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狗血綜藝碎三觀:滿屏皆是不倫之戀婆媳大戰(組圖)

[複製鏈接]

5203

主題

5258

帖子

749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堅果兒 發表於 2014-11-28 0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狗血綜藝」主題聳動、故事曲折,不倫之戀、母子反目是它們最愛的題材,慣以專家調解之名販賣獵奇故事。這類節目填補了日間綜藝空白檔,堪稱繼爛片、雷劇、神曲之後,中國娛樂界第四朵奇葩。

  

  
《新老娘舅》在上海很受歡迎


  「少女20元出賣初夜」 、「六旬老人遭遇桃花劫」、「開棺驗屍背後的謊言與真相」、「雙面丈夫的十三年婚姻劫」……你以為這些是什麼?是傳說中的《知音》?還是新推出的電視劇八點檔?都不對,其實這只是當下佔據了半壁電視江山,卻又在主流視線之外的各類情感訪談、家庭調解類節目。

  這類節目大多主題聳動、故事曲折,不倫之戀、母子反目是它們最愛的題材,慣以專家調解之名販賣獵奇故事,我們將其稱之為「狗血綜藝」。這類節目填補了日間綜藝空白檔,不少二線衛視都依賴它賣廣告,堪稱繼「爛片」、「雷劇」、「神曲」之後,中國娛樂界第四朵奇葩。是什麼造就了這一綜藝景觀?本期瘋狂綜藝就為你揭秘「狗血綜藝」的台前幕後。

  什麼算狗血? 不是所有的奇葩都能叫「狗血綜藝」

  曾有這樣一個笑談,有個老外在看了中國的電視節目后絕望的感嘆「我想我一輩子都搞不懂你們中國人的關係了,什麼叫做『弟媳與弟弟復婚,小姑子不滿公公太寵兒媳與丈母娘大打出手』,什麼又叫『連襟互掐,小舅子無動於衷急壞高齡老丈人』你們中國人的關係實在太複雜了」。

  這段笑談跟今天要說的「狗血綜藝」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為一般來說,「狗血綜藝」主要來自以下兩大類節目:情感談話類和家庭調解類。據不完全統計,這兩類節目在各地方頻道和上星衛視中,目前仍在播出的就有近百個。而有3年以上播出歷史的,也不在少數。這些節目看似是在家長里短調解各種情感糾紛,但常常因其奇葩的劇情讓觀眾們看得熱血沸騰,直呼「這比電視劇精彩多了」。

  情感糾紛類:撒狗血愛情多奇葩 大團圓結局很美好

  首先是情感談話類節目,如天津衛視《愛情保衛戰》、湖北衛視的《大王小王》、遼寧衛視的《完美告白》等。這類節目的撒狗血方式,主要以各種奇葩的愛情故事為主。比如前段時間一期「太摳門!女生愛吃冰糖葫蘆男生送山楂」的節目,就晃瞎了各位女觀眾的眼。女友要爬長城,男生嫌票貴只買一張讓姑娘去爬,自己在長城根兒等著;女友愛吃冰糖葫蘆,男生5.20表白日買一袋山楂,聲稱「沾了糖不就是糖葫蘆了嗎」,一期節目看下來,狗血到媳婦兒能忍,丈母娘都不能忍!但更狗血的是,最後小兩口還是你儂我儂的真心告白,甜蜜擁抱牽手下台,劇情反轉之快,連韓劇都自嘆不如。

  家庭調解類:婆媳父子翁婿皆有料 上躥下跳都是一號

  第二類如北京衛視的《第三調解室》、江西衛視的《金牌調解》、上海新娛樂的《新老娘舅》等,都屬於家庭調解類。與前一類節目不同的是,此類節目往往標榜自己節目的調解具有法律效力。但對觀眾來說,則是此類「狗血」程度更重。比如《新老娘舅》的一期「乖張兒為心愛女孩打父母」,兒子一臉忠厚老實的模樣,卻在現場大罵自己爸爸「腦子有病」直爆粗口,逼得導播不得不消音。而當男孩媽媽說道,男孩曾為女孩扇自己四個耳光,因而造成腦梗,則直接將「劇情」推至最高潮,兒子當場翻臉不承認,叫囂「有種你就去警察那告我」,讓一干工作人員都看不下去出聲制止。

  狗血怎麼造?節目故事靠《知音》真真假假分不清

  「狗血綜藝」的故事都從哪兒來?嘉賓都是當事人嗎?節目組哪裡挖來這麼多猛料?對於「狗血綜藝」,觀眾們的疑問還是很多的,尤其是某些節目被曝光弄虛作假后,這樣的問題更是喧囂塵上。通過採訪,記者發現,「狗血綜藝」的世界很複雜,有真實也有演繹,節目組都是很任性的!

  弄虛作假型:劇本是大學生寫的 演員是120元請的

  還記得鳳姐是怎麼紅起來的嗎?沒錯,她正是出自一檔已經停播的節目——江蘇衛視的《人間》。鳳姐成名后,曾經非常坦率地爆料稱,《人間》中出現的兩位男友都是節目組「聘請的群眾演員」,「聘請的時間為一個星期」。而節目中,鳳姐有一幕被砸雞蛋的場面,她也「懷疑是編導策劃的」。

  在「狗血綜藝」界,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一般弄虛作假的節目,往往會有一名編劇,負責將各大「知音」類雜誌和情感論壇的熱門文章拼拼湊湊成劇本,其狗血程度可想而知。

  這些編劇的出處基本有兩種:一種是在校大學生,他們一般由學長或者老師引薦,寫一個故事幾千塊,一般不超過1萬,學長和老師還會抽成;另一種是二三流文化公司或者工作室提供「專業」編劇,一般是根據節目組的需求量有一個打包價。

  既然故事是假的,那麼演員怎麼可能是真的呢?石家莊電視台做過一期情感節目,叫做《我給兒子當孫子》。節目中身為大學畢業生的兒子兒媳終日無所事事,在家啃老,連買襪子的錢都要向父親要。父親不僅要洗衣做飯,還要給兒子和兒媳洗內褲。為了湊出生孫子的錢,兒子甚至要求父親去賣腎。節目播出后,「兒子」受到各方爭議壓力過大,主動找到媒體爆料,原來他本是石家莊某物業公司的姓蘇的保安,和同事老李扮演了節目中的「兒子」和「父親」,而節目中的「兒媳」實際是老李的親閨女,都是某公司花了150元雇來的臨時演員。老李還爆料「錄節目時,編導不斷要求我再可憐點,要求他(小蘇)再狠點。」據悉,這些群眾演員其實也有明碼標價,一般是80-120元不等,現在有些已經漲價到了200元一次。​

  不過,業內人士沈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這樣的「故事」已經不太多了,如果真是演繹的,如今的節目組一般都會誠實地告知觀眾。而且,「現在的觀眾也精明了,光憑經驗就能知道真假。」沈女士如是說。

  如今,許多的節目組對於當事人的身份審核也嚴格了起來,某節目的主編描述節目組如何歸檔當事人資料時這樣說道:「他的身份,他的戶口,他的身份證這是肯定要印的,這是肯定要存檔,然後包括他的工作單位,我們也會去查。還有兩個人背對背單獨的拷問會有什麼漏洞,我們能做的都會做。」

  完全真實型:熱線每天響不停 調解協議有效力

  有全套都來虛的,也有全套都是真的。曾經在《新老娘舅》工作過的小P回憶道:「節目組有自己的熱線電話,我在職的那段時間,這個電話幾乎是不停的。」在一大波電話請求中,有一些來電者是希望私下調解的,那麼,編導會尊重當事人的意見,這一部分觀眾要遠遠多於電視上所見的。也有一部分在徵詢意見后,願意上電視節目進行調節,於是,便有了觀眾看到的那一部分。

  與《新老娘舅》類似的調解類節目,還有江西衛視的《金牌調解》,兩個節目的相同之處,都在於標榜真實,也都會在節目最後出具一份調解書。《金牌調解》欄目總製片人徐一靂曾說:「看我們節目的觀眾也會注意到,我們在節目最後宣讀的那份調解書上,會蓋上『江西電視台衛星頻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章子,蓋上了這個章,就說明這份調解協議書是有效的!」

  這樣以「真實」為訴求的節目,幾乎都沒有編劇,不會像寫電視劇那樣做劇本,但某業內人士也承認,為了更突出當事人的性格、更集中展現矛盾,編導還是會適當地整合故事。不過這些都是基於全面的前期工作,「需要他(編導)到矛盾衝突雙方的都去採訪,還要有足夠的調查」,這樣才能還原案例最真實的面貌。

  半真半假型:故事和人物 總有一個要「操作」

  除了以上提到的兩種類型,還有部分節目採用了「偽紀實」的手法:故事取材於真實新聞事件,但事件的現場還原全靠劇本和演員,既沒有當事人的採訪,也沒有真實素材的重現。

  曾在一檔情感談話類節目中做過編導的小S告訴記者,有時候,「作假」是無可奈何。小S參與的節目,同樣需要尋找案例,但因為人手不夠,往往只有 1、2周的時間,有的當事人又不願上節目,他們不得不妥協,「故事都是真的,但上電視的可能不是當事人,而是群眾演員。」

  衛視愛狗血?一檔節目幾千塊 20%收視輕鬆來

  「狗血綜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井噴的?據業內人士沈女士告訴記者,在2011年前後,關注家長里短的「狗血綜藝」開始瘋狂生長。它們似乎一夜間成了地方頻道和二三線衛視的王牌節目。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一線衛視有錢又任性,有大把資金製作明星薈萃的季播節目。但是,這種高投資高回報的短線交易不適合缺糧的二三線衛視,因此他們便通過「狗血綜藝」來長線作戰。

  一期節目每天300個熱線 婦聯居委會是「選題外援團」

  時下流行的真人秀節目,受眾大都以年輕人為主。明星被整,觀眾愛看,明星被整得越慘,觀眾看得越樂呵。但所謂的「狗血綜藝」,卻完全是走另一個套路。在阿姨們的眼裡,它可不是秀,而是嚴肅的生活指導,裡面的故事,與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常常在電視上亮相的調解人,也是她們的偶像。比如《新老娘舅》,它的常駐嘉賓柏萬青在上海家喻戶曉,它的衍生產品《新老娘舅柏萬青和諧熱線》的收視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由於柏萬青阿姨知名度日漸提高,且在觀眾中有很高的威信力,江西衛視《金牌調解》甚至主動邀請阿姨去擔任調解員,可見其影響力非同一般。

  此外,「狗血綜藝」的收視率也不容小覷。以江西衛視兩檔典型節目《金牌調解》和《傳奇故事》為例,《金牌調解》近期的CSM50城收視率穩定在0.7到 0.8左右,穩居同時段收視冠軍寶座;《傳奇故事》的收視率在0.5左右,同樣躋身同時段排名前10。更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不僅阿姨關注,越來越多的男性觀眾也加入到狗血大軍里來了。在2011年至2013年,不斷有由觀眾構成的情感調解類節目的數據報告出爐。其中不難發現,45-54歲的中年女性不出意外的,是「狗血綜藝」的主要收視群體。55-64歲的年齡段的受眾群也毫不遜色,掌握遙控器的果然還是奶奶媽媽們。有趣的是,從去年開始,收看這類「狗血綜藝」的男女觀眾比例就相當接近,到今年為止,包括《傳奇故事》、《新老娘舅》、《金牌調解》等在內的一些節目,其百度指數顯示30-39歲的男性,竟然成觀看這類節目的主力軍。由此可見,「狗血綜藝」大有一統江湖之勢。

  

  在受眾群維持穩定的情況下,觀眾對節目從喜歡到信任,逐漸轉變到熱衷於參與其中。只要生活在繼續,就免不了爭吵彆扭,只要阿姨們還在乎家長里短,就永遠有故事,而且阿姨們剛剛退休,正是發揮餘熱的時候,此刻,他們成了節目的「選題外援團」。作為上海本地節目的佼佼者,《新老娘舅》的熱線電話每天能響 300 次。小S透露,他工作的節目,就常常求助於婦聯和居委會,若問當地的家長里短誰最清楚,非居委會主任莫屬。只要勤快一些,絕不會 「開天窗」。甚至出現故事太多,節目周播變日播的現象。

  千元投入萬元產出 20%收視份額輕鬆到手

  一集情感調解類節目的製作費有多少?小P透露說:「一般就是幾千塊錢,最多也就幾萬了。」比起動輒就要出國、沒事就開個天價出場費的明星真人秀,「狗血綜藝」真是精打細算了。它們的錄製大多都在室內,最花錢的就是租攝影棚和請嘉賓,而這種節目往往是錄播,一天可以錄上好幾期,無論是租棚還是請人,價錢都能打包。

  這麼低的投入,效果卻是棒棒的。江西衛視的兩檔節目《傳奇故事》和《金牌調解》、湖北衛視的《調解面對面》,在周五的黃金時段,也常常能排進衛視節目的前十。而立足於上海本地的《新老娘舅》,竟一直穩穩地佔據著20%的收視份額。在主流真人秀節目砸錢拼明星陣容、絞盡腦汁想創意、上山下鄉比慘烈的時候,「狗血綜藝」卻輕輕鬆鬆穩坐釣魚台,當真是「站著就把錢掙了。」

  結語:

  以婆媽為主要市場也罷,低成本也罷,狗血綜藝究其原因,還是暗合了當代中國老百姓的樸素價值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孝子必然受到譴責,婚外情一定悲劇收場。如爛片雷劇改編得再不合理無邏輯,依然受捧者眾,都是同一道理。於是,熱鬧是《好聲音》(在線觀看)《跑男》他們的,撐起綜藝主流熒幕的依然還是 「狗血綜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9: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