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是否也有「相親會」?

[複製鏈接]

5454

主題

5515

帖子

763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提起古代人的婚嫁,十有八九的人會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殊不知,古代的未婚男女也流行在情人節中尋求姻緣,他們舉行的招親會可不比現代的「非誠勿擾」遜色。

  一、「上巳」「元宵」尋姻緣

  

  現代年輕人熱衷於表達愛和浪漫,發明了各種情人節。你或許想不到,古代也有情人節,未婚男女也可藉此機會大膽親近,互訴情意,追求愛情。

  最傳統的情人節就要數「上巳節」了,也就是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這一天,小夥子和藏在深閨的女子都紛紛外出踏青。女子常在河畔嬉戲、插柳賞花,如杜甫所說「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而男子也分坐河渠兩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以曲水流觴的方式吸引意中人。如果雙方對上眼了則一起漫步灞上,折柳相贈。

  而到至今還流行的元宵節中,古人的活動也是多姿多彩。

  元宵節晚上,青年單身男女走上街頭,借賞燈、逛花市的名義,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男女彼此也心照不宣,會用眼角餘光偷看異性,心裡七上八下,但又憧憬著那份「燈下邂逅」的心動緣分,自有一番「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

  單身男女一旦看上心儀的人,便會請朋友上前自報家門,如對方也有「眼緣」,那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然後彼此留下姓名、地址———儘管當時沒有手機。

  雙方回家后各自稟告自己的父母,於是父母大人便可按照「明媒正娶」的程序,「熱熱鬧鬧」而且「嚴肅認真」地走一下過場,直到把這個「燈下緣分」送到婚姻洞房。

  二、「同年大會」搶女婿

  

  除了情人節,古代人還舉辦相親節。「同年大會」即「新科狀元」相親節,是專門為權貴們挑選女婿而設立的。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節日,竟充滿了暴力色彩。

  唐朝時,每逢朝廷舉辦科舉考試,全國秀才奔赴長安。發榜那天,參加應試的秀才都擠著去看榜,凡中了進士的,便湊錢一起到當時長安城景緻最好的曲江池畔,舉行「同年大會」。

  唐代進士非常難考,報名應試數十萬人,最後錄取的進士卻不過幾百人,考上的就顯得特別可貴。

  古時「金榜題名」和「洞房花燭」總是有著密切的聯繫。就在新科進士舉行「同年大會」這天,城裡權貴家的待嫁美女便傾城出動,擁向曲江尋找意中人。如果相中了,就告訴有權有錢的父母安排去提親,而且大多是當即舉行婚禮。

  不僅王公勛貴這樣,甚至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也加入其中,當然皇帝手裡有特權,可以在借「賜宴新科進士」之機,為自己的女兒挑選駙馬。不過,公主挑選的一般都是狀元郎。

  但是,每年新科「進士」少,而皇帝、王公貴族以及富豪家裡未嫁的女兒特別多,真可謂是「僧多粥少」。面對這樣的情況,京城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在皇帝挑選完后,乾脆直接命令家丁們去搶女婿,有的甚至由此還引發群體性鬥毆。

  搶女婿也鬧出了不少笑話,不妨來看看曾發生在北宋首都開封的這起「搶錯」的故事。進士發榜那天,一個叫曾文斌(新科進士)的小夥子正在看榜,突然被十多名壯漢架起來,並簇擁至兵部尚書之家。

  被架起來的曾文斌既不拒絕,也不喊叫,而是一臉從容。到了部長家,曾文斌被放了下來,此時一位著高官袍服的人來到青年面前,問道:「我只有一個女兒,長得並不醜陋,願意嫁與公子為妻,不知可否?」

  曾文斌聽完后,不急不忙地深深鞠了一躬,說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說,怎麼樣?」圍觀眾人見狀哄堂大笑,隨即散去。

  三、「追求美女」高手多招式

  

  古代男子為求得窈窕淑女,使出了各種「追求美女」手段,下面來見識一下古時的兩位高手吧!

  翻牆約會的元稹。唐貞元中年,窮書生元稹到普救寺遊玩,碰上當地兵禍,賊兵想劫掠寄居寺中的崔氏一家。崔父曾是宰相,去世不久,崔母帶子女回鄉路過此地。恰巧元稹和亂軍之將有交情,便替崔家解了圍。崔母宴謝元稹,讓兒子女兒謝恩。

  元稹對崔家女兒鶯鶯頓生愛慕之心。鶯鶯對他也有意思,給他送上了一枚帶有詩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的花簽。那夜,元稹翻牆前去約會,卻被端服肅面的鶯鶯斥責一通。元稹失魂落魄,絕望地又翻牆而去。不過故事的最後,元稹還是抱得美人歸。(張生即元稹的論斷,前人多有考據)

  賣身為奴的唐伯虎。歷史上的唐伯虎某一天在河邊作畫,漸入佳境,此時有一個人闖進了他的視線。這位名叫秋香的姑娘站在河中的一條船上從這兒經過,看到唐伯虎時嫣然一笑。

  這一笑,一下就把唐伯虎從藝術痴狂里拽了出來。他扔了畫筆,目不轉睛地看著那隻載著青衫美人漸漸遠去的小船,突然拋下一切,租了條船追了上去。

  後來,為了秋香,他賣身為奴,深入華府,最終成為華府總管,在華老爺與夫人的准許下,他在華家所有的丫環里挑老婆,在百花叢中「點」中了秋香,然後兩人不取一分財物,悄然離去。(「唐伯虎點秋香」一事僅是民間傳說)

  四、拋繡球招親顯浪漫

  

  在古代電視劇中,相信大家對拋繡球招親的場景並不陌生。

  關於拋繡球,還有個浪漫的傳說:在八百多年前廣西靖西的一個小村莊里,貧窮的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美麗善良的阿秀,也深深地愛著誠實、勤勞、勇敢的阿弟。

  有一年春天,阿秀在趕圩時,被鎮上一個有錢有勢的惡少看上了。惡少要娶阿秀為妻,阿秀寧死不從。惡少知道阿秀愛著阿弟,於是不擇手段陷害阿弟。他賄賂官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阿弟關進地牢,並使其被判死刑。

  阿秀得知這個消息后,傷心欲絕,哭瞎了雙眼。瞎了眼的阿秀為秋後就要被問斬的阿弟縫製繡球,不知多少次,針扎在了她的手指上,流下一滴滴鮮血,可繡球上的圖案色彩也因此變得更加鮮艷。經過九九八十一天,這個濃縮了愛的繡球才完工。

  阿秀變賣自己的首飾,買通獄卒,來到阿弟的身邊。摸著瘦骨嶙峋的阿弟,阿秀悲痛極了,摸索著取出繡球戴在阿弟的脖子上。這時,突然靈光一閃,阿秀、阿弟遠離監獄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山腳下。後來,他們結婚了,並生下一兒一女,靠著自己的勤勞,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從此,繡球成了壯鄉人民的吉祥物,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後來就有了拋繡球的活動。

  當姑娘到了婚嫁的年齡,在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這一天,求婚者集中在綉樓之下,姑娘拋出一個繡球,誰得到這個繡球,便可成為這個姑娘的丈夫。

  拋繡球招親活動,其實就是海選夫婿。

沙發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4-12-3 09:49 | 只看該作者
還有一個比武招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0: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