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當你為孩子的壞習慣頭疼,不妨試試這7招

[複製鏈接]

1212

主題

1305

帖子

703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指間存正義 發表於 2014-11-24 09: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導讀:面對孩子的壞習慣,我們應該怎樣幫他們糾正呢?家長們不妨試試以下這7招。
我們平時常常看到孩子身上的許多毛病:懶惰、依賴性強、不懂禮貌、任性、亂花錢、學習不專心等等,總有大人跟在後面說,有些父母有心幫助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可就是不見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在教育中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治表不治里,沒有把勁使在培養孩子的習慣上,因此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想要糾正錯誤行為,最好的方法不是懲罰,而是訓練孩子主動養成好的行為
哲學家說,「要想讓靈魂無紛擾,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
習慣,也是一樣。單純地懲罰錯誤的行為並不能斬草除根,因為當正確的行為只有一種的時候,錯誤的行為卻不止一種,遏制了其中的一種,還會有另一種錯誤行為冒出來。你只有讓孩子清楚明白地知道什麼是對的,ta才可能按照你想的去做。
對於年幼懵懂的孩子們來說,如果不得不在嘗試了各種錯誤的行為之後,才有機會明白什麼是對的,未免也太辛苦了。
我們希望孩子按照我們所想的去養成好習慣,就該明白地示範給孩子看,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在示範之後,我們自己也要以身作則,這對於孩子形成「原則」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在孩子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家長的榜樣力量十分重要。家長若能妥善利用家庭教育的機會,幫助孩子養成習慣,往往事半功倍。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從「小」做起最重要,也就是從小時候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
在孩子小的時候,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會令孩子終身受益。從長遠來看,這個基礎打好了,比孩子學知識、學特長對他一生的作用更大,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原則已經談完了,在具體的情境中,可採取以下七種方法
1、表揚鼓勵法。如,家人吃水果時,孩子主動將大蘋果讓給長輩吃,家長要及時予以肯定,表揚鼓勵,久而久之,孩子尊老愛幼的美德將得到形成與鞏固。
2、示範法。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如教育孩子洗手帕,家長可示範手帕的全過程,讓孩子去模仿、學習,以此鞏固孩子愛清潔、愛勞動的行為習慣。
3、練習法。如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學會快速穿脫衣服,成人可通過遊戲競賽的形式,與孩子一起反覆練習穿脫衣服,系鞋帶等。
4、隨機教育法。如帶孩子去公園玩,突然看見一位老奶奶被路上的香蕉皮滑倒,應鼓勵孩子立刻扶起老奶奶,並隨機教育孩子,不要隨便丟果皮,要把果皮放在果皮箱內,並讓孩子反覆實踐幾次。
5、暗示法。孩子易受暗示,要充分運用孩子的這一特點,及時鞏固孩子的良好行為。如見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可用暗示法提醒孩子:「小朋友摔倒了,該怎麼辦?」用來提示孩子主動幫助他人。
6、運用各種文藝形式,強化良好行為。可通過講故事、唱歌表演、詩朗誦、演童話劇等來鞏固孩子的良好行為。如,表演童話劇《小熊拔牙》,就可以教育孩子養成堅持早晚刷牙的習慣。
7、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一致。孩子在幼兒園得到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建立,家長應予以了解,並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園教育脫節,不利於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和鞏固。例如,幼兒園正在培養孩子愛勞動的行為習慣,家長就不要再溺愛孩子,孩子力所能及的勞動,就不要包辦代替了。
後面的話:
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動作和穩定的行為方式。它不需要別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這就是所謂的「習慣成自然」。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一生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經過長期反覆的訓練才能養成。由於孩子年齡小,是非觀念不強,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轉移,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后,如不及時強化鞏固,仍容易產生行為反覆。因此,父母在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時,必須一竿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緊后松」,在出現反覆時,要有耐心去堅持,要有信心,不要輕易放棄,不然很容易前功盡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