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從逐漸謹慎的VC手裡融到錢?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1-30 15: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找人引薦、清晰簡潔地介紹自己的產品、做出完美的陳述、展示出產品的各項基本資料,還有,小心禍從口出!如果你能做到這些,就不用怕VC不來找你了!

  時下,風險投資家正擔著過高的風險。而在這樣的境況下,創業公司該如何籌集風投資金呢?找人引薦、清晰簡潔地介紹自己的產品、做出完美的陳述、展示出產品的各項基本資料,還有,小心禍從口出!如果你能做到這些,就不用怕風險投資家不來找你了!

  籌集風險資本可能已經變得有點艱難。一名專業投資者最近宣稱,風險投資家「現在正承擔著過高的風險——這是自 1999 年以來前所未有的。」

  Marc Andreessen 最近表示,創業公司的估值似乎在「回暖」。加上市場恐慌,股票交易市場在上月反彈前創下了兩年以來的最低點,緊張的氣氛在瀰漫。

  令人驚訝的是,有鑒於此,創業公司的高管仍會忽視一些融資的規則,這致使他們的任務變得更加艱巨。無論市場如何,創業從始至終都應該記住基礎知識。

  最好找一個靠譜的人引薦

  風險投資家建議,初次接觸最好是通過他人引薦。這對於那些在遊艇上享用午餐的有錢人來說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鬧出點動靜就有可能奏效了。不論引薦與否,當真正踏出那一步時,你要做出明確的表示並且確保投資者和她的公司都對你的產品領域感興趣。你不會把生物教科書發送給一位文稿代理人,所以不要把一款手機應用項目發送給一家清潔技術公司——即使他們之中有任何一個對你感興趣。

  遞交的郵件介紹要簡明

  在你的郵件中,要做到表達明確和簡潔。即使是那些非常聰明的人,也總是寫出冗長而複雜的推廣郵件,這著實讓我驚訝。他們寫的那些長郵件,對於常常收到成百上千封郵件的投資者來說,無異於是在請求他們:拒絕我。郵件的第一句或者前兩句話就應該表明為什麼這筆交易不容忽視。接下來應該表明自己的真實情況而並非意見,這會使投資者想要了解更多關於你的信息。

  講述數據和產品的故事,不要發表評論

  現在最難的部分來了。你需要一個真正好的故事。通過故事,我指的是清楚地解釋出你產品的實際性的敘述,展現出(不要直接說出)為什麼你的產品有需求還有為什麼需求量會不斷提高。

  正如企業家 Santosh Jayaram 告訴作家 Michael Malone 的:你需要講述的故事是「關於你的產品以及它是如何使用的,故事必須生動形象、能讓你的潛在利益相關者想象到它已經存在……」 有些人,他補充道,就擁有這種「真正的本領」。當解釋蘋果公司的獨特性時,Malone 還指出,Steve Jobs 就了解這一點。「這就是科技與人文的結合,它讓我們的心靈唱起歌來。」

  會面陳述要注重藝術性,清晰而簡練

  將藝術注入科技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當試圖完成人類最兇殘的發明之一——幻燈片時,如何結合藝術與科技就成了難點。

  多數投資者的想法,就像最初的郵件一樣,缺乏清晰和簡潔。一位營銷高管曾告訴我,他投資者名錄中的 72 張幻燈片一張都不能刪除。如果你擁有超過 15 張,那麼你就要強迫自己進行提煉精簡了。有時候,冗長的和自以為翔實的鋪陳,反而淹沒了最核心的產品精華。

  當然,這也不是讓你可以追求簡單。至少,你要確保已經涵蓋了基礎信息。你的產品是什麼?它能解決什麼問題?解釋它是如何解決那個問題的。它是可有可無的還是必需的?市場足夠大嗎?

  市場前景要大,這點不要謙虛

  風險投資家只會坐在眾多公司的董事會裡,領取他們需要為他們的投資者得到的報酬。如果你的市場太小,或者你不能開拓足夠的市場,那你就完了。從商業的而不是市場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發表「如果我們能夠得到1% 的市場就好了!」這樣陳腐的觀點。

  說真話,你騙不了精明的投資人

  給出關於競爭的清晰輪廓,不要隱瞞數據,不要解釋你為何不同,這樣一來,你的產品會成為很好的選擇。你必須很好地解釋你的商業模式以及管理團隊是如何適應掌控全局的。

  真誠比花哨更能獲取理解

  最後,小心禍從口出。你的陳述一向只有兩種結果:推動交易和遭到拒絕。你說話並不是在銷售。如果你有那種想法,那就要仔細考慮你邀請參會的人。我見過太多狂妄自大的人在會上就其重要性發表長篇大論,既佔用了寶貴的時間,又引起了參會者的不快,而且很有可能使自己遭到拒絕。

  在會面最後要留下一點時間——可以利用計時器來提醒你該結束了——並利用這段時間來了解與會者是否有疑問或者異議。即使風投們已經準備離開了,也要再三和他溝通確定無疑問。然後跟進後續工作,不論他們是否繼續。

  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上述所有步驟,那即使在另一個核蕭條期逼近這種不太可能的情況下,你仍然有機會籌集到風險投資。還有,如果市場已經呈現出收緊狀態,那你最好早些融資而不是滯后,如果你有選擇餘地的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