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股市該不該加速「去散戶化」?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長期以來,中國股市的散戶佔比明顯偏高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逐步壯大,完善投資者結構,提升機構投資者佔比卻成為了當下中國證券市場的重點建設任務之一。

  據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A股市場以公募基金、保險基金、QFII等為代表的9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市值為2.58萬億,佔比兩市總市值僅有10.87%。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各路機構的紛紛增資,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市值也有所變化,但是依然無法擺脫A股機構投資者佔比過低的現狀。

  按照國外成熟市場的情況,機構投資者的佔比理應達到60%以上。然而,縱觀歐美等成熟資本市場,其機構投資者的佔比更是高達70%以上。

  實際上,無論是歐美市場還是與我們相距不遠的港股市場,它們都必須要經歷一個「去散戶化」的過程,且這一過程相當漫長。

  以美國證券市場為例,50年前,其機構投資者佔比不足10%。隨後,在市場制度不斷完善的進程中,其機構投資者佔比卻得到明顯地提升。其中,在2001年,當地的機構投資者佔比達到46.7%。到了2008年,其機構投資者佔比大幅提升至65%以上。

  再以港股市場為例,港股市場被譽為相對成熟的證券市場之一。近幾年,港股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佔比也出現了穩定增長的態勢。整體上來看,港股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佔比基本維持在60-65%之間。

  顯然,在機構投資者佔比大幅提高的同時,「去散戶化」的進程也會明顯加速。換言之,對於全球大部分的證券市場而言,機構投資者的佔比大幅提升意味著市場的穩定性更高,投資者的組成結構更趨成熟,從而大幅降低了市場的整體系統風險。

  事實上,在國內,證監會也於前幾年加快推動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步伐。其中,大幅放開QFII門檻、大幅擴容RQFII規模以及鼓勵社保、險資等各路資金的入市,都是加快提升國內機構投資者佔比的具體體現。至此,也預示著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步伐再上一個台階。

  不過,筆者郭施亮認為,因中國證券市場具有自身的發展特殊性,並不能盲目參照國外成熟市場的發展進程。其中,該不該「去散戶化」更是一個引起爭議的問題。

  不可否認,大幅提升機構投資者的佔比會有效降低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同時也會降低市場的波動性。然而,縱觀過去多年A股市場的運行情況,因市場交易制度、交易費用等不對稱,機構投資者容易藉此漏洞實現套利。顯然,在缺乏公平的市場環境下,機構投資者與散戶之間卻成為了市場中最激烈的競爭者。而前者因具備各種的優勢,往往能夠輕易打敗後者。

  以市場交易制度為例,股指期貨等做空工具無疑加劇了機構投資者與散戶之間的競爭差距。

  據不完全的數據統計,目前A股市場的散戶佔比高達87%以上。其中,擁有10萬元以下持股市值的散戶佔比明顯偏多,而持股市值在50萬以上的散戶卻為數不多。

  對此,在股指期貨等做空工具的高門檻限制下,機構投資者可以藉助股指期貨的期現交易制度不對稱性而實現套利,甚至藉助市場中特有的漏洞而間接操控整個股市。至於散戶,因不具備資金優勢,且信息等資源嚴重匱乏。至此,在其依靠單邊做多的操作模式下,基本成為機構們的魚肉。

  此外,針對交易成本費用的問題,散戶同樣遭到不公平的對待。

  以近年頒布的紅利稅規則來看,若持股時間少於1個月,則需要扣除20%的紅利稅。而持股時間介於1個月至1年的,才能夠維持以前10%的紅利稅徵收稅率。顯然,紅利稅屬於個稅扣除,而這個規則基本是針對普通投資者制定的。至於機構投資者,卻可以享受分紅卻無需扣稅的待遇。

  紅利稅差別化徵收的本意是鼓勵投資者長期投資,抑制過度投機的行為。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機構投資者卻享受各種優勢而輕鬆實現獲利。相反,局限於單向做多的普通投資者,卻仍然需要考慮交易成本費用,大大增加了操作的難度。

  顯然,在當下監管不太嚴厲的市場環境下,機構投資者並不樂意進行長期性的投資,而藉助市場中的各種漏洞實現套利更可能成為機構們喜好的一種模式。因此,不合理的交易制度及不完善的交易成本設置也為機構投資者的適度投機行為開了綠燈。

  因此,筆者認為,雖然「去散戶化」是一個成熟市場的重要性標誌,但是在具體操作中,也必須按照不同的市場環境制定出不同的規劃方向。若盲目複製國外的成熟市場模式,卻偏離了自身的發展規律,則會進一步惡化市場自身的環境,並不利於市場長遠性的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