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香港大學為何找教授管理學生宿舍?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1-20 09: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9月中旬,我在港大新聞與傳播中心做為期兩周的訪學。

  甫到香港,錢鋼老師便告訴我大致在港安排,他特別叮囑我,9月20日(周六)晚上,恰好是我離港前一天,務必留出時間,教授(陳婉瑩女士,香港大學新聞與傳播中心總監)要邀請我作為貴賓,參加教授作為舍監的學舍的活動,「高桌晚宴HighTable」,很正式的活動。

  錢鋼老師告訴我,港大的傳統來自英國,英國大學的學舍文化有悠久的歷史,「高桌晚宴」是牛津劍橋的文化傳統之一,是英式高校學生學習生活及社交的一個傳統。錢老師也住在學舍里,對此傳統感同身受。

  港大的學舍相當於我們大學的學生宿舍樓,一般學校會選擇德高望重的教授作為學舍的舍監,作為管理者。陳婉瑩教授便是港大其中一個學舍信興學院SHUNMING COLLEGE的舍監。

  我有些好奇。在我上大學時代,記得人民大學學生宿舍樓的管理者主要是工友吧,從來沒有聽說哪個教授當了宿舍樓管理者的,也沒聽說哪個教授有這個興趣和意願。

  但是,英式學校不一樣。學舍雖然是學舍休息的地方,卻也承擔學生業餘生活和文化建設的功能,隱含一種自治性質在其中。而「高桌晚宴」,則是學舍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

  所以選擇德高望重的教授或者神職人員擔任舍監,因為承擔的是監管引導責任。

  過去在小說和影視作品里都讀到過舍監這個詞,但大多不是主角,且形象刻板嚴厲,就像惡婆婆似地,印象不佳,也未去深究這舍監是什麼意思。

  當我剛聽說德高望重的陳婉瑩教授也是舍監時,我很有些不適應。我怎麼也無法把她的形象與文藝作品里那些惡婆婆似的人聯繫起來——陳教授年輕時就讀港大,曾任港大學生會主席,是熱血青年,後來在媒體工作,曾隻身探訪福建非法移民美國故事,及后,又公開披露李登輝大掌柜劉泰英政治獻金案,獨自對抗政治和司法的壓力,成為新聞工作者的驕傲。但是,我所認識的陳教授,在工作雷厲風行之外,卻是溫和善良老是笑眯眯的老太太。

  陳老師正式邀請我作為HonoraryGuest參加的,便是她擔任舍監的信興學院的2014年下半年第一場「高桌晚宴」。

  在哈利波特裡邊,也有「高桌晚宴」的場景,我沒想到,在香港大學自己也能趕上。

  9月20日下午,錢鋼老師打車來到港大柏立基學院門口,接上我,一起去信興學院。遵照錢鋼老師的提醒,我特意穿了件長袖襯衣,這是我帶到香港唯一的一件襯衣,我在港大做公開講座,穿的都是T恤,錢老師還給我帶了條領帶,他曾猶豫是不是要給我帶雙皮鞋——我在港期間,只帶了一雙運動鞋,後來錢老師考慮到我穿上長袍,大概可以蓋住腳面,別人看不見我腳上穿的是運動鞋,也算權宜。

  錢老師向我介紹過,「高桌晚宴」是個正式的社交活動,對著裝有嚴格的要求,要求穿正裝。晚宴開始時,一般男士和師長在正裝外面穿長袍,女士則在外穿綠袍。錢老師自己所在的學舍,舍監是個嚴謹的牧師,每周都搞,錢老師說實在吃不消,也就不是每次都參加了。

  不過,信興學院的高桌晚宴,一般是兩月一次,副舍監建築系老師朱濤兄(《梁思成和他的時代》作者)介紹說,要準備一次,需要很大的精力,四百餘人集體用餐,請嘉賓,表演,組織起來很麻煩,花錢也不少。我後來問陳老師,晚宴經費從何出,陳老師說從學舍基金里出,這錢主要來自學生交的學費和學校的補貼及其他募款。

  「很有意思,很值得哦」。陳老師笑著告訴我。對於日常陷於學業的學生來說,難得一次大聚會,也是一次社交機會,全學舍的學生幾乎都匯聚一起,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學生一起隨意相識分享交流,高桌晚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我和錢老師抵達信興學院時,電梯里還張貼著我上次來和同學分享的海報,路上遇著的女同學,大多已經身著盛裝,描眉畫目,精心打扮過了。

  學舍的志願者(都是學生)有認識錢老師和我的,一見到我們,立即招呼我們,安排人引我們進入貴賓休息室——前些天我就在這兒與同學進行了分享。

  陳老師已經在貴賓室了,她邀請的另外兩位Honorary Guest也已在座。陳老師一看我穿著襯衣,大誇我精神。旁邊的學生志願者選了袍子給我們,讓我們去隔壁換上。

  穿上袍子出來,我有些沐猴而冠的感覺,但陳老師和錢老師都說不錯。坐著和陳老師她們一起聊天。

  Honorary Guest也是高桌晚宴的重要組成。一般組織者會邀請社會上來自各行業的德高望重的學者、作家、藝術家、企業家、官員等作為貴賓,坐在高桌邊。其中第一貴賓將在高桌晚宴上對參加晚宴的學生髮表演講,主旨在勉勵大家,而不是講授飽學的專業知識。

  這次陳老師請的HonoraryGuest,是一位英國學者和一位女士,還有我和錢鋼老師。第一貴賓是那位英國學者,慚愧,我沒記住名字。我的朋友唐建光在汶川地震后訪問港大,曾作為信興學院高桌晚宴的第一貴賓,向學生髮表過演講,講述汶川地震救災的經歷。我的朋友趙楚和笑蜀也曾作為貴賓參加過信興學院的高桌晚宴。

  差不多時間的時候,學生志願者過來招呼我們準備入場。今次高桌晚宴的志願者主要是來自韓國女學生,一位來自內地的帥氣的舍監助理小朱老師告訴我,韓國學生很活躍。

  我們一行人,根據安排,在大廳前的台階上排好隊形,志願者告訴我們進去后怎麼上高桌。

  隨著進行曲響起,大廳大門打開,裡邊已經入場的學生全體起立,在進行曲中,我們穿過有學生和桌子形成的回形長道,在學生注目禮下步行到主席台,登上,落座。

  我這個人嬉笑慣了,很少在這樣莊重的氛圍中穿著特別的服裝在別人注目下行走,頗有些不習慣,但也一改平素的痞沓,莊敬起來。這是氛圍的影響力。在那些熱切的甚至有些仰慕目光里,最放肆的人也會收斂的。

  我突然醒悟過來,一個人難得穿正裝,行為會不自覺地變得不同,端莊起來,對於我這個中年人來說尚如此,對年輕人來說,恐怕影響更大,會有種一下子成了大人的感覺,自尊自重並尊重他人的體會會很深。

  陳老師坐中間,第一貴賓坐她右手,我坐她左手,錢老師和小朱老師坐我左手側,兩側邊上,是主持的學生和志願者代表,包括負責引領我們的那幾位韓國學生。

  桌上西式餐具一應俱全,酒杯飲料杯水杯也都陳列著。抬眼下望,哇,一個大廳,幾大流長條桌,學生們穿著黑袍綠袍,混坐邊上,蔚為壯觀。

  我們坐在台上,明顯比下面長條桌高出許多。錢鋼老師向我介紹說,他聽他所在學舍的舍監牧師先生說過,所以讓貴賓坐高桌邊,除了因為貴賓是各行各業精英,地位尊貴之外,也是有要讓學生仰望尊敬之意,讓學生追慕,未來努力成為高桌人士。這個傳統最初來自宗教。可惜,我對此文化不熟悉,語言也不通,無法去尋訪其淵源。

  晚宴開始,兩位學生主持,陳老師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信興學院有來自多個國家地區的學生,不分國家地區種族膚色,歡聚一堂,最為高興。隨後第一貴賓也發表了演講,可惜我的英語基本是文盲,只能捕捉隻言片語。

  上菜之後,大家頻頻舉杯,同時分頭交談,下面的學生也是,期間還穿插著節目。一位漂亮的美國女孩,其實也是老師,穿著中式服裝,表演了樂器,還有學生合唱團,而負責記錄的學生,則來回拍照。

  期間陳老師錢老師分別與我聊了許多,讓我這個土包子大開眼界。

  因為人數眾多,上菜有先後,晚宴持續了不少時間。晚宴結束后,全體學生起立,目視我們按照進入時的順序,依次走下高桌,在學生的歡送中,穿過學生和長桌圍城的長道,走出大廳。

  大廳外面的空間,早已準備了咖啡和茶,隨著大廳里學生們陸續出來,這個空間便成了學生和師長們自由交談的地方,或端著咖啡,或端著茶杯,或空著手,你可以跟任意你想攀談的對象招呼,也有學生喜歡一起拍照合影,我和錢鋼老師、朱濤老師等,則被一些學生圍著,聊著中國當代的一些問題,從建築到政治。錢老師說,這也是高桌晚宴的精神,學生與晚宴貴賓之間可以自由交流,對於學生而言,也是一種鼓勵。

  當然,或許也有人通過這樣的機會交上異性朋友。整個場面非常熱鬧。那天晚上,潔平老師也來了。一聊,她還是無錫人,和我算老鄉。

  在信興學院的高桌晚宴,於我是難得一見的「洋葷」,其背後的文化差異,也未必是我走馬觀花式參與就能理解。但是,它依然給我打開了一個窗口,新奇感之後,還有思考。

 
 

  港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總監陳婉瑩教授(信興學院舍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3: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