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成吉思汗臨終曾立遺言 提出「聯宋滅金」計劃(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1-10 0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六盤山是中國西部山脈,是我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地帶。逶迤200餘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它以磅礴的雄姿,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發源於此山。六盤山綿延百餘公里,有4萬多公頃天然次生林,是中國西部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的發源地。六盤山山勢雄偉,巍峨挺拔,山清水秀,歷來就有「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之譽。六盤山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它「近代西涼,咽喉靈武」,是歷代兵家爭奪的要塞,其獨特的風光景緻和地理位置令人景仰不禁。

  六盤山處於北方游牧文化、中原農耕文化和西域文化的結合部,是古代多民族的聚居地。特別到固原市境內,現在已被西安、蘭州、銀川三省會城市圍成金三角,人文歷史愈發厚重。這裡積澱著豐富的伊斯蘭文化,到處都洋溢著濃郁的回族風情。另外,六盤山地區廣泛流傳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傳說和故事,如 「魏徵夢斬涇河老龍」、「柳毅傳書」等等。

  古人云:得關中則得天下。六盤山地區的蕭關則是關中地區的北大門。秦朝曾從這裡發跡,漢武帝曾到此巡視。1039年,北宋和西夏的戰爭在六盤山地區爆發。宋仁宗時期,北宋與西夏之間發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3次大規模戰役,宋軍失敗與西夏達成了「慶曆和議」。這次平等和議換得了宋夏將近半個世紀的和平。不過,後來到了宋神宗、宋哲宗統治時期,宋夏之間又爆發了戰爭。1119年,宋軍在童貫、種師道的率領下,攻克西夏橫山之地,西夏失去屏障,西夏崇宗向宋朝表示臣服。1127年,北宋被金朝所滅。西夏蠶食宋朝西北領土,宋夏戰爭結束。蒙元時期,成吉思汗、蒙哥汗和大元皇帝忽必烈等幾代帝王,之所以選擇這一地區作為南下消滅西夏、斬金虜宋和西征中亞的後勤基地,這充分說明其戰略位置堪為重要。

  由於西夏多次背盟忘義,又聯金抗蒙,對蒙古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1226年,西征回師蒙古后的成吉思汗,不顧年老體邁和鞍馬勞頓,親自率軍6次征討西夏。最後一次征討正值酷夏,途中狩獵落馬後,高燒引發傷病,於是不得不在清涼的六盤山行宮停駕,避暑消夏。 根據資料考證,成吉思汗駐蹕六盤山,主要活動地點有兩處:一是六盤山腹地、涇河源頭的涼殿峽;一是六盤山下的行宮、後來成為安西王府的開城。有學者認為,涼殿峽中的「殿」字透露出了這裡不同尋常的歷史。也許是被六盤山的美景深深陶醉,也許是一生征戰過於疲勞、需要休養生息,也許是為了等待最佳戰機,成吉思汗在這裡盤桓了兩三個月,直至告別人世。在涼殿峽,後人看到了許多隨意散落的石器,包括石墩、石槽、石礎、石柱、石條、插旗台等,其中飲馬槽等石器鑿刻細膩、保存相當完好。這些明顯供屯兵、牧馬、生活所用的石器是否就是成吉思汗駐軍所留?《化平縣誌》(即今涇源縣)中的記載表明,前人不僅早就注意到了它們,而且認定其與成吉思汗在此避暑的歷史經歷有關。

  與涼殿峽優美的自然風光相比,成吉思汗在六盤山的另一處重要活動地點開城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開城遺址位於現在的固原城南約20公里處。成吉思汗病逝后,繼任者太宗窩闊台、憲宗蒙哥、世祖忽必烈就是由此發兵征討四方的。如今已風光不再的開城留下了大量當時的文物,其中有皇家通用的琉璃構件,也有石雕龍、銅權、長頸銀瓶、鐵質三足盆、琉璃四足香爐等難得一見的珍品,還有重達50克的金手鐲。城中作為附屬建築的延厘寺,格局與當時京城的寺院基本相同。開城當年的建造規模以及當年居住在城中的人們的生活狀況由此可見一斑。

  據史書記載,成吉思汗臨終遺言有三:一是蒙古汗位繼承的問題。他反覆給自己的兒子們講多頭蛇的故事,警告兒子們要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並直接告訴自己的兒子們要遵從他的旨意,擁立三兒子窩闊台為汗位繼承人,把帝國的權柄交給窩闊台,並且要兒子們立下文書,保證把他的決定當成肉體上的靈魂,不許惹起禍端,更不能違反他的法令。二是提出「聯宋滅金」計劃和方案。他說,金朝的精兵在潼關一線,南接連山,北靠大河,一時難以攻破取勝。只有聯合宋朝,讓宋朝舉兵唐、鄧一線,逼近大梁。金兵必然增兵潼關。金兵千里增援潼關,人馬疲憊之時,汗國再出兵一舉破金。三是指出消滅西夏的方法。他告訴自己的部眾,等他駕崩后,封鎖消息,密不發葬。等待西夏兵眾從城裡出來時,擇機將其殲滅。一代天驕的「六盤山遺囑」,最終生效,對蒙古汗國消滅西夏和金國的戰爭中得到了應驗。

  長期以來,關於成吉思汗的去世地點有3種說法:寧夏六盤山、甘肅清水縣、寧夏靈武。他們的根據是:成吉思汗病逝時正值炎炎盛夏,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遺體不便於長途移動、送到遠處安葬。但這樣的觀點也沒有得到廣泛認同。

  成吉思汗墓地成為難解之謎與蒙古族獨特的喪葬習俗有直接關係。按習俗,蒙古「汗」的墓地都是保密的,地面無跡可尋。據史書記載,蒙古族的王公貴族死後的遺體多被裝入鑿空的粗木之中深埋地下。下葬后,人們在母駱駝的面前殺死子駱駝,然後放馬將留有子駱駝血跡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護,直到地面長出青草、與周圍的土地毫無異樣之後才撤兵而去。此後如果要到墓地祭祀,則由母駱駝引路,它們悲鳴的地方就是墓地。成吉思汗墓葬地點的撲朔迷離,更給六盤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成吉思汗在寧夏南部的六盤山一帶度過了最後歲月,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成吉思汗病逝后,再到蒙哥汗即位時,將京兆(今西安)列為忽必烈的封地。忽必烈重用漢人,推行漢法,得到了關中百姓的愛戴。1253年,忽必烈駐軍六盤山,與蒙傳佛教薩迦派結成了深厚的政治和宗教關係,並多次會見八思巴,接受宗教灌頂。這一切對後來西藏納入中國的版圖和祖國的統一,都尤為重要。

  1258年,蒙哥汗率軍進攻宋國,六盤山為進攻宋國的軍事基地和後勤保障的大本營,並且後續駐兵2萬於六盤山地區。是年,蒙哥汗的夫人也在六盤山病逝。

  蒙哥汗死後,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六盤山又成了西部主戰場。後來,忽必烈的兒子忙哥剌被封為安西王,安西王府所在地是固原地區的開城,那也屬於六盤山地區。忙哥剌的兒子阿難答繼承安西王王位后,由於政治上的不成熟,將自己捲入元朝皇位之爭,最終失敗,直接導致安西王的王號被廢除。

  1206年蒙古大漢建國到1368年元朝滅亡,共162年。期間,和六盤山發生政治和軍事聯繫的,斷斷續續算起來就有80餘年。蒙元政權在膠著和飄忽的162年裡,無論經歷了多少禍福興衰,六盤山地區都是歷史上有事實記載的見證地。

 
沙發
yablue 發表於 2014-11-10 18:17 | 只看該作者
一)中國歷史上備受入侵。把當奴隸說成是強大


中國人在元清的地位低於亞利安統治下的印度賤民。

1) 我們的成吉思汗

在蒙古統治的一切地方, 中國人地位最低。是4等人。
《多桑蒙古史》記載成吉思汗法令: 殺一漢人, 與殺一驢相等。

蒙古大汗窩闊台令大臣討論漢人有什麼用。
蒙古大汗忽必烈說: 漢人有什麼用。

別迭建議:「漢人無用, 殺光算了。」
耶律楚材說可以把漢人留著收稅。



阿Q得意洋洋得說誰誰誰是我們成吉思汗的奴隸。他的先人倒是成吉思汗奴隸的奴隸。

蒙古人稱漢人為囊加歹。
蒙古帝國法律: 漢人被打﹐不得還手。

中國人淪為奴隸, 在蒙古統治下只有號碼。
數字名來之蒙古統治 (張三, 李四)。
朱元璋原名朱16, 朱元璋 之父朱世珍, 原名朱54。
朱元璋祖父朱初1, 曾祖父朱49, 高祖父朱106, 四世祖父朱仲8。
張士誠原名張94。陳友諒原名陳94, 祖父名為1001。
明初首富沈萬三。


元時,  蒙古把廣東沿海漢人列為劣等漢人, 捆起來往海里拋。
西藏喇嘛對蒙古大汗說:「這是不對的, 這是有罪的。」
周作人認為:「鬧房系後來飾詞、實為蠻風,即初夜權。」

XXX,  J8,  X 皆源自蒙古語。
 J8 漢語是陽w。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yablue 發表於 2014-11-10 18:1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在元清的地位低於亞利安統治下的印度賤民。

俄國最有資格收復中國

元朝2, 3, 4任大汗貴由, 蒙哥, 忽必烈都是俄羅斯蒙古大汗拔都西征時的部下。
教皇特使記載蒙哥使者在拔都境內的地位低於拔都使者在蒙哥境內的地位。


拔都扶植蒙哥為中國的統治者。
蒙哥從未忘記這一恩賜。-《草原帝國》


俄羅斯蒙古汗國遠強於元朝。
俄羅斯蒙古汗國領土遠大於元朝。
當時莫斯科稱臣蒙古, 沒有亡國。

宋朝為蒙古孫國。
南宋6000萬人被30萬蒙古人打得叫爺爺。
1276年, 宋朝派陸秀夫議和, 向蒙古進貢, 稱侄或侄孫, 宋為孫國。
派監察御史劉岊獻降表稱臣: 「蒙古上皇帝尊號曰仁明神武皇帝」。
謝太后涕泣: 求蒙古「封為小 國」。
忽必烈下令砍下四個宋朝妃子,宮女的頭掛在宋朝全太后寓所。
南宋諸帝骨骸曝於野,
宋理宗頭骨被做成飲器獻給蒙古國師八思巴,稱為骷髏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yablue 發表於 2014-11-10 18:1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在元清的地位低於亞利安統治下的印度賤民。

康熙聖君
努爾哈赤幾乎殺盡遼東尼勘(漢人)。滿清入侵, 漢人被殺大半, 即甲申國難。史載清軍「割其陰肉, 驗功之所, 積成丘阜」。割漢人女子的**, 統計他們殺了多少漢人。
「刀剜其陰, 以線貫之。」

崑山大屠殺, 漢人女人的血從山上流下, 「血同澗水暴下」。

鄭成功的母親, 都成為清軍強*的對象。 八旗軍把掠來的漢人婦女分給各營, 晝夜不停的輪*。「各旗分取之,  同營者迭嬲無晝夜。 」

滿清初夜制度, 漢地「人無完婦。」 「百萬紅顏, 竟與騷狐同寢, 思之慟心,  言之污舌, 是盡中國之女子而玷辱之也。」

清初,清軍吃的漢人數以萬計。廣東有的婦女頂替家人自願進鍋。即廣東新會「四孝烈」。
滿清的人等製為 (1)滿 (2)蒙 (3)回(4)漢。
漢人淪為奴隸, 《清史稿》記載每月漢人奴隸被虐自殺報官者2000。
漢人逃亡, 滿清頒布《逃人法》。
大漢奸靖南王耿仲明部下收留漢人奴隸, 刑部議死刑, 耿仲明被迫自殺。
漢人逃往東南亞, 聽說華人在東南亞被屠殺時, 乾隆說殺得好。
佩雷菲特, 《停滯的帝國》:「(滿清)對奴隸實行統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yablue 發表於 2014-11-10 18:21 | 只看該作者
一)中國歷史上備受入侵。把當奴隸說成是強大


1) 晉朝
胡人俘虜殺掉了晉懷帝, 晉懷帝被俘后當僕人,之後被殺。
  胡人俘虜殺掉了晉愍(音敏)帝, 晉愍帝被俘后僕人, 之後被殺。
    晉朝王妃裴氏被 lj后賣掉。
    晉元帝逃到南方,史稱「衣冠南渡」。

   
   2)南北朝

    梁元帝投降鮮卑軍之後被殺。
    首都江陵百姓被鮮卑軍掠為奴隸。「闔城老幼被虜入關」。
   梁宣帝為鮮卑人立的傀儡皇帝。

大歷史學家范文瀾說: 「花木蘭的故事是真的, 不過她是鮮卑人。」


3)五代十國- 兒皇帝, 孫皇帝
    石敬塘稱帝, 稱蒙古草原的契丹可汗為父王, 自稱兒皇帝。
    石重貴稱契丹可汗為爺皇帝, 又稱契丹大皇帝。 自稱孫皇帝。
    劉崇稱帝, 稱契丹汗國為父國, 自稱侄皇帝。
《燕北雜記》記載:「北界漢兒多為契丹凌辱,罵作奴婢。」



4)宋朝為金國的兒國 - 靖康之恥

   
    宋徽宗, 宋欽宗在金國光屁股遊街。
    宋俘被金國以十人換馬一匹, 賣到高麗, 蒙古作奴。
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韋太后, 正妻邢氏(遙冊為皇后)在金國為妓。
金國的人等製為 (1)女真 (2)渤海 (3)契丹 (4)漢。
宋帝稱金帝為伯皇帝, 或叔皇帝。「叔大金皇帝」。- 《中國通史》
宋帝自稱侄皇帝, 「侄宋皇帝」。- 《中國通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6: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