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朱大鳴:房地產若理性了經濟就玩完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8 15: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前,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表示當前經濟已經無法與房地產脫鉤,當房地產進入調整時期以後,我們就是左右為難:一方面力圖讓房價回歸到理性,另一方面會擔心地產崩潰,造成經濟大的衰退,這就是治理體系、治理方式不適應的一個最突出的反映。

  邱曉華所言正是我們這些年來對待房地產這個令人又喜又恨矛盾心態的現實。為了控制房價上漲,我們掏空心思地想讓房價回歸理性,別走向日本和美國的老路,真得達到這樣的狀態,我們又害怕起來了,房地產影響太大了,如果房地產回歸理性了,我們經濟怎麼辦?很多購房者都是沖著升值去的,他們財富保值怎麼辦?

  最近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說,近期的房地產市場政策主要是借市場調整的窗口期,把一些行政色彩比較濃的干預措施儘可能的剔除,不太贊成把去除行政化的政策叫做「救市」。

   我們把行政化的政策剔除去,不叫救市,那叫什麼比較合適呢?恐怕叫「回歸市場」比較合適吧。但是,房地產真得市場化之後我們的房地產產業就好了嗎?至少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學理論可以這樣下斷定,那些聲稱回歸市場房地產產業就萬事大吉者,不是騙子就是傻子。哪一個國家的房地產沒有市場外因素在起作用?歷史上從來還沒有出現過。

  房地產是一個關鍵產業,很多國家都採取或明或暗的態度對之進行規範。次貸危機發生后,美國政府已經醒悟了,靠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是走向瘋狂的死路,不是資產價格暴漲而覆滅,就是通貨膨脹讓老百姓沒法過就要造反,經濟不僅僅是電腦數字,毫無情感,也不少僅僅是價格變化,配置資源,還關涉到利益分配,企圖只管價格變化不管利益分配,只是黑板經濟學,以此為指導,下場很慘烈。

  中國土豪在德國房產也賺不到錢,有專家披露說是因為各級政府從來不敢通過抬高當地地價和房價,來增加政府的房租收入或稅收收入,房價高漲致使老百姓淪為「房奴」,老百姓盛怒之下不選你了,執政黨要下台,而且無論在聯邦還是州、市及村鎮層面,政府都按照人口需求,制定建房規劃,目的是能夠為每個家庭提供一套住房。從這裡我們可移明顯看出,德國的住房政策導向是以民生為核心,而不是將之過度市場化,更不是慫恿投機,任由泡沫滋生而不顧。

  德國還有一條殺手鐧,即如果地產商制訂的房價超過「合理房價」的20%,即為「超高房價」,構成違法行為;如果地產商制訂的房價超過「合理房價」的50%,則為「房價暴利」,便觸犯了《刑法》,構成犯罪,可以判處3年徒刑。這樣,對於那些哄抬房價者,已經不是罰錢了事,而是直接處以刑罰。我們國家不可能像德國那樣嚴格,但是至少對於大規模地抬高房價這一現象進行遏制,否則就會出現一輪低潮之後,就出現報復性反彈,很多樓盤一下子真能漲價30%,而且還振振有詞地說,這是市場行為,有買就有賣。

  就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而言,很多人堅稱說沒有泡沫,他們的基本邏輯是只要泡沫沒破裂,就是沒有泡沫,只有等待泡沫破裂了,才算確診有泡沫。這樣的基本邏輯等於說一個患了癌症的人只要沒有死,就不算患上癌症,如果是患上癌症,為什麼他沒有死。因此,這種邏輯是一種詭辯邏輯,沒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如果依照這種邏輯出台政策,恐怕是非常致命的。原因是沒有搞清楚房地產市場到底在哪裡患了病,更不會去想著把它治好。

  還有的學者認為,我們都知道中國樓市已經畸形了,然而如果不再畸形下去,或者不再按照它的邏輯運行下去,就會把中國經濟拖入死地。這種說法其實與邱曉華的觀點類似,但如同煙鬼吸鴉片,你不讓他吸了他要跳樓、撞牆,你讓他繼續抽下去,他的毒癮更大,直到無藥可救。我們到底選擇刮骨療傷,還是選擇讓毒藥繼續在體內蔓延下去,似乎並不是太難的選擇,但是現實中我們往往選擇飲鴆止渴。

  房地產政策的兩難實質上是發展思維模式的兩難,也是當下轉型所遇到的問題集中展現,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很多中國經濟所遇到的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從根本上來說,客觀因素還不是造成兩難的根本原因,因為任何一個歷史階段都會遇到很多客觀問題,真正造成兩難現象頻發的還是我們內在的選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0: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