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孿生姐妹花憶與毛澤東跳舞 喜歡開玩笑(圖)

[複製鏈接]

3996

主題

4055

帖子

5529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發糕 發表於 2014-11-22 09: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羅棠因、羅棣因,女,1936年10月出生,孿生姐妹,重慶市人。1950年3月同時參軍入伍,同為空政文工團演員。現在的人們是通過《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中的兩個紅軍小戰士和春節聯歡晚會小品《人體複印機》中的「原件奶奶」和「複印奶奶」熟悉她倆的。

  

  筆者曾就中南海舞會一事,採訪過十多位空政文工團的老同志,其中有一對孿生姐妹羅棠因、羅棣因,以及羅棠因的丈夫李躍先、羅棣因的丈夫李光,他們都是中南海舞會的參加者。

  牛暢幽默地說:「她們倆啊,是我們征糧隊征糧時征來的!」一位朝鮮人民軍軍長要認姐妹倆做乾女兒

  《詩經·小雅》中有一篇題為《常棣》的詩,開頭四句是:「常棣之華,鄂不韋華韋華(同音字:偉),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這是一首描寫兄弟和睦相處的詩。常棣是一種植物,又名棠棣。

  1936年10月,羅棠因、羅棣因姐妹倆在重慶出生。父親羅文石於1924年考入巴縣國民師範。羅文石在校學習期間,吳玉章、蕭楚女等先後在巴縣國民師範從事過革命活動。受革命思潮影響,羅文石於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長期從事教學工作。一對孿生女兒出生后,他引經據典,從《常棣》中各取一字,為她倆取名為羅棠因、羅棣因。

  1949年12月30日,重慶解放。因重慶地下黨組織此前幾度遭到敵人破壞,已和黨組織失去聯繫的羅文石,在距離重慶市北邊幾公里的巴縣人和中學任教導主任,13歲的羅棠因、羅棣因則在人和中學讀書。

  此時,一支解放軍征糧隊進駐了人和中學,帶隊的是二野三兵團文工團歌舞隊隊長牛暢。戰爭年代,部隊文工團不僅要宣傳、動員群眾,有時也負責征糧。白天,牛暢把征糧隊分成幾個小組下鄉,空閑時間就在學校里排練節目。羅棠因、羅棣因天天和他們泡在一起。文工團一些北方籍的女同志聽不懂當地話,路不熟,膽子又小,怕被農村的狗咬,問她倆能不能幫助帶路,羅棠因、羅棣因高興地答應下來,一人拎一根打狗棍,領著征糧隊走村串戶,徵集軍糧。

  文工團的同志非常喜愛這對孿生姐妹。有一天,牛暢對她倆說:「你們給我們唱個歌吧。」羅棠因、羅棣因的母親高硯耘是人和中學的音樂教師,教學生唱過很多進步歌曲,如《畢業歌》、《延安頌》等。牛暢叫她倆唱,她倆張嘴就來。牛暢聽后,自言自語地說: 「音還挺准。」接著,又叫她倆跟著學跳舞,她倆學得挺快。

  1950年3月,羅棠因、羅棣因聽說征糧隊要走,鬧著要參軍。羅文石曾經是中共黨員,對解放軍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對牛暢說:「你們要是喜歡我那兩個女娃,就把她們帶走吧。」牛暢回憶起這對孿生姐妹參軍的經過時,幽默地對筆者說:「她們倆啊,是我們征糧隊征糧時征來的!」

  羅棠因、羅棣因本來就長得一模一樣,穿上軍裝以後,兩人站到一塊,更是叫人分不清誰是大羅,誰是小羅了。

  後來,三兵團文工團併入了西南軍區歌舞團。牛暢、羅棠因、羅棣因,以及後來歌劇《江姐》的編劇閻肅、《江姐》三位作曲家之一的金砂,當時都在西南軍區歌舞團。1955年5月,西南軍區撤銷,歌舞團則由團長牛暢帶隊,從重慶來到北京,併入了空政文工團。閻肅在重慶就和羅棠因、羅棣因在一個團,照理說相處時間不短,可是有時候閻肅也會把她倆搞錯。在此後的中南海舞會上,許多中央領導都認識了這對孿生姐妹,但經常分不清誰是姐,誰是妹。康克清有時見到她倆,先要細細打量一番,然後才笑眯眯地用手指著,猜謎語似的說:「你是大羅吧?」

  羅棠因、羅棣因在巴縣人和中學時就跳雙人舞,後來出名也在雙人舞上。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姐妹,穿上同樣的服裝,既能扮演男孩,又能扮演女孩,天真活潑,別具特色。編舞的同志也有意識地為她倆編一些風格獨特的雙人舞。比如,那時她倆跳過一個名叫《鞭炮舞》的雙人舞,表現的是兩個小孩過年放鞭炮時的歡快情景。

  1953年,羅棠因、羅棣因隨四川省慰問團入朝慰問志願軍。因為白天有敵機轟炸,所以演員們每去一地,都只能在夜間行進。一旦遇到敵機轟炸,防空警報一響,演員們就跳下卡車躲避。坑道、戰壕往往就是他們的舞台。羅棠因、羅棣因不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志願軍、朝鮮人民軍以及朝鮮群眾的歡迎,紛紛把糖果、點心塞到她倆手裡,都想把她倆摟到懷裡,親一親,抱一抱。朝鮮人民軍一位軍長特別喜歡她倆,要認她倆為乾女兒。說來也巧,1958年志願軍從朝鮮撤軍,羅棠因、羅棣因參加祖國慰問團,第二次入朝慰問志願軍,又遇見了要認她倆為乾女兒的那位朝鮮人民軍軍長。此時她倆已是空政文工團的演員,5年前的兩個小丫頭,變成了亭亭玉立的俊俏姑娘。三人見面,喜出望外,在綠樹環繞的山坡上照了一張合影。

  空政文工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張映哲告訴筆者:「大羅、小羅去朝鮮時,可是不得了!把那兩個孩子都寵壞了!走到哪,歡迎到哪。我那時候都不如她倆。這兩個孩子也懂事,雙胞胎,招人喜歡嘛!」

  1958年5月1日,毛澤東、劉少奇等陪同胡志明在中山公園觀看了空政文工團的演出。節日期間,首都各大文藝團體,包括院校和大型企業,分別在中山公園、北海公園、頤和園等遊樂場所組織演出,黨和國家領導人也都分散到各處,和群眾一道觀看節目,歡度節日。那天,羅棠因、羅棣因演了一個朝鮮舞蹈《劍舞》。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看到這對孿生姐妹的演出,但印象不深。

  1958年10月1日,在北京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和遊行,隆重慶祝建國9周年,60萬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大會。晚上,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看節日焰火。燃放焰火的同時,各大文藝團體、院校、工廠、人民公社在天安門廣場劃分了演出場地,表演文藝節目。演一段節目,停頓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廣場上幾十個大喇叭便會同時放出歡快的舞曲,大家自由結合,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翩翩起舞。

  那天晚上,羅棠因、羅棣因和空政文工團的部分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演文藝節目。當天安門廣場上的群眾開始跳舞時,天安門城樓上也開始跳舞。羅棠因、羅棣因先後陪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跳了舞。

  國慶節過後不久,空政文工團便接到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到中南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齣節目和舉辦舞會。

  毛澤東在舞會上一看到羅棠因、羅棣因姐妹倆,便面露詫異之色,問道:「我怎麼好像在哪裡見過你們?」

  羅棠因、羅棣因提醒道:「『五一』節主席在中山公園看過我們的演出,還有國慶節晚上,在天安門城樓上跳舞……」

  毛澤東「哦」了一聲,似乎想起來了。

  除此之外,1958年有一幅宣傳畫十分有名:在幾朵雪白的棉桃上,站著兩位小姑娘。她倆身穿漢族舞蹈服裝,頭扎鮮花,額頭垂著一綹彎彎的劉海,腰系繡花圍裙,手持一朵棉桃,舞動在藍天白雲間。宣傳畫上兩位活潑可愛、長得一模一樣的小姑娘,就是羅棠因、羅棣因。見過這幅宣傳畫的人,乍一見她倆,都可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毛澤東又問起了姐妹倆的姓名,羅棠因、羅棣因告訴了他。毛澤東口中念念有詞:「棠棣、棠棣……」彷彿在背誦著什麼。片刻之後,他用半是詢問、半是肯定的口吻說:「誰起的名字,是你們的父親?!」

  「對。」羅棠因、羅棣因點點頭。

  「你們的父親當過教師,他讀過四書五經。」

  「沒錯!他一直在學校里當教師!」羅棠因、羅棣因非常驚訝,沒想到毛澤東能猜出父親的身份。

  中南海舞會通常在春耦齋、懷仁堂等處進行。晚上七八點鐘開始,12點左右結束,整個舞會進行四五個小時。舞會結束后,吃一頓夜餐。吃完夜餐,如果有新電影,就放一場電影。影片基本上是國產故事片和蘇聯電影。中蘇關係惡化后,蘇聯電影便少了些。

  毛澤東知識淵博,思維敏捷。對此,空政文工團的同志都由衷地佩服。毛澤東不僅和羅棠因、羅棣因姐妹倆交談,也經常和其他同志談古論今,說文解字。毛澤東就曾經給空政文工團女演員趙淑琴講解過《百家姓》,告訴她為什麼《百家姓》要把趙姓擺在第一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