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徐立凡:中美「剁手節」有何異同?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2-1 09: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外參

  中國有「雙十一」,美國有「黑色星期五」。感恩節后第一天的「黑色星期五」作為聖誕節囤貨行動的開始,也意味著全年最大購物狂歡季的到來。今年感恩節是11月28日,「黑五」是29日。許多線上、線下商家在「黑五」加大打折力度,吸引大批「剁手黨」掏腰包,因此「黑五」堪稱美國的「剁手節」。

  我不是「剁手黨」,但今年體驗了一下美國的「剁手節」,從中感受到了中美「剁手節」的相似和不同。

  價格是購物的最大驅動力,哪便宜哪人氣旺,這一點都一樣。早在感恩節前,電視上已有不少商家「黑五」打折的廣告滾動播放。我在「黑五」白天去了一些商場,高端一些的商場儘管人氣不低,但是逛得多買得少。而在相對平民的商場,人頭攢動,拎著大包小包從門店出來的顧客絡繹不絕。

  網上購物逐漸代替實體店購物,這一點也一樣。美國兩大電子商務企業EBay和亞馬遜的「黑五」銷售業績分別相比去年增長27%和24%。購物季也是網上詐騙高峰,這一點一樣。「黑五」前,聯邦調查局、聯邦商業委員會、「網路哨兵」以及VISA等網站,就先後推出了一系列警示和建議,不斷地提醒 「剁手黨們」。

  不過,同樣是購物季,中美商家也有一些差異。

  最明顯的是打折力度不同。相較於中國「雙十一」的打折力度,美國「黑五」要遜色得多。20%是常見的折扣,打折力度大的,要麼是低端品牌,要麼是指定商品。就此來看,與中國商家通常季節的讓利幅度相當。這大概出自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美國商品的日常價格,泡沫就較少,打折空間有限。其二,對於大品牌商品來說,打折過大反而有損於其品牌形象的維護。

  不僅如此,一些商家乾脆通過「黑五」關門,以顯示其重視假日家人團聚的企業理念。關門歇業的背後,還發出了這樣的信息:我們日常的商品價格,已足夠公道。

  最後要說的是,我在「黑五」前後觀察了一番之後,還是當了一回「剁手黨」,決定通過美國商家官網買個手機。跟蹤信息的結果告訴我:所購物品已從 「ZHENGZHOU」發貨。斷電片刻才反應過來,我在美國要買的手機,由中國鄭州生產。「剁手節」中的商品鏈條,確實體現了環球同此涼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