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周恩來名下存的一萬二英鎊存款之謎 尋主30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浮生未歇 發表於 2014-11-12 0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97年在中國銀行內部審計中,一筆30年前的存款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這筆錢是1967年7月8日存入中國銀行的,總額為1.2萬英鎊,是以周總理的名義存的。周總理當年月工資也不過400元。根據當年的匯率,l.2萬英鎊摺合成人民幣是82308元。這在當時的中國無疑是一筆巨款。而這1.2萬英鎊為什麼會以周總理的名義存入中國銀行呢?上級領導命令中國銀行繼續執行30年前周總理的指示,找到捐款人,把錢退回去。經過反覆調查,最終證實,劉本昆夫婦就是30年前的捐款人。

中國銀行的英國姑娘

1940年,一位叫做多利的英國女孩加入了中國銀行倫敦分行。1944年中國國內的抗日戰爭進入了最關鍵的階段,中國國民政府和紅十字會都在中行倫敦分行設立了募捐箱,為抗日戰爭的受害者募捐,而多利發現負責管理中國政府募捐箱的官員經常會盜取捐款。多利就將募捐箱放到了櫃檯底下,因為她肯定那裡的錢都會裝進那些官員的腰包。多利的舉動激怒了募捐官,他以私藏政府募捐箱為由要求銀行經理開除多利。雖然經理知道多利是冤枉的,但迫於壓力也只好同意。就在這時,一位年輕的中國員工站了出來,他叫劉本昆,1943年來到倫敦分行工作。在劉本昆的全力幫助下,多利終於被銀行留了下來。

多利的正直善良深深地吸引著劉本昆,而劉本昆的騎士風度也打動了姑娘的心。他們相愛了。1949年,多利與劉本昆在倫敦舉行了婚禮。婚後多利給自己起了一個中國名字劉道蕊。

匿名匯款

1949年10月,新中國誕生了,在百廢待興之時,穩定金融市場,保護國家財產成了新政府的一件大事。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主持下,中國銀行成立了總管理處,並立即通電各海外分行,凍結資產等待接收。但倫敦分行的經理不但拒絕接受中行新總處的領導,還準備把中行在歐洲儲存的大量外匯轉移到台灣。

保衛當時倫敦中行持有的人民政府的財產便成為一個緊要的任務。那時倫敦分行的大部分員工已被遣散,只有不足10人留守。為了保護中國銀行在歐洲的資產,經過反覆考慮,劉本昆等5人決定起義。

5人起義小組成功地保護了國家的財產,劉本昆被中行總行任命為襄理。而1957年,劉道蕊終於克服了重重困難,成為一名中國公民。1967年初,在劉本昆的一再申請下,中行總行最終同意讓他們夫婦回國工作。

1967年6月的一天,周恩來總理收到了一封沒有署名的信,信中寫道:「敬愛的周總理,我們今天通過銀行給您匯去1.2萬英鎊。這些錢是我們這些年來從我們工資內節省下來的。我們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把這些陸續積累下來的錢交給國家,用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但是由於我們還不很清楚應該通過何人將這筆錢交給國家才穩妥可靠。萬不得已,我們才將此事交您處理,因為我們相信您。」

隨信還寄去一張1.2萬英鎊的匯票。接到這筆款后,周總理很快做出了批示:個人存款,國家不能收。要儘快查到捐款人,將錢退回去。但因為「文革」的影響,查找捐款人的事,無法正常開展。為了這筆款的安全,負責調查捐款人的工作人員以周總理的名義,將錢存入了中國銀行。可誰也沒有想到,這筆錢竟然存了30年。

最終證實

時間到了1997年,劉本昆夫婦已經退休快10年了。1967年到1997年,時間已過去了整整30年,將英鎊摺合成人民幣並加上利息,這些錢在1997年價值467000元。上級領導命令中國銀行繼續執行30年前周總理的指示,找到捐款人,把錢退回去。經過反覆調查,最終證實,劉本昆夫婦就是30年前的捐款人。

當中國銀行的代表找到了劉本昆夫婦,問應該怎麼處理這筆錢時,他們說,這筆錢已經捐出去了,不能再收回。而劉本昆夫婦並不富裕,在很多老同事的眼中,他們一直過著非常清貧的生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