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林泉忠:汪精衛是非七十年(組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1-10 08: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天是汪精衛逝世七十周年。

  汪精衛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可繞過的指標性人物之一,早年深受國父孫中山的疼惜與重用,歷任黨國高層要職數十載,惟晚年在抗戰期間與日本合作,建立「汪偽政權」,因而成為近代史上最具爭議性的「負面人物」。戰後,汪精衛的「漢奸」形象早已根深蒂固,影響至今。

  

  
    若以爭議性人物而言,蔣介石與毛澤東不在汪之下,然為何過去數十年無論是大陸還是台灣,有關汪精衛的話題卻大體上乏人問津?其中既有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是兩岸政治環境造成的結果。

  欲論及汪精衛的歷史定位,自然無法迴避其人生舞台最後六年的所作所為及在歷史上作為一個「失敗者」的客觀事實。然而,「歷史是由勝利者所書寫」,民國三十八年後於兩岸各領風騷的蔣毛,一個是如假包換的最大政敵,而汪又反共,因此兩岸的教科書輕易地將汪精衛冠以「頭號漢奸」,且「永不超生」,也就不難理解了。

  

 
    汪精衛享壽六十一歲半,從一九三八年底發出「艷電」,而走向與日本合作的道路算起,其後六年不過是其人生的一小段。然而,由於對汪的「漢奸」定位,使其前五十多年的人生中對近代中國的建立及對國民黨的貢獻都一一被抹煞,也嚴重影響到學界對汪精衛這位二十世紀前半葉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的客觀研究。

  嚴格而論,無論是台灣還是大陸,「汪精衛研究」仍基本上處在空白的階段。

  

  
    明年將迎來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台灣國史館也正在籌劃出版新的抗戰史叢書,其中也涉及如何客觀中立地對那段汪精衛主持的「南京政府」重新定位的討論。究竟應維持「汪偽政權」的傳統稱呼,還是以「親日」、「附日」、「聯日」等冠之,議論紛紛。這些議論也反映了民主轉型後台灣學界得以重新認識歷史的社會氛圍。

  

  
     另一邊廂,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對歷史重新理解的氛圍也在逐漸形成。近年來大陸掀起一股「民國風」,也引發年輕學者對民國史濃厚的興趣,從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年開放民國外交檔案深受大陸學者厚愛也可見一斑。這些檔案的善用,也有助於大陸對國民黨在抗戰中的貢獻及扮演領導角色的理解與肯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6: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