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防長辭職 中國應該高興還是擔憂?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25 10: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奧巴馬內閣唯一一名共和黨閣僚、位高權重的哈格爾據稱在「壓力下」辭職。奧巴馬在演講中稱,尊重他的選擇。在堂皇的外交辭令當中能夠看出,私下博弈的精彩。最簡單的邏輯是,民主黨人需要為中期選舉的失敗找個發泄口;最複雜的邏輯或許是奧巴馬需要在2016年總統大選到來前為民主黨提前布局。這對中美關係會有什麼影響?

  其實哈格爾辭職早有傳言。美國媒體稱,哈格爾從10月、即中期選舉前就開始跟奧巴馬討論自己的去留。這意味著他的辭職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在11月初,哈格爾本來應該訪問越南和緬甸的行程也被推遲,這更加明白無誤的顯示這位防長的在任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五角大樓當時給出的理由是「日程繁忙」,略顯蒼白。

  筆者簡單觀察了一下美國媒體對此事的反應,哈格爾辭職的基本的原因或許有三,首先是政黨因素。正如此前提到的,他是奧巴馬政府中唯一一名共和黨人。當初奧巴馬提名哈格爾看中的就是可能會用這種「團結政府」的組成來彌合政黨政治的分歧,給自己的內閣加分。然而1年多來的實踐證明,這種做法不僅讓奧巴馬尷尬,也讓哈格爾不舒服。CNN的分析認為,哈格爾始終沒能走進白宮的真正決策圈,民主黨人私下給他築了一道牆。而共和黨人對哈格爾成為奧巴馬的幫手態度更堅決,多次在國會質詢中與民主黨人一樣對其猛烈抨擊。可見在美國政治上玩「團結政府」這一套似乎行不通。

  其次,哈格爾在諸多軍事政策乃至涉外政策上承受壓力。福克斯電視台作為共和黨等保守派的支持者,經常會拿美軍在阿富汗撤離「說事兒」,由此指責奧巴馬政府沒有一整套既能體面撤離阿富汗,又能不影響美國利益的政策。哈格爾上台1年多來,阿富汗問題始終是奧巴馬與其關注的焦點,因而也最敏感。奧巴馬前一個任期撤軍伊拉克,第二個任期撤軍阿富汗,都需要強大民意和軍事戰略的平衡性支撐,在伊拉克出現ISIS坐大,塔利班死灰復燃的背景下,哈格爾的「善後」顯然做的並不夠。

  哈格爾對與美國維持強大盟友關係的以色列的態度似乎「過於大膽」,以色列的遊說集團給他貼上了「最反以的國防部長」標籤。當哈格爾被奧巴馬提名后,當時的以色列議長、如今的以色列總統里夫林曾公開表示:「鑒於他過去的聲明,以及對以色列的立場,我們感到擔憂。」

  兩年來美國和以色列圍繞伊朗核問題的唇槍舌戰始終沒有停歇,兩國關係比此前更不順暢。哈格爾在其中扮演著何種角色耐人尋味。

  第三,哈格爾性格固執、魅力不足。如果說當年奧巴馬選擇哈格爾看重的是這位越南老兵能給自己政府在軍事領域的不足「加分」的話,那麼哈格爾兩年來的表現似乎並沒有為奧巴馬帶來太多想要的內容。相反,哈格爾固執的軍人性格,有時候讓奧巴馬也感到不舒服。

  筆者注意到有美國媒體稱,最近哈格爾在打擊ISIS問題上曾對奧巴馬進行私下指責,這只是兩人關係磕磕絆絆的一個例子而已。對任何「一把手」而言,如果遭到下級的詰問,都不會置之不理,何況是目前被中期選舉共和黨獲勝搞得一團糟的美國總統奧巴馬。

  哈格爾在多個場合的講話與奧巴馬的巧舌如簧也形成鮮明對比。他的口才並不好,軍事經驗才是他的強項,但如今的奧巴馬面臨1年多的「垃圾時間」,他需要儘快為2016年總統大選民主黨的人氣提升做準備,最需要的或許是政府的魅力,而不是展現多大的實力。

  紐約時報的分析認為,前國防部副部長米歇爾·弗盧努瓦可能會接替哈格爾擔任新防長。她是一名有魅力的女性高官,如果獲得提名,不僅可以彌補哈格爾的不足,而且首位女防長的頭銜也有助於為民主黨今後的選舉「造勢」。

  中國關注的或許是哈格爾的辭職會對中國乃至中美關係帶來何種影響。其實本質上講,美國防長的去留基本不會影響中美關係大局,這也與哈格爾的共和黨身份,以及他和奧巴馬團隊的關係有關。

  正如以上分析,奧巴馬的核心圈子成員雖然包括哈格爾,但由於其身份特殊以及諸多表現,1年多來似乎很難真正被奧巴馬周圍的民主黨大佬以及團隊決策層所真心認可。而對華決策的兩個方向——外交和軍事,始終延續的是奧巴馬第一任期的政策,那就是「亞太再平衡」,哈格爾對這一政策的影響力度似乎不大。

  此外,美國的軍事外交政策是有「國安委」來統一協調的。這個委員會成立近70年,已經形成一整套信息採集、分析、歸納,與各部門的協調、交流、合作與制衡的機制。國防部長當然是裡面的成員,但除了防長之外,副總統、國務卿、中央情報局局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總統安全事務顧問等都在裡面有職位,五角大樓的觀點並不能左右所有人的意志,特別是掌握部分軍隊實權的參聯會主席,有時候似乎比穿西裝的國防部長,對軍事政策的影響力更大。

  哈格爾的對華政策其實沒有太大突破。雖然他在各個場合都強調對中國軍事發展的擔憂,並對越南、緬甸等中國鄰居伸出別有意味的橄欖枝,但這對美國對華政策而言,其實並不新鮮。所以他的辭職與否也並不會在中美軍界引起太大的波瀾。

  不過要看到的是,哈格爾對華態度並不屬於絕對的鷹派或鴿派。在哈格爾任內,中美軍事交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無論是同中國戰略對話的進展,還是哈格爾半年前訪華首次參觀中國航母遼寧艦,都為加深兩國兩軍的交往提供了一個「新樣本」。

  哈格爾的去職與奧巴馬政府面臨的大環境有很大關係,這種大環境才是影響中美關係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哈格爾本人或者防長去留這件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下一屆防長任內對華的態度如何,儘管不能完全決定中美關係的走向,但如果鷹派人物出頭,畢竟會給中美溝通帶來更大成本,本質上不利於雙方構建新型軍事關係乃至新型大國關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4: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