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和美國比到底差在哪裡?回還是不回

[複製鏈接]

3012

主題

3946

帖子

709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河水 發表於 2014-11-13 05: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天河水 於 2014-11-13 06:00 編輯

對於我們全世界的華人,從出生那一刻身體、靈魂上都烙上了中國人這個烙印,無論是中國國籍或者美國國籍,或者其他國家的國籍。我們的民族有著持續幾千年的燦爛文明史,有著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華人也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有歸屬感的民族,也是最難被同化的群體。我想說的是,這種靈魂上的歸屬感其實不來自於今天這個我們日益強大的祖國,它來自於我們祖先賦予我們的厚重歷史,來自於兒時就被灌輸的大漢民族的驕傲,來自於我們的漢語、漢字,也來自於我們龐大的族群。從這一點上,我覺得自己很幸福,人是一種群居的生物,歸屬感的存在讓我們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不感到孤單。
  
           先講這麼多廢話,其實是想強調下LZ不是那種認為美國什麼都好,中國什麼都不好的極端分子。但我確實認為目前的中國跟美國相比遠遠不適合我們生活。
           
           對於我們,生活最現實的一件事就是生活質量,而要想質量好,首先的保證就是錢,足夠的錢。看到隔壁帖子大部分人糾結、後悔當初沒回國,焦點就在生活收入和生活水平上。在美國,倆口子收入能有個15-20萬刀算不差了,但也談不上多富貴,如果再生一兩個個寶寶,日子算是過得略有富餘吧。而作為能在美國留下來的七零后八零后這代人,毋庸置疑在能力上至少至少是屬於中等偏上的(偷渡、打黑工的這類暫時忽略,輕拍),如果回國,憑藉開闊的眼界和不俗的能力,在國內定然有很大可能(凡事有特例)是可以活得非常滋潤,成為富裕階層。國內這十年確實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個人感覺,中國的城市生活要比美國大部分地區要豐富的多,女生最喜歡購物的商場、街區哪哪都熱鬧非凡,買東西基本上想買的沒有買不到的。再以網購為例,零碎到生活用品,專業到實驗室各種工具材料,基本上只有想不到的, 沒有你搜不到買不到的。順便提下昨天的淘寶交易額571億的數據,那叫一個狠。二三線城市不是太了解,主要的一線大城市那真的是一片歌舞昇平,就一個特點,熱鬧,比美國的平淡生活要熱鬧好多。在美國,留美的第一代人,無論如何努力,跟這個社會總是有脫節,跟周圍總是有隔膜,文化語言都有代溝。工作以外的生活,一般只能形容為淡如水。
  
           下面講講個人理解的,生活在中國的短處,大致有四點:軟環境差距、政治環境的硬傷、精神信仰的墮落、下一代的起跑
           1.軟環境。這是最直接也最為大家詬病的。食品安全、空氣安全已經讓中國人民都練出了一身『百毒不侵』的身子。大家回國最受歡迎的禮物之一肯定有美國奶粉吧,相信沒有哪個在美國的家長願意把孩子帶回那樣的環境去。看新聞上個月北京的馬拉松,國外好多實力強勁選手紛紛落敗,中國選手都普遍超長發揮,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嘲笑。這點就不多贅述了,大家其實心裡都有譜。
  
           2.政治環境的硬傷。LZ以前雖然也憤青,但對這個政府還未曾失去信心,當初的社會矛盾似乎也不似如今這麼大。而現如今國內的政治環境,真的讓我感到濃濃的擔心。也許是因為隨著網路的開放,國內的老百姓能接受的信息多了,不再是「愚民」了;也許是由於多年的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到了矛盾尋找爆發點的時候了。極權、貪腐、言論自由限制。。。自換屆以來,這兩年國內可以算是風氣雲涌,大老虎一個接一個倒下(本人只相信那是政治傾軋,而非為國為民);各類各等級巡查小組掃蕩大江南北,貪官是掃了一茬又一茬(猶如當年的欽差出巡一般,人治而非法制);香港至今還在持續的佔中運動,普選問題至今是一步不退;廣電發出的各種播放源審查規定,各大網路電視盒子全面崩盤,各種歐美劇以後都要嚴格審查再審查;還有那個大笑話周小平,字帶魚,這兩天廈大、大連理工連續巡迴演講,真不懂當局的腦子是真進水了,還是大大真的控制不了宣傳口子了。
            如果世界上就一個國家,我們也許還能夠默默的適應,但在美國生活多年的你們,我不了解是否能夠適應。你們能夠習慣一個黨和法誰大都無法理清的政府么?能夠習慣那種還在堅持『謊話說一千遍就能成為真理』的掩耳盜鈴式的洗禮么?也許美國式的民主不適合中國,中國的國民素質還沒到那一步(雖然LZ認為這是借口、扯淡),不談全體中國百姓,中國式政治環境就你能而言接受么?或者說,如今的你還能接受么?
           為什麼中國的高管富商這一類高階層的群體,大部分都把自己的後代送往國外?既得利益群體都對這個國家失去了信心,而我們這些無法參與影響、也不允許參與國家政策的平民百姓又如何能保持信心。
  
           3.精神信仰的墮落。中國自古以來都自稱為禮儀之邦,曾經或許是,但如今的中國,禮儀二字我想暫時是不適用了。浮躁,充斥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溫良恭儉讓,早已被國人拋之腦後。反而是我們看不起的韓國和日本,受到中國古典禮儀的影響,成功保留了下來。為什麼中國人在很多外國人眼裡就是低素質的代名詞呢,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教育水平低?看過很多文章,都評論,說如今的中國是信仰缺失的一代,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已經成為社會主流。茶餘飯後,攀比已經成了最熱衷的事。這也造就了如今中國奢飾品消費第一大國的堅強地位。當然,說到底,這是大環境問題,大家都是在網中苦苦掙扎,活著的壓力太大,大家都無法停下腳步去享受生活。
            我並不是想說國外的人就比國內高尚多少,至少我的感受,國外的人更會尊重別人,也更重視家庭生活,和朋友娛樂聊天的時候不會談到或者極少談到錢、談到家庭收入。這種環境讓我感到很舒服,我過的好與壞不關他人的事,你過的好與壞也不關我的事,誰也不用再誰面前炫耀。朋友,那是聊的來的關係,不是錢的關係。
  
            4.下一代的起跑。這也是LZ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我們得為未來著想,為下一代甚至下下代著想。很多人覺得中國現在還算得過且過,至少經濟發展依舊是高歌猛近的。這裡我 想談談中美的人口政策問題。中國方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計劃生育,LZ的老媽退休前就是搞計劃生育工作的,LZ從小耳濡目染了這項工作的偉大,兒時是真的覺得偉大,計劃生育是中國的基本國策這一條也是從小學習到大,也算是成功被洗腦的一條,以前發現哪個同學有姐姐,都會開玩笑稱他為違法產物。但這幾年,陸陸續續看到了很多外國媒體對中國人口政策的批評,最嚴重的已經上升到了人道主義的高度,初時覺得很吃驚,漸漸地似乎發現這真的是一條錯路。以行政手段強行干預自然繁衍的規律,未來的中國鐵定是要承擔這個後果了。1+2+4的家庭結構正在來臨,許多研究報告都語言中國很快將進入老齡化社會,等到我們八零后一代接近退休的時候,中國的年輕勞動人口還能否撐起龐大的老齡包袱,真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有人也許會說,有養老金,我只能呵呵了,以中國的社會福利制度,早就在拆東牆補西牆了,這個窟窿洞能撐到那個時候真的要算是奇迹了。貌似中國政府也意識到了自身錯誤,雖然沒有認錯,但也開放了二孩政策,可惜的是,國內現在生存壓力過大,符合條件的人只有十分之一不到願意再生。想生的時候,往死里掐,現在想大家生的時候,大家已經不願意了。
               反觀美國的人口政策,則恰恰相反。美國人在中國出生的孩子,是美國人;中國人在美國出生的孩子,也是美國人。這個人口政策的邏輯前提是:新生人口,多多益善。今天的嬰兒,是未來國家的勞動力,是保證國家未來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美國認為自己仍是世界老大的五個理由之一就是「人口未來一片光明」。勞動力大軍相對年輕,規模仍在不斷擴大。到2050年,預計美國人口將增加將近一億,勞動力大軍將因此擴大40%。而中國的中位數年齡將接近50歲;美國則為40歲。最近奧巴馬又發布的延長簽證時效的消息,更是在加強多高層次人才的挽留力度,想盡一切辦法留住科技人口。而中國方面,至今都沒有明確的移民法案改革,短視的法規讓在美的華人想拿中國綠卡困難重重,連最基本的出生地免簽的條款都沒有。一個在往內拉Brain Gain,一個往外推Brain  Drain。套用那句經典台詞,二十一世界什麼最值錢,人才。中國過去二十年的高速發展依賴的就是低廉密集的勞動力,我真的懷疑,等哪一天勞動力優勢也沒有了,還有什麼能依仗。
  
  一邊是在高瞻遠矚的層層布局,一邊是在體制內種種內耗,各種短視政策層出不窮。所以我感覺,中國現在不是在追趕美國,而是被美國的差距一步步拉大。我們這輩子其實沒有多少個十年,我們等不起現在的中國政府慢慢小步伐調整甚至是原地踏步走。一代甚至二代移民都是有陣痛,但至少能第三代以後的華人ABC在美國紮下根來,在這個民族大雜燴的環境里奮鬥著、提高華人在美地位,相比而言會更有現實意義。
  
  最想問一下,讓大家為自己的下一代作一個選擇,這樣兩個30年後前景完全不同的國家,你願意讓你的孩子成長在中國還是在美國?

10

主題

37

帖子

60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連骨頭都突出的人才---腰突要人命有木有!

Rank: 3Rank: 3

積分
606
沙發
東風無力 發表於 2014-11-14 13:55 | 只看該作者
貼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主題

1285

帖子

8萬

積分

貝殼一級功勛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4670
3
qxw66 發表於 2014-11-15 15:08 | 只看該作者
見木不見林,美國問題嚴重的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2: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