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成為世界老二后應吸取日本哪些教訓?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25 1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正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後,中國的增長勢頭不減,與日本的差距迅速拉開,日本再度反超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四月份公布的數據,2013年,美國的GDP為16.8萬億美元,中國的GDP為9.2萬億美元,而日本的GDP為4.9萬億美元,分別列在世界排行榜的一、二、三位。世界第二的桂冠日本保持了將近三十年,當然,這主要是指經濟上而言,由於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它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作用受到戰後國際秩序的限制。

  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吸取日本的經驗教訓非常重要,而且日本曾經擁有的世界第二主要是體現在經濟上,它的經驗教訓對仍把經濟發展做為自己的主要目標的中國尤其重要。那麼,中國要吸取日本的哪些教訓呢?

  一、內需不振是日本病的重要成因

  日本在成為世界第二的最初時間裡非常風光,其發展勢頭曾引起舉世驚訝。有人甚至在預測再過多長時間就能超過美國。但是好景不長,日本隨後陷入衰退和停滯的泥潭,而且一持續竟然達到二十餘年,一直到今天。日本在成為世界第二的時候,其經濟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二十年的停滯,日本雖然並沒有喪失一流國家的地位,但是,日本的特殊現象在發達國家中也比較明顯。其它發達國家,雖然由於經濟發展的成熟,其增長率都不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之上,但是仍然有明顯的增長。日本卻不是這樣,這被全世界稱為日本病,此病是它在成為世界第二之後出現的。關於日本病的成因,經濟學家們眾說紛紜,但是內需不振顯然是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的經濟成長與日本極為相似,兩國都依靠大比例對外貿易的外部需求,兩國的儲蓄率高企,兩國都是靠擴大投資實現經濟的高速成長,兩國的外匯儲備都非常充沛,兩國都擁有雄厚的資金。目前,中國經濟並沒有患有日本病的可能,但是這二年的經濟減速已經出現了日本病的一些表象。我們當然不必過於擔憂,因為出現相似癥狀的時候,兩國處在完成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中國仍然是發展中的國家,或者說是遞補發達國家,而日本出現日本病時已經是發達國家。儘管如此,中國也不能掉以輕心,對日本病的成因應該作深入的研究,中國必須避免使自己陷入日本病的任何可能。如果內需不振確是日本病的主要成因,那麼擴大內需將是中國的當務之急。中國應該努力探索不斷擴大內需的途徑和方法,這不僅是提高國民生活水準的方法,也是我們保持可持續發展,避免中斷髮展的方法。

  二、日元幣值高企的經濟傷害

  隨著日本經濟的不斷崛起,日元也成為國際主要貨幣的一員。但是,日元的崛起與美元的地位構成了嚴重的衝突。在美國的強大壓力和誘惑下,日元開始了升值之途,曾由最低時二百餘美元兌換一美元,升到了八十日元兌換一美元。日元的升值導致以美元計價的日本經濟總量高企,但是嚴重影響了日本的外部需求,使內需本來就不是很旺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

  對日元的遭遇及其與美元的關係,我覺得中國應該做專門的認真研究,因為這將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問題提供最佳的借鑒。可以想見,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人民幣與世界其它主要貨幣特別美元的衝突必將加大。美元在世界金融中的地位是美國國家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外匯儲備的國家,因為美元具有全世界通行和認可的支付能力。應該說,美元的方向就是人民幣的方向。顯然,根據日本的教訓,穩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非常重要,既不能不顧各方利益強推,也不能因循守舊,久拖不前,重要的是,要保持幣值的基本穩定,不發生日元似的大幅升值。

  三、日本的老齡化是中國的前車之鑒

  日本內需不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所謂人口的老齡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偏大。老齡化造成領退休金的人增多,進行生產的人變少,年輕人負擔沉重。老年人的消費水平比不上年輕人,所以老齡化的社會消費動力不足,內需不暢。再有就是老年人的思維保守,創新動力不足。總之,人口的老齡化將給社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問題。日本人口的老齡化有著非常複雜的成因,生育率下降和壽命延長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與日本相比,中國的老齡化趨勢也越來越嚴重,這與中國執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有關。中國的這一政策已經執行三十餘年了,這一政策極其成功地降低了中國的人口增長。但是,人口問題牽涉到非常複雜的歷史經緯。這一點,許多中國人大概沒有意識到。三十餘年來,在人口問題上,中國人達成了最高的共識。也許,在以後,這種共識將逐漸消失。嚴格計劃生育的負面效應將逐漸顯現出來。我這樣說,並不是說我反對計劃生育的政策,這是要預先聲明的一點。但是,筆者要說,這一政策過於固化,三十餘年的時間沒有變動,並不符合中國人口問題逐漸積累的現實。人口問題貫穿著久遠的歷史。我們常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文明古國的文化中唯一一個延續到現代的文化。其原因實際上比許多學者分析的要簡單的多,那就是中國很早就擁有了非常龐大的人口,天災與人禍都不能消減這個族群的生存和發展。現在該是檢討和總結過於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的時候了。

  四、日本的對外投資手筆過大

  日本在全面崛起中,有二個因素導致它對外投資過大。一是日元升值,使日本人的錢更值錢,更有財富實力,二是日本內需不暢,國內的投資環境不理想。因此,有一個時期,全世界到處都可以看到日本的資金在運作。當時,甚至有美國人不斷地驚呼,日本要買下整個美國。

  當前,中國也出現了這樣的苗頭,中國的資金之充沛同當年的日本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筆者不是反對大手筆的對外投資,但是越是這樣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就越要注意一點,即投資效率的可行性研究和風險控制。投資是需要利潤的回報的,這是資本的根本特性。

  五、日本政治家不能提供富於遠見的強而有力的領導

  日本的最後一個重要教訓在政治方面。日本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二十餘年。人們沒有看到日本的政治家拿出合理、大膽、全面的解決方案,人們只看到日本的首相在走馬燈一樣的換。頻繁換帥導致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阻止了有遠見的經濟政策在長期內發揮效應。日本政治家不能為國家提供穩定的、富於遠見的、堅強的領導,國民對政治家的信任度降低。這既是日本病的政治後果,也是日本病久延不治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中國的面積是日本的二十六倍,中國的民族複雜性是日本的許多倍,如果中國經濟出現了日本病的情況,那麼中國將比日本更難以應對。為此,中國擁有一個負責任的,強有力的政府是客觀而現實的需要。國民對這一點的高度認同將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極具意義。(阿杕原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4: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