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生益壽在修德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4-11-24 15: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養生必養德。孔子提出「德潤身」、「大德必得其壽」、「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等觀點。老子主張「少私念,去貪心」認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意思是一個在物質上貪心不足的人,必然會想入非非,甚至損人利己,終日神不守舍,這樣心理負擔過重,勢必損害健康。這種把修身養德與養生益壽聯繫在一起,頗富哲理。
  古代的養生學家說:「大德必養其壽」。還說:「德不修則壽易損」。這就進一步強調了養生與養德的必然聯繫。漢代董仲舒提出「養心靠義」,即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使人的心情常保愉悅,心理健康常存。「故仁人之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
  唐代醫聖孫思邈從醫學角度說:「德行不充,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清代養生家石天基認為:「善養生者,當以德性為主,而以調養為佐。」提出了常存正常心、常存歡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悅心,常存安樂心等,作為養德要訣。
  荀子也吿誡「樂意者長壽,憂險者夭折」。都指出一條,就是關注自身的道德修養,是延年益壽的前提。現代養生學家不僅認為好行善事者長壽,而且強調德高望重者多長壽。古代養生學家都十分注重道德修養。無論是醫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潤身」、「仁者壽」;還是道家的「仁者德之光」,都是把修養德行作為養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堅持操守樂施好善的德行,做一個真正的德高望重的人,必然福壽延年。
  修德,業為貴。敬業修德範圍很廣,官有官德、商有商德、醫有醫德、文有文德,各行各業都有職業道德。著名醫學家陳實功在論修德養生時說:「凡鄉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輕侮傲慢之心,切要謙和謹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學問者從師之,驕傲者遜讓之,信和為貴也。」如果一個人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欺老侮幼,以強凌弱,他不僅沒有道德,而且心胸狹窄,於養生保健斷然不利。
  修德,善先行。以善為本,不做壞事惡事。常念慈善,不念邪惡,心地善良,積德行善,自然福壽綿長。元代曾世榮的《修德詩》說得好:「正心德是本,修身善為先。德顯濟世心,跳於方書間。百姓感其恩,忘死救聖賢。施善則神安,神安則壽延,行惡則心恐,心恐則壽短,正心修身論,從此萬古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