是何方神聖?(圖)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4-12-4 23: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侖丁 發表於  今天14:30

  

  最近,台北市長競選的話題被炒得火熱,而與以往不同的是,由於醫師出身的「政治素人」柯文哲的加入,新聞報道中除了政績、八卦、黑歷史以外,又添加了幾分醫學元素。

  柯文哲從事危重症搶救工作多年,對自己的專業成績也總是充滿自豪。在他的演講中,「葉克膜」是一個出現頻率頗高的關鍵詞。在TED演講中,他還說到,葉克膜救活了邵曉玲,老百姓甚至把它誤當做是台灣醫術最高超的「葉醫生」[1]。那麼,柯文哲津津樂道的葉克膜到底是何方神聖呢?何為葉克膜?

  葉克膜,不是一個叫葉克的人發明的蔬菜大棚薄膜,也和樹葉扯不上任何關係。葉克膜其實是ECMO的音譯,它的全名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也就是體外膜肺氧合。目前在國內,ECMO的應用還不算廣泛,但其實它所依賴的技術已經存在了60多年。

  1953年吉本(Gibbon)醫生在心臟外科手術中實施了第一例體外循環,讓血液從靜脈繞過心臟和肺,在體外的一台機器中進行氧合,變成富含氧氣的動脈血之後再回輸到大動脈中。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心臟暫時「歇工」、在心臟上實施手術了,同時也不會影響身體器官的供氧。而且,由於血液繞過了心肺,在實施手術時也能避免大量的出血。

  體外循環技術使得心臟呼吸驟停的病人搶救成功的幾率得到了很大提升,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將這種技術大量應用於搶救當中。但是當時的體外循環技術要進行開胸,需要手術室和體外循環機的支持,這種暫時性的心肺替代只能維持數小時。隨著技術的改進,終於在1972年,希爾(Hill)醫生使用改進的體外循環技術治癒了一位年輕的呼吸衰竭患者,在這次治療中,體外循環維持了大約3天時間。這應該算是ECMO技術的第一次露面。從此,這項技術就開始蓬勃地發展,逐漸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臨時保命手段。「葉醫生」如何工作?

  看了ECMO的歷史,各位大概還是不知道這高端大氣的裝置是如何運作的。雖然這台機器十分大,連著無數的管路,看起來特別複雜,但原理上還是很容易解釋的。

  就像之前所說的體外循環一樣,這台機器也是要把靜脈血引出體外,讓血液結合氧氣之後,再泵回動脈來完成工作的。但是ECMO通常不需要像心臟手術中使用的體外循環那樣進行開胸手術並在主動脈上插管。使用ECMO的患者,通常都會在大腿根部最粗的股靜脈內置入導管,把靜脈血引出,通過硅橡膠膜的氧合以及加溫等工序之後再泵回到另外一側的股動脈當中。這樣一來,工作量減少了很多,而且由於不用把胸腔打開,ECMO可以持續使用的時間也大大延長。只要患者不出現感染、出血或者管路堵塞,就可以在嚴密地監控下持續使用。

  

  ECMO設備。圖片來自:wikipedia

  那麼ECMO適合什麼樣的病人呢?可以說,它對心肺功能出現問題的危急重症患者大多都適用。兒童急性心衰?沒問題。ECMO會輔助心臟完成心臟的大部分工作,大大減輕心臟負荷,提供復甦的機會。心跳呼吸驟停?沒問題。ECMO會在輔助心臟的同時,保證身體組織器官,尤其是大腦的供氧,減少患者在復甦過程中出現腦缺氧損傷甚至腦死亡的風險。急性肺損傷?沒問題。ECMO可以完成肺臟的工作,在體外讓血液獲得氧氣。心臟手術之後脫離體外循環困難?也沒問題。ECMO可以提供相應的輔助,幫助患者度過圍手術期。葉克膜並不完美

  既然ECMO這麼好,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突破生理限制,甚至藉助它「再活五百年」了呢?現實也並沒有那麼美好。

  任何醫療技術都存在併發症,有些很輕微,有些則十分嚴重甚至致命。雖然柯文哲先生向大家展示了很多ECMO應用超過7天甚至達到2周的病例,但其實在臨床中,ECMO應用的時間越長,併發症出現的幾率就越高,危險性也會更高。

  ECMO主要的併發症有出血、血栓、感染、神經系統、肝腎功能損害等。為了防止血液在體外循環的管路中凝結,需要應用肝素抗凝。如果只是心臟手術中幾個小時的應用,風險還比較容易控制,然而如果像ECMO這樣長時間使用,患者發生出血的風險就會增加,嚴重時可能會出現顱內出血而致命。而在應用肝素的同時,由於凝血功能發生了各種變化,有時血液可能也會出現高凝狀態,從而出現血栓。如果血栓在重要臟器的血管中發生堵塞,就會導致器官壞死,嚴重的時候也可導致死亡。

  此外,由於ECMO裝置直接與血液系統相連,即使再完善的殺菌消毒措施,也存在細菌通過管路進入血液引發感染的可能。而由於ECMO本身的工作機制,多數時候血液是平穩地,而不是像心臟泵血一樣有搏動性地迴流到體內,這種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可能會導致肝、腎、腦等重要器官的損害。另外,由於ECMO機器本身的技術限制,在罕見情況下可能出現機器故障、管道破裂等情況。

  雖然理論上ECMO可以無限制地使用下去,但考慮到以上種種併發症的風險,它依然只能作為一種短期的搶救措施。

  柯文哲先生的競選讓公眾對ECMO產生了興趣,但道聽途說的新聞也可能讓大家對這項技術產生誤解。ECMO對挽救危重患者功不可沒,但它並非萬能,並且也需要謹慎地評估和使用。相信有一天,醫生和醫療技術人員可以想辦法發展出更完善的技術,讓ECMO可以持續更長的時間,給更多的患者生的希望。(編輯:窗敲雨)

  題圖來自:shannoni.com參考資料:http://beyondnewsnet.com/20141203-ted-speech-by-wen-je-ko/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9: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