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糧價終結低價時代不值得大驚小怪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18 0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早在2012年6月以後,美國主要農產品價格普遍暴漲50%以上,雖然其直接原因是百年一遇的大旱,但這並不能掩蓋美國新一輪農業法案的戰略意圖,2012年6月21日美國參議院以64票對35票通過了5年期的《農業改革、食品與就業法案》,削減已實施10年的直接支付農業補貼。根據法案,美國將在未來10年內削減236億美元的農業開支,同時提高對農民保險費用以及農作物保險公司的補貼。

  美國開始削減糧食補貼,這意味著其糧食戰略發生了重大轉折,世界糧食價格可能將加速持續暴漲,也預示全球廉價糧食時代走向終結。過去10多年,美國農業直接補貼約每年50億美元,上述法案將削弱這一補貼額度的50%比例,而對保險項目的補貼由於不可能彌補相應的削減水平,因此,這將直接削減美國農場主收入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會成本,推高全球農產品價格。

  由於美國新能源法案中對玉米的消耗在不斷增加,因此將加劇與人爭糧的局面,並加劇農業產品的短缺和價格上漲。目前消費領域上漲最為明顯的是燃料乙醇行業,從 2005年開始呈直線上揚的態勢,尤其是奧巴馬政府執政之後,其民主黨對燃料乙醇生產十分支持,所以燃料乙醇用量在不斷加大,保持在一個相對高的水平,而且燃料乙醇用量仍有增加的可能。如果美國政府繼續大力倡導燃料乙醇,依靠進口美國玉米的國家,將面臨比較嚴重的威脅和考驗。

  2005——2006年 美國乙醇工廠玉米消耗量4100萬噸,2007——2008年達到7700萬噸,增長90.2%。所以美國燃料乙醇用量的大幅提升是否會改變世界玉米的供需格局應值得特別關注,加之大幅度消減農業糧食補貼,其戰略意義和企圖,著實讓人思量。在幣緣政治時代,美國全球戰略的黃金三角是美元、石油與糧食三者之間的聯動支持關係,維繫對石油、糧食及其支撐的美元的壟斷霸權地位,這是美國全球戰略的基本綱領。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近年三大糧食品種除小麥外,都有大幅進口,一部分是調劑國內市場,利用國際糧價低的有利時機,更重要的是稻穀、玉米短缺,我們的風吹草動,美國等世界糧食市場都有反應,糧食往往被當作戰略武器或鉗制手段,實在可怕,必須立足國內,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要審慎理性看待當前國際國內糧食價格的上升。糧食漲價是發展的必然,在過去的30年,農產品的剪刀差、農業勞動力低價轉入工業和城市、資源被工業和城市所壟斷,成就了一個低價時代,隨著石油等能源價格的國際性價格上漲,種糧成本增加,加之國際糧食生產總體下降,價格上漲的輸入,遊資的介入,農產品必然發生漲價,中國概莫能外。農產品價格逐步上揚,特別是糧食價格,是價格回歸價值,是工業反哺農業,不值得大驚小怪,應在確保宏觀調控可控性的前提下,逐步縮小糧食市場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差距,小步快走地提高糧價屬於上策。

  在結束本文時,我們不由想起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忠告,誰掌控糧食,誰就掌握了世界。糧食特殊的戰略屬性,越來越成為戰略性重要物資,除自身的屬性外,在某種意義上充滿金融性和資源性。象我國人口眾多、土地和水資源有限,必須長期堅持立足國內,解決糧食供求的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導我們的一樣,中國人的飯碗主要盛中國自己產的糧食,否則誰也幫不了中國,一旦受制於人,後果不堪想象。

  當前中央頂層設計探索糧食目標價格,改革糧食最低收購價收購政策,努力使市場形成價格,這是方向和趨勢。糧食價格受糧食生產和供求影響,糧價上行和下行並存,不要單純看到當前國際糧價高於國內,就大驚小怪,把糧食托市收購說得一無是處,其實糧價仍不值一瓶礦泉水值錢,糧價仍然抵不過生產成本,種糧賠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6: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