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墨西哥為何突然撕毀中國高鐵合同?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8 1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煮熟的鴨子又飛了!」這不是詐屍,而是現實。

  11月7日下午,大洋彼岸傳來這樣一則消息:墨西哥總統涅托突然宣布取消11月3日的墨西哥高鐵投標結果,決定重啟投標程序。

  就在4天前,當中國鐵建牽頭的國際聯合體中標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羅高速鐵路項目的利好消息傳來,國內輿論還著實興奮了一陣,因為這畢竟是拉美地區第一條高速鐵路,也是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第一單,意義非同尋常。

  對於此次變臉,墨西哥方面解釋是為了避免出現對投標程序合法性和透明度的懷疑,將給其他如日本、德國等競爭企業更多準備投標的時間。

  消息公布后,鐵路基建類股票遭遇重挫,中國鐵建一度暴跌超過7%,打得很多股民措手不及。

  幾個月前,島君去了趟墨西哥,聽當地的朋友說,捏托總統很希望中國到墨西哥修高鐵,還迫不及待要來北京同習總會談。APEC期間,涅托也要來中國訪問,本以為這單生意算作是見面禮,不想又出這麼個岔子。有專家就認為,墨西哥突然撕毀已簽好的合同,這背後不僅僅是商業問題,還有更複雜的國家間政治、經濟博弈。

  發展中國家的生意不好做

  墨西哥官方表示,該項目將在數周內重啟競標,所以「鴨子」能否再飛回盤中充滿變數。見多識廣的島君氣憤地盤點起中國的委屈:利比亞戰爭一開打,中國企業在利投資遭受重大損失;緬甸一換民主政府,項目推進又遇阻力;土耳其的項目做了八年,前四五年都在打官司;入股外國企業,反遭惡意調查,如此等等,可見中國企業和資本走出去面臨的複雜困境。

  目前世界各經濟體發展呈梯隊式分佈,發達國家國內市場趨於飽和,發展中國家需求波動較大。經濟保持微幅增長,其經濟總體屬於高位震蕩運行。相比於發達國際比較成熟的市場和法律環境,廣大發展中國家投資環境、經濟發展勢頭在很大程度上卻取決於其政局及經濟發展水平。

  細心的島友可能會問,「經濟發展勢頭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這是不是島君的筆誤呢?大家不要誤會,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經濟發展勢頭,確有其事。用一個社會心理學上的概念描述就是「馬太效應」。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用俗話說就是「越窮越吃虧。」對於很多發展中國家而言,薄弱的經濟基礎、動蕩的政局本就是先天劣勢,而這種劣勢往往意味著經濟沒有一個良好的增長環境,只能長期在低位徘徊,社會矛盾也將持續爆發,反過來再次制約經濟發展。如此往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投資發展中國家的風險也就在於此。

  除了上面說的風險,發展中國家生意不好做還有這樣幾個原因:首先,發展中國家政府權威普遍較弱,反對黨派出於取得政權的考慮往往「為了反對而反對」,哪怕是對老百姓有好處的項目,只有這樣,才能讓執政者顯得碌碌無為,以便自己取而代之;其次,發展中國家巨大的市場潛力是一塊肥肉,爭食者眾,在競爭中出於劣勢的企業往往採取「遊說」等政治手段對原有決策程序進行干預,以破壞市場規律下產生的談判結果;最後,一些西方國家出於過時的「冷戰思維」,推己及人,始終對中國的和平崛起抱有敵意,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往往利用自身在目的國的歷史及政治影響力加以干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製造了很多困難和障礙。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遇阻?

  APEC峰會前夕,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宣布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上,除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外,再設一個千億級別的絲路基金,助推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習近平主持了會議,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等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核心成員悉數出席。

  這個被媒體廣泛解讀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早已炒得沸沸揚揚。

  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即歐洲復興計劃,是二戰結束后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歐洲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具有經濟、政治雙重意義:其經濟含義在於協助歐洲重建、擴展市場、實現共贏,順便兌現美國的「戰爭財」(例如英國直到2006年底才還清對美、加的「二戰貸款」);而政治上意在為隨後的冷戰中圍堵蘇聯打下基礎,如後來的「北約」。

  墨西哥高鐵項目擱淺是否意味著「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遇阻?

  當然不是。

  現在不是戰後,中國也不是當年的美國,某個國家的個別項目說明不了什麼。甚至「中國版馬歇爾計劃」這個提法本身都有待商榷。目前,中國的表述是: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宣布中國願意向友好國家提供國家貸款用於借款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來消化國內過剩產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由此看來,中國力推「亞投行」和「絲路基金」更多僅限於經濟層面。

  如果說中國自己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有什麼圖頭,那就是要穩定外需,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擺脫低位循環,助力中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同時平衡國內沿海和內陸地區發展。將中國優質過剩生產能的「好鋼」用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刀刃」上,也將有助於為中國贏得穩定的外部發展環境。

  什麼才是經濟的發動機  中國憑藉巨大的制度優勢成功擺脫了經濟的低位循環,但也在多年的經濟發展中造成基建、玻璃、鋼鐵等過剩產能。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國內「過剩」並不意味著其一定「低端」,在國外就沒有價值。

  島君舉個例子,這就好比你餓時吃包子,你看第一個包子的順眼程度遠高於第十個包子,但包子永遠是包子,彼此之間幾乎沒有區別,但對不同的人和時間卻有著不同的意義。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眾。」  這段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的對白,如果用古典經濟學的視角解讀,則應該是: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即每個人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發揮出最大潛力,然後在市場中自由共享彼此的勞動成果,所有人都將獲得最大的福利。那些幫助別人致富的人,並不會因為別人趕上自己而損失什麼,反而會收穫更多的福利。因此,互利合作才是經濟的發動機

  據統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建築工程大國,2010年就已經是海外得到工程承包合同最高的國家。通過援助基礎設施,可以把我們積累的金融方面優勢和工程建設、貨物貿易等方面優勢結合起來,鑄造一個綜合的競爭優勢,促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旅遊、農業、商貿物流等領域釋放出巨大的活力。

  有國外學者認為,中國的「亞投行」、「絲路基金」面臨投資環境不穩定、回報率較低等風險。墨西哥高鐵項目擱淺被認為是最新的例證。島君認為,相比較成熟的經濟體,同樣一筆投資放在「低位循環」經濟體的投資會因為遊戲規則不穩定而面臨較大風險。但正因為風險和收益往往成正比,為了突破發展瓶頸而冒一些風險是必須的代價。儘管目前尚難以明確「亞投行」、「絲路基金」所獲得的收益是否足以抵消投資風險,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帶一路」、「亞投行」、 「絲路基金」等措施從根本上符合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優化配置的大趨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1: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