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減息不會改變中國房地產基本走勢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23 09: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1月21日,央行開啟了新一輪減息周期。那麼,在美元即將加息,中國經濟轉型,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等背景下,減息能發揮預期作用嗎?樓市會逆轉嗎?股市會迎來真正的大牛市嗎?

  我的判斷是,減息只能對沖一些新的不利因素,無法改變中國經濟的基本趨勢。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仍然要靠一系列深刻的市場化改革,未來的崎嶇道路,仍然漫長。下面,我們看看幾個讀者普遍關心的領域。

  一、樓市

  我的判斷是:減息不會改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基本走勢,只能製造一些短期的波瀾,理由如下:

  第一,中國房地產市場整體過剩,是一個基本的事實。今年8月份,我曾經對10多個主要省份、200來個地級市的房地產市場進行了一輪深入研究,發現在三四五線城市,非商品房供應量往往遠遠超過商品房,大部分城市人均住房面積都在30平米左右。而這200多個地級市,80%處於人口流失狀態(這些研究成果都在「天天說錢」欄目中發表過)。在這種局面下,無論出台任何措施,都無法扭轉樓市走向。目前只有30到50個經濟總量比較大的城市,仍然能持續吸引外來人口流入,減息僅僅對這些城市的樓市有用。

  第二,中國貨幣政策已經發生逆轉,超級寬鬆的時代已經結束。廣義貨幣增速從2009年的27.7%,已經逐年回落到13%左右,今年1到10月是12.6%,創下2000年以來新低。種種跡象顯示,2015年廣義貨幣增速的目標,可能會繼續下調到12%。貨幣總量被控制住了,僅僅靠降低基準利率,是無法有效降低市場真實利率的。而且未來幾年都是「利率市場化」的關鍵年份,也是「金融業對民營資本開放」的關鍵年份,更是「網際網路金融重塑金融業」的關鍵年份,所以市場利率有強烈的上揚動力。央行的連續減息,最多可以對沖部分上漲而已。

  但對於中國經濟總量最大的30到50個城市來說,房地產市場對降息會非常敏感,成交放大、價格上揚是必然的。尤其是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超過1.5萬億的城市),其中心區的樓盤可能明顯上漲,土地成交量、成交價格也會上升。

  二、股市

  最近幾個月股市的反彈行情,完全是靠政策刺激扶持起來的。我在此前發表在本欄的文章里多次說過,股市一有危險,央行就「說英語」(通過PSL、MLF等方式放水)。11月21日突然宣布降息,就是周四銀行間市場出現「錢荒危情」,和當時A股因為「利好出盡」而岌岌可危,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前,證監會官員在每周例行新聞發布上還表示,不會在年底前集中發行新股。這些都強烈傳遞出一個信號:目前的指數點位,仍然低於管理層預期。我猜,他們是希望上證指數上升到2800點,甚至3000點以上,真正將人氣激活,再考慮加快擴容節奏。

  在歷屆政府眼中,股市首先都是一個籌集資金的場所。政府也有強烈的「市值管理」概念:做大證券市場總市值,就是做大政績。所以,中國股市未來大擴容是不可避免的,IPO註冊制就是為這個做準備的。

  在目前的政策格局下,股市顯然會繼續上漲,走出一波跨年度行情(如果不漲,就繼續出政策)。在這種情況下,A股的高點可能會在2015年1月出現,最多延遲到3月,全年呈現前高后低。投機性資金,肯定許會利用美元加息、人民幣貶值前這段幸福時光,實現拉高並出貨。到了下半年,隨著美元加息、人民幣小幅貶值、IPO註冊制臨近,A股將出現暴跌。

  2015年,銀行股將再次陷入低迷,強周期股票也肯定沒有什麼機會,軍工股在爆炒之後也應該歇菜了。當紅的,應該是網際網路整合傳統行業概念的股票,以及穿戴設備、新能源、生物技術等概念。此外,創業板上新上市的未實現盈利的網際網路股票,也會非常活躍。

  三、企業

  企業會在降息中真正得到實惠嗎?這需要分開來看。降息對國有企業、大企業和地方政府來說,是最大的利好,他們處於資金從銀行流出的「第一棒」,所以肯定會佔便宜。但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就不同了,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即便出現三四次降息,這些企業拿到手的錢,仍然會比較貴。為什麼?因為M2增速被控制了。也就是說,錢的總量有限,國家定價雖然低了,但你拿不到。貸款價格雙軌制、多軌制的局面,仍將延續。

  四、銀行

  此次降息為「不對稱降息」,表面上看就對銀行不利,因為貸款利息下降0.4%,存款利息下降0.25%。

  在利率市場化、金融業對民資開放和網際網路金融攪局的情況下,居民可以通過銀行理財產品或者餘額寶這類貨幣基金,從銀行獲取高利息,4%到5%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當然,銀行業可以在貸款端上浮利息,將成本轉嫁給企業。但畢竟金融機構數量將明顯增加,傳統銀行的利潤肯定要被攤薄。所以,未來銀行股仍將是雞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08: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