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藝妓盛極而衰無可奈何花落去(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提起日本的藝妓,不少中國人認為,她們與古代青樓、秦淮河上那些懂點「藝術」的煙花女子差不多。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日本藝妓」,「藝」在前,是「小女子賣藝不賣身」。而且,此「妓」非彼「妓」,混為一團就糟了。

  《日本傳統文化•藝能事典》記載,日本藝妓文化可追溯到約17世紀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東山。八坂神社是京都眾多神社及寺廟中一個非常著名的神社,歷史悠久。當時參拜八坂神社的人很多,附近聚集起了很多商店,形成一個商業區。

  其中,許多販賣茶、糰子等點心的「水茶屋」,是各地到來的信徒暫時休憩的地方,大致相當於現在街頭巷尾的咖啡店。在這些店工作的女服務員被稱為「茶汲女」。有些「茶汲女」會用歌曲、舞蹈來招攬客人,也就是現代「吸引眼球」的商業手法。日子久了,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品質也顯著提高,擁有優秀「茶汲女」的「水茶屋」生意越來越好,有些老闆便開始對旗下的「茶汲女」開展有計劃的訓練,這便是藝妓文化的雛形。

  隨著分工愈趨精細,各個「水茶屋」考慮到成本,覺得自己供養及訓練藝妓,倒不如集中培訓,有需要時再請來表演,更能發揮經濟效益。因此,被稱為「置屋」的職業培訓中心及從業者應運而生。

  隨著藝妓的日趨專業化,入行門檻越來越高,到江戶時代竟然從「女招待」變成了女性最為「高大上」的職業之一。當時從業的藝妓大多美艷柔情、服飾華麗、知書識禮、尤擅歌舞琴瑟,而且只表演藝術不賣弄色情,更不賣身。不過,這裡面還是包含著男歡女樂的成分,所以稱之為「藝妓」。

  藝妓雅而不俗,不僅在於它與妓有別,更在於它的不濫,不相識的人很難介入。要與藝妓交往,必須由熟人或名士引薦。她們大多在藝館待客,有時也受邀到茶館酒樓陪客作藝。行業嚴格規定,藝妓在從業期內不得結婚,否則就必須引退。可以說,「純潔」是日本藝妓最大的賣點之一。

  美國學者達爾比所著的《Geisha》一書中說,藝妓一般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通常人們在公開場所只能見到她們行色匆匆的從住地趕往茶社,或從茶社趕回住地。藝妓之間形成一個小圈子,一般人很難窺探她們的生活,從而造成了人們對他們生活的好奇和興趣。藝妓的收入不菲,氣質超凡脫俗,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卻很差。因此,藝妓的僱主會提供貼身保姆照顧她們的起居飲食。

  不過,藝妓並不是沒有愛情生活。相反的,藝妓和一般女性一樣,可能會有唯一的一個愛人,結為有如夫妻的情侶關係,並稱對方為「旦那」,甚至委身於他。而「旦那」也會提供金錢等實質援助,照料藝妓的生活所需。

  歷史上,日本的藝妓業曾經相當發達,京都作為集中地區藝館林立,從藝人員多達幾萬人。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民眾連肚子都吃不飽,根本沒有心情來欣賞藝術,藝妓業也為此蕭條下去。雖然隨著經濟恢復,藝妓在日本又興盛了一段時間,但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藝妓業再度陷入低谷。據估計,目前京都的藝妓不過200人左右,而且客人也大大減少,可謂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一些藝館轉作他用,服飾、樂器變賣或出租,藝妓甚至跳槽到夜總會當女招待,日本藝妓業的衰退已成不爭的事實。

  如今,日本政府將藝妓視為一種寶貴的文化財產,想盡辦法積極保護與支持。在京都等有藝妓文化的特色城市,可以讓女性遊客打扮成藝妓,親身體驗藝妓文化之美,日本的「觀光京都網」專門推出了與藝妓共餐的特殊服務。

  另外,相關部門還支持藝妓到外地表演,拓展藝妓文化,增加世界各地的了解。為了推動藝妓行業的發展,政府還推出了藝妓養老金,讓這種古老職業能有個穩妥的養老保障,從而吸引年輕人加入。不過,這些並不能阻止日本藝妓業走向衰落,與各國許多傳統藝術一樣,後繼無人是最大的問題。

  現代日本,擔任藝妓的條件非常苛刻,學藝費用高昂,一般家庭難以承擔。而且學藝歷程艱辛,不是一般人可以堅持的。古代的藝妓一般從10歲開始學藝。可是根據日本的《兒童福祉法》和《勞動基準法》,現在必須15歲左右才可以開始學藝。學習的內容繁多,過程十分艱苦。其中包括文化、禮儀、語言、裝飾、詩書、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嚴格的要求,處處體現高貴和穩重。比如訓練中有一項內容是吃熱豆腐不能發出聲音,更不能碰到唇彩,可見要求之嚴格。而且藝妓生涯一般到30歲就完結,此後如果想繼續當藝妓,便只能成為年輕藝妓的陪襯。這種條件下,想從事藝妓行業的現代日本女性自然屈指可數了。

  傳統與現實無法平衡,讓日本政府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藝妓行業走向沒落。今後,那種千姿百態的藝妓形象,可能只會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而存在,成為社會追求完美女性的一個符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8: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