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優秀家族有非常強的家族文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從全球大家族的角度來看文化與商業的關係,很有現實意義。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現在談及較多的是文化復興,復興主要是強者盛行的意思,所以,自然而然的會參照一些在經濟上相對領先的一些地區以及他們的經驗。第二,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還是家族,它都是一種組織形式,任何一個組織形式的強弱背後都有一定的原因。所以,家族有非常大的代表性,特別是有的家族在一定程度上比企業還要大,因為它可能擁有幾家,甚至幾十家非常知名的企業。

  筆者認為,無論是企業還是家族,一代人的興旺往往靠的是創業者的激情、機遇、努力,但是如果幾十年要興旺則靠的是制度,而上百年興旺背後的驅動因素就是文化。

  首先從兩個家族談起。北京協和醫院、芝加哥大學、摩根大通,都與大家熟識的洛克菲勒家族有關。洛克菲勒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的爭議非常多,1870年他創建了美國的標準石油公司,然後他和他的夥伴大概用了30年時間壟斷了全美90%的石油市場,以至於美國政府通過專門立法來打破他們的壟斷。

  在老洛克菲勒去世那一年,他們的身家是14億美元左右,當時美國的GDP是900多億美元,也就是一個家族佔了美國GDP的1.5%。2006年福布斯雜誌做了一個研究,如果回溯到2006年美國的GDP,這個家族應該有三千多億美元的資產,比當年全球前十大富豪加起來的資產還要多。最重要的是,洛克菲勒家族如今已經第六代了。

  第二個家族創建的時期相當於我國清代嘉慶七年,他們曾經有通用汽車43%的股權,也是最大的股東。中國人現在到國外收購的沃樂夫酒店曾經屬於這個家族,雷明頓也是。這就是杜邦家族。杜邦的可研究性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大於洛克菲勒家族,因為這200年當中,杜邦家族薪火相傳,維持了兩百年。更為驚人的是,1982年福布斯雜誌第一次推出世界400人富豪時,杜邦家族就有28人上榜,一個家族便佔據了7%。

  這些優秀的家族到底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筆者認為,敢於擔當,具有非常強的家族文化,任用賢達,對政治高度敏感,並且注重回饋社會,這些都是優秀的家族所具有的特點。與此同時,這些家族自古以來就非常注重對孩子的培養,特別是對家風的培養。他們的家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像家族文化一樣。我國目前也在強調依法治國,法能夠讓一個組織真正長期的興旺發展下去,然後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我國有非常多的企業家,並且他們在才華、努力程度方面很多都可以跟國際抗衡,但是在用心培養下一代上,他們目前還處於相對較弱的階段,這些問題在十年以後都會慢慢的顯現出來。

  筆者認為,任何一個家族的基因都是有單一性的,能不能發揚光大,取決於能不能把各路優秀的人才吸引進來。杜邦的拉斯科布是負責財務方面的私人秘書。在三兄弟上台以後,他已經在通用汽車工作,但他仍是杜邦家族終身的朋友,就是因為在他的穿針引線下杜邦家族介入了通用汽車,與此同時,他早已知道杜邦家族的人造革、塑料、塗料是大量可以用在汽車上的,杜邦家族因此得以迅速擴大。同時通用汽車也利用杜邦做大做強。杜邦家族在管理上是最嚴苛的,財務上的杜邦分析法就出自於杜邦家族。

  另外,這些優秀的家族對政治也是高度敏感,杜邦家族的發家就是因為老杜邦對政治、經濟、外交的研究特別深入,他當時就預測到,1812年英國和美國一定會有第二次戰爭,而杜邦就在此前拚命擴大產能,並且在戰爭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益。

  筆者認為,政治方面最需要講的是洛克菲勒的轉型。老洛克菲勒讓他的兒子娶了美聯儲第一任主席的女兒——她有一個兄弟叫溫斯洛普,他們的第三代叫戴維·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是通過這次聯姻完成整個家族的轉型,這是爭議很大的一件事,以至於老洛克菲勒到年老還在後悔。但到第三代的時候,洛克菲勒家族出了一個美國副總統,兩個州長,大通銀行的董事長,外交協會主席,這些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完美轉型。

  再來看看他們的政治觸角,洛克菲勒家族做了一個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充斥著最主要大學的校長,還有美國國防部長、國務卿,世界銀行行長,大公司 CEO。對於賺錢,每個國家世世代代都有人賺,洛克菲勒為他們的家族修築了一條護城河,就是和社會主流、政治決策者保持千絲萬縷的聯繫。

  不過筆者認為,觸及政治仍然是短期的,真正的回饋社會才是最長久最穩定的。政客會換,但社會的民眾是不會換的,而優秀家族的另一個文化就是飲水思源,投桃報李。世界上第一支黃熱病的疫苗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研究院研究出來的。卡內基的那句「富著死去的人是可恥的」是最有名的。他生命的最後九年放棄了自己的企業,專門做慈善基金會,而卡內基對美國慈善業的影響也非常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塔塔集團。印度跟我們一樣,都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印度有兩大家族,一個是塔塔,一個是安巴尼家族。安巴尼家族就是到處炫富。而塔塔從一百多年前就開始資助印度的貧寒學子讀書。筆者此前曾在媒體上發表與塔塔有關的文章,塔塔通過一定的渠道,事先了解到媒體將刊發此文,他們中國區的負責人就打電話,堅持把兩個字改掉,把「塔塔家族」改為「塔塔集團」,他說我們的形象不是一個家族,我們就是一個集團,我們是社會的一份子,這是給筆者印象最深的地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2: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