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當年如何屏蔽南京大屠殺信息?(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1-30 08: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歷史上,中國都處於守勢,從未入侵、佔領任何一個國家,反而是在近代以來,一直在收縮,一直在遭受侵略和殺戮,其中尤以惡鄰日本為之最。

  今天,回顧歷史,未必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警醒。

  日寇侵華,幾乎與當年八旗清滿相似:先佔領東北,經略東北后,再來撕開山海關挺進中原,「謀略」發揮作用后,由漢奸引路,以漢制漢(清有吳三桂,日有汪精衛),在征服過程中,大規模屠城。

  南京大屠殺,就是明末「揚州十日」的現代版本。不幸中的一幸是,熱兵器時代,婦女兒童都可扛槍上陣,事實上,全民族抗戰時,中國軍隊即為正規軍,也大都是娃娃兵,使日寇真正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不能自拔;同時,當時兩個「抗戰中心」都在西部戰略大後方,始終未垮掉,否則,一旦退入南方,無論是廣東還是浙江,後果難料(蔣介石原配毛福梅,就是在蔣老家奉化縣被日軍飛機炸死)。

  不難看出,當年日寇侵華野心之所在,即吞華、並華,據為己有,因此,當時日寇軍隊在中國的暴行,在其國內,一律被屏蔽,對其國民所播放的紀錄片如入城儀式中,無不是中國民眾「夾道歡迎」;所拍相片,無不是日軍拿著水果糖與中國兒童「日華親善」;只有極少數報道涉及殺人圖片,如「百人斬」,不過,自然不會提及日軍是在殺害手無寸鐵的百姓,而是表明日軍作戰「神勇」。

  因此,當時,每當日寇侵佔中國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消息傳回其國內,日本普通民眾自然是「歡欣鼓舞」而徹夜遊行,慶祝其「天皇的領土」又擴大了。

  2

  自日本戰國時期的1578年,由豐臣秀吉制定滅亡中國的大陸政策后,日本統治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征服中國,取代中國」;其後的江戶時期(1603年到1867年),日本武士道代表人物山鹿,更是將日本稱為「中朝」、「中華」,萬事未備,已先把中國的名字要了去,野心大如天;1868年,日本正式統一后(幕府「奉還大政」),歷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天皇」,開始進入擴張態勢。

  本明治維新后對外擴張表(按時間排列)

  佔領年代

  歷史事件

  日本本土

  台灣、琉球

  1895

  中日馬關條約

  遼東半島

  1905

  同上

  東三省

  1931

  「九一八事變」

  熱河地區

  1933

  同上

  為侵略中國,一直以來,日本對中國研究之深、之透,決非中國人所能想像,中國作為日本文化上的母國,日本對中國的研究,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文字上,沒有絲毫阻礙。這從1905年日本宮內省關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7期畢業生」賞賜品的批複樣式中,就可見一斑。如果沒有標註,根本看不出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寫的。

 
 

 
   而當時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又是哪些「人」呢?

 
 
  
   只要對日寇侵華史,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以上這些「人」的名字,意味著什麼。因此,日寇侵華過程中,這些對中國歷史、中國人心理非常了解的侵略者,就是想通過類似「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那樣的「屠城」,使中國人屈服。

  實際上,一直以來,日本在其國內教科書中,都設有古典這一教學內容,也即為「漢文」,即由我國傳到日本的古漢語作品,如《論語》、《孟子》、《史記》的篇章都是其教材中的內容。因此,就不難理解,當年為什麼梁啟超去了日本后,和日本人言語不通卻可以自由筆談?這個奧秘就在於日本的漢文訓讀。即便是現在,通過大學畢業的日本人,來到中國,不一定會說漢語,但閱讀中國的報紙、瀏覽網頁,理解大意,基本上沒有阻礙。

  3

  當時日本軍國主義為了在其國內宣傳侵華戰爭為「聖戰」、「佔領區是一片和平景象」,在進行全面侵華戰爭之初,就對日本新聞媒體報道作了種種十分嚴厲而又具體的規定。

  1937 年7月13日,日內務省警察保安局發出《處理有關時局報告的文件》,規定在宣傳報道中,對「反戰反軍的演說」、「離間軍民」的報道以及「有將日本對外政策喻為侵略主義之虞的內容」,要注意並加以取締;所有有關在華日軍的紀事、照片,除陸軍省外,一概不許發表;7月31日,「陸軍省令第24號」要求日本媒體禁止刊登「逮捕中國兵或中國人的問訊記錄照片中讓人感到恐懼」的「殘虐照片」;9月9日,日陸軍省發布《報紙可否登載事項審訂綱要》,「凡對我軍不利的通訊、照片」、「對逮捕、審訊中國兵和中國人的通訊,可能給人以虐待感的照片」等,全都「不許可」刊登。9月25日,日將主管全國新聞傳媒的最高機構「陸軍情報委員會」升級為「內閣情報部」,進一步對新聞報道加強控制。

  當時,日各新聞單位派到中國的隨軍記者拍攝的照片,日當局規定,各新聞單位必須將每張照片加洗4張,送陸、海軍省、外務省審批,3張由上述三個單位留底保存外,1張退還各新聞單位,若退還照片蓋有「檢閱濟」印記則可發表,若蓋上「不許可」印記,則嚴禁發表,甚至嚴禁泄露。

  1937年12月,日寇對南京實施大屠殺后,日當局除此之外,對西方、中國記者寫的有關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報道通訊等,更是嚴禁日本各新聞傳媒刊登片言隻字。

  4

  據日內務省警保局在戰時主辦的《出版警察報》第111、112號記載,僅在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這3個月內,日方當局就查禁了大量海外報紙雜誌(中、英文),不得進口,這些報紙均刊登了當時有關日寇在南京實施大屠殺暴行的報道或文章。

  其中12月份在上海報道的有,「The 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大美晚報》)23日刊登《南京城的暴虐、令司令部驚訝,軍隊失控》、The 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大美晚報》)24日登《時報的揭露》、The 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大美晚報》)25日刊登《目擊者述說在南京日本軍的暴行》、The  North  China  Daily  News(《字林西報》)25日刊登《日軍在華、在南京已失去了極大的聲譽:攻佔首都后立即強姦、掠奪》、The China Press(《中國報刊》)25日刊登《日本軍野蠻行為的確證》、The North China Herald(《北華捷報》)29日刊登《佔領首都時的強姦掠奪》、The  China Critic(《中國評論》)30日刊登《南京的強姦》。」

  12 月份在香港的有,「《南華早報》25日刊登《南京陷落的恐怖活動》、《天光報》26日刊登《國人如何清算次血染之賬簿,敵人在首都進行大屠殺》、《工商晚報》25日刊登《敵攻陷南京后恣意屠殺,壯丁五萬人慘遭殺害》、《工商日報》25、26日分別刊登《敵軍在南京恣意大慘殺》、《循環日報》27日刊登《南京來港的西洋人,憤慨述說日軍蹂躪南京之情況》。」

  其他的還有,新加波《星洲日報期刊》26日刊登《日軍獸性發作,在南京屠城》、美國《紐約時報》18日刊登《俘虜全遭殺害》、《紐約先驅論壇報》25日刊登《南京淪陷后恐怖狀況之報告書》、英國《泰晤士報》18日刊登《南京的恐怖:劫掠、屠殺—佔領者殘暴的行徑》。」

  1938年1月份進行報道的還有,英國《泰晤士報周末版》23日刊登《南京的恐怖》、美國《生活》畫報10日刊登《關於攻掠南京的紀事和照片》,英國《曼徹斯特衛報周刊》)2月11日刊登《關於日軍的掠奪與暴行》,等等。

  5

  直到1946年,盟軍在東京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時,通過人證、物證(日寇來不及銷毀的相片、國際友人偷偷拍攝下的圖片和影像等),日寇當年在南京實施大屠殺的真相,才為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所知。

  然而,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開始對歷史教科書進行修改,否定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與加害,自此,即便是學術討論,如果論文中出現「侵略與加害」,則受到負面評價。可想而知,現在日本普通民眾對當年侵略史,會有怎樣的認知。

  因此,不難想像,安倍執政后所進行的「秘密保護法」、「承認集體自衛權」等能夠順利出台,一份有著700多萬發行量、居世界第2位的《朝日新聞》報紙,會受到包括安倍在內的日本右翼勢力一再地打壓、打擊而欲除之後快。

  而當看到日本前首相菅直人26日冒著雨,在街頭上進行演講,罵現任首相安倍好戰卻空無一人聽時,只要對日本歷史和現狀有所了解的中國人,無不後背發麻。日本現在右傾到何種地步,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當自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 21: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