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菲越為什麼突然對中國態度軟化?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16 09: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此前有媒體評論稱,11月13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召開的東盟峰會將和前幾屆一樣,菲律賓、越南會借這一場合提及與中國的南海主權爭端,或藉此大做文章讓中國難堪。但在東亞峰會結束后發表的聲明中,並沒有提到這一問題。反而是中國總理李克強在當天的兩次的峰會當中主動提到了這樣的一個爭議問題,也展現出中方願意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這樣的爭議。

  相比往屆峰會上菲律賓和越南的挑釁姿態,本屆東亞峰會可謂是「風平浪靜」。11日,剛剛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在東盟峰會上放軟了對中國的姿態。阿基諾希望這次東盟峰會能對他提出的化解南海危機「三階段」方案,達成共識,但是菲律賓發言人12日對這個問題卻婉轉地一代而過。

  阿基諾的態度與2012年在柬埔寨舉行的東盟峰會上形成鮮明對比。在當時的峰會上他激烈抨擊中國的南海主張,而以東道主柬埔寨為首的成員國堅持考慮中國的主張,那次峰會因此歷史性地未發表峰會聲明。

  至於越南,也與此前東盟峰會上激烈的表現不同。越南「強硬派」總理阮晉勇11日抵達內比都后,越媒稱,「維持在南海的航行安全與自由」繼續是此次會議討論的熱點問題。不過,阮晉勇在峰會上針對中國的發言只是「溫柔的提醒」。他在峰會上對南海問題的表態,越南通訊社也沒有直接透露。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些觀察人士稱,中國在東亞峰會前做足了「功課」,即採取「胡蘿蔔加大棒」的策略——在南海問題態度堅定的同時,以加強貿易和發展關係來獎勵東盟的朋友。這樣,即使菲律賓、越南在東盟峰會上鼓動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也不太可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形勢比人強。經濟增長一直是東亞的亮點,而現在中國已經展現出重構東亞經濟合作網路意願,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遠景規劃都將為周邊國家帶來紅利。為了建設東亞貿易運輸走廊,中國成立了絲路基金,計劃向其注資400億美元。早些時候中國宣稱,將為亞投行注資500億美元作為初期資本。

  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稱,中國提議建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跳過菲律賓」。菲律賓外長德爾·羅薩里奧10日在北京說:「我們感到是孤單的——中國把菲律賓拋棄了」。不過,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後來闢謠稱,中國從未把菲律賓排除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藍圖之外。菲律賓當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加強海洋合作的一部分。

  在這一點上,美國並不佔優。雖然中菲、中越關係時有緊張,但是產業、旅遊的合作依然繼續,他們在南海與中國有紛爭,但是其貿易往來極大依賴中國,尤其是在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他們很難與中國在經濟上脫鉤。

  客觀的說,無論是中美博弈還是南海爭端,並沒有成為此次系列峰會的主要議題,但不等於下次的峰會不會出現。中國對東盟給力主要在經濟方面,這是包括菲律賓、越南在內的東盟國家都需要的。而美國與東盟沒有簽署任何經濟合作協議,其支持主要體現在政治方面。例如奧巴馬談得更多的是繼續強調美國對南海問題的關注,並支持菲律賓提出的「維持現狀」主張。

  在領土爭端方面,美國試圖與菲律賓、越南聯手,共同應對中國,但是又不願意為這些「小弟」的「冒進」、「魯莽」買單,烏克蘭、中東的危機已經顯示出奧巴馬在外交的笨拙,而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再不想重蹈覆轍。菲律賓、越南自身較弱的力量加上美國介入南海的意願,與中國強勢的力量加上大國為實現崛起維護周邊和平環境的壓力,構成了中菲、中越之間以及南海上更真實的力量對比。

  中國作為一個全球性大國,是很難被菲律賓、越南這些地區性小國「逼入絕境」的。但如果中國與他們矛盾激化,打破這一「平衡」的主動權將會掌握在中國手裡。中國與他們如果發生實質性衝突,不會有什麼國家願意站在他們一邊,向中國「開火「的。喬治亞的阿布哈茲、南奧塞梯(被俄羅斯控制),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併)的命運,美國在當中扮演的角色,想必大家看得清清楚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3: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