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宗教與信仰(我的宗教觀2)

[複製鏈接]

169

主題

169

帖子

72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一樣 發表於 2014-11-10 2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五.關於佛教
   與唯神論的神本主義者耶蘇和穆汗默德不同,無神論者喬達摩.悉達多倒更富有人本主義的色彩。在他眼裡只有佛和眾生沒有神。釋迦牟尼(釋迦族的聖人)承認人的獨立存在,他認為人在大自然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駕馭自己的生命之舟到達佛的彼岸世界。
   第一釋迦牟尼否認人是神造的。他承認人和人類社會的獨立存在,承認人類自身有其發生、發展、生育、繁衍的規律。在他眼中,人從生到死的過程只不過是大自然中萬事萬物按照十二因緣法往複循環鏈條中的一個大的環節而已。
   第二在釋迦牟尼看來,人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只是宇宙中萬千世界中的一個,而且是這些世界中最為混亂、骯髒、齷齪、充滿罪惡的一個,而其它那些世界則是由諸多主佛掌管的眾生平等、安定和諧的極樂世界。這些佛的世界中生活的居民也是人不是神,是覺悟了的人。這種覺悟了的人就是佛。然而,人們不必為來到我們這個人的世界而煩惱。人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修鍊而轉生到由佛主宰的極樂世界中去。他自己來到這個人的世界就正是為了這件事。他是來超度眾生的。
   第三在釋迦牟尼看來,他來超度眾生只是啟發、引導大家通過自身修鍊去認識(悟)人生的本質而已,他並不代替任河人去做人間此岸到佛界彼岸的工作,那是每個修行者自己的事情。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大約就是這個意思。
   第四釋迦牟尼明確主張「眾生平等」。他說:「佛是已經覺悟了的眾生,眾生則是尚未覺悟的佛。」在他眼裡,眾生(不只是人)是完全平等的,人不分富貴貧賤、男女老幼,也沒有教派差別,都是平等的。他的十大弟子中有他的兄弟、妻兒、僕人、妓女,還有其他教派中投奔過來的人。他甚至把原來在他家的理髮師傅接收進來作為他的右座大弟子接受其他入教弟子的參拜,就是他的兄弟親人入教也要參拜這位「右座」。所以我說釋迦牟尼創建的佛教是最富有人情味的人本主義的宗教。在這一點上,基督教、伊斯蘭教就不一樣,在他們那裡貴賤尊卑由天定。婦女、僕人永遠是男人、主人的附屬物。
    第五從修鍊的方法上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要求人們天天祈禱、頌揚上帝或真主,以表示對主神的無尚敬畏。而佛教則完全不同。它只要求人們從做好人、善人、仁慈之人開始。比如釋迦牟尼倡導的「五戒」、「五不」正法以及在他即將離開人世時對他的弟子和信徒們宣講的六十四種佛法(這是我從〈涅磐經〉里粗略統計的結果不一定準確)都無不充滿勸導人們做好人不做壞事,做善人不行惡事,要仁慈待人不以惡還惡以暴還暴,要以仁慈之心忍受任何人的誣衊、攻擊、誹謗以至殺戮,要能忍天下人難忍之事,要能容天下人難容之人,包括那些對自己造成過極大傷害的人。這些對凈化人的心靈、促進社會進步、建設和諧社會無疑是很有助益的。真正的佛教徒是不會鬧事,更不會製造社會事端的,即使教內出現派系爭端也不會導至社會動亂。這可能也是世界尤其是東亞、東南亞一些國家長期容納、扶持其發展,有的甚至將其定為國教的原因吧。
   說到這裡,想起我國藏傳佛教活佛十四世達賴喇嘛這個人,他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西藏發動武裝叛亂到今年三月預謀策劃並指揮拉薩打、砸、搶、燒社會動亂事件中的表現充分說明了:他早已不是一個佛教徒,更不配做藏傳佛教的領導人了。他完全違背了如來佛主的遺教和佛教的立教宗旨。他和他手下的人哪一天在認真修佛?他整天想的就是「藏獨」,就是如何製造動亂搞分裂。他該受到佛教教規的制裁。我擔心:他若不懸崖勒馬,那他們這個集團早晚會變成一個集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和恐怖主義於一身的反動集團。趕快懸崖勒馬吧,回頭是岸。
   第六在我看來,佛教也有其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首先,佛教在釋迦牟尼的倡導下成了一個消極自私的宗教集團。他們認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只能消極適應環境,只要帶上一個飯碗就行了,餓了四處乞食,飽了打坐入定修鍊即可。試想:如果天下人要是都照他說的這樣辦可就麻煩了!人們到何處去要飯吃?他倒也想到了這一層,於是讓一部分人在家當居士,其實就是為他們這些修佛的人準備吃食去,但他又規定:居士不能成佛,這又不符合他眾生平等的思想了。
   其次,釋迦牟尼的佛教無益於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佛教經典中是沒有抗爭、奮鬥、發明、創造等等這些倡導和鼓勵人們奮進的字眼的。他的「五不」正法即「不爭、不貪、不求、不念、不欲「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一個人只要信佛,成天只想一件事:悟出人生真諦早日成佛前往極樂世界就行了,別的啥也別想別干。試想:要是人人都這樣,我們這個世界,我們人類社會還怎麼發展呢?!
   再次就是釋迦牟尼的虛無主義的人生態度。在他們修佛的人看來,整個宇宙世界(他們叫做萬千世界)本來就空無一物。當你閉目打坐修鍊到萬物皆空連自己也沒有了的時候,你就成佛了。所以後來人們把那種心灰意冷、萬念俱灰、決心剃度為僧的人的行為叫做遁入空門。就是說他從此進入寺院專心修佛,對人世間的一切人和事都再也不聞不問不看不想不念。就是千軍萬馬經過他的身邊他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就是他們的處世態度。他們已是沒有靈魂枉有一副「臭皮囊」(這是他們自己說的)的行屍走肉了。這樣的人活在世上有何用去到佛界有何益?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間萬事萬物之所以能存在和發展都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而在佛教界,我們卻找不到,一切都歸於空,一切都歸於無。這倒有些接近於老子的思想。
   老子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的思想理論奠基人。他說過,世界是從無開始的,然而無中生有,於是有了天地萬物(這是不是最早的宇宙起源學說?不知道。)既然有了天地萬物那就不是空,更不是無了。他承認客觀世界的存在,承認人的存在,承認世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我認為他的世界觀基本上是唯物的、辯證的。但他的人生觀又確實是十分消極的、被動的。他主張人應該回到原始的嬰兒狀態,像嬰兒那樣自然無為。他的《道德經》就是他留給後人以說明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唯一遺著。其中有的地方說到了人生修養。但是,他卻將人們引入到原始嬰兒的自然無為的道路上去了。他說,一個人只要修鍊得像嬰兒那樣除了張嘴吃奶維持生命之外什麼都不想不為就行了,就成仙成真人了。試想,要是人們都修鍊成這個樣子,我們這個世界的經濟和社會又怎麼維續和發展呢?那用以維持人生生命的奶恐怕也無處去找了。
    所以,我說佛家和道家十分接近。是說它們的創始人都不是神創論者,都承認世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存在和發展變化。我覺得他們的世界觀基本上應該是唯物的辯證的。但在人生觀方面二者又都是極端消極被動的、不可取的。這兩位在時空上都不可能有任何聯繫的人能有這樣相似甚至十分接近的思想倒也實在是難得。
    關於佛家的空無觀,在《金剛經》、《文殊經》、《心經》等經典中處處可見,反覆讀來讀去,我覺得佛家的空無主要是指修佛的人在修鍊大乘佛法的時候要做到心靈空寂清凈,一個修鍊者在打坐入定時要是能做到心中無一物、心中無一事、心中無我、心中無任何心念,處於完全寂滅的狀態,那麼這個人就離佛不遠了。這差不多不就是一個植物人嗎?難怪那麼多修佛的人沒有聽說有幾個修成佛的。其實,我看不管佛家還是道家,他們提倡的修鍊之道只不過是一種迴避現實、逃避人生責任的消極頹廢之道。實在不值得推廣的。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沙發
Djogchen 發表於 2014-11-11 01:43 | 只看該作者
世人總覺佛法空
破鏡重緣問慧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1: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